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常人左室收缩功能的超声三维斑点追踪研究

    作者:马静;曲俊朴;陈明

    目的 运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评价正常人左室短轴及长轴心肌应变特征,探讨其对正常人左室收缩功能的评判价值.方法 健康志愿者45名,采集标准左室长轴心尖四腔、三腔切面左室全容积图像进行在线分析,自动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径向各水平收缩期峰值及平均应变、左室短轴环向各水平收缩期峰值及平均应变、左室长轴纵向各水平收缩期峰值及平均应变,分析各应变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正常人左室短轴径向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及平均应变,基底水平较中间段水平增大(P<0.05),中间段水平较心尖水平增大(P<0.05),基底水平较心尖水平增大(P<0.01).正常人左室短轴环向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及平均应变,心尖水平较中间段水平增大(P<0.05),中间段水平较基底水平增大(P<0.05),心尖水平较基底水平增大(P<0.01).正常人左室长轴纵向收缩期峰值及平均应变,心尖水平较中间段水平增大(P<0.05),中间段水平较基底水平增大(P<0.05),心尖水平较基底水平增大(P<0.01).结论 3D-STI可无创、客观评价正常人在不同水平和不同节段径向、环向、纵向心肌应变,为定量评价正常人左室收缩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机PCI术后左室功能的研究

    作者:周仲胤;茅卫卫;张瑜;卢辉和

    目的:探讨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tion,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根据其接受PCI治疗时间窗的不同,分为急诊PCI组17例和非急诊PCI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在PCI术后7天及30天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应用STI技术测量PCI术后7天及30天的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SAXB)、乳头肌水平(SAXM)、心尖水平(SAXA)及整个全局心肌收缩期峰值环状形变值(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GCS),比较两组患者同期环状应变率(circumferential strain,CS)的差异,并分析PCI治疗时间与术后LVEF变化的相关性.结果:(1)术后7天急诊PCI组梗死节段CS在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整个全局形变均小于非急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天急诊PCI组CS在心尖段及整体全局形变也小于非急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急诊PCI组入院至PCI时间与术后7天LVEF呈负相关(r=-0.583,P=0.014),与术后30天LVEF也呈负相关(r=-0.539,P=0.026).结论:急诊PCI术对促进STEMI患者左室整体与局部心肌功能的恢复有显著作用,STI环向指标对评估PCI术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有参考价值.

  • 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犬心肌不同顿抑状态力学特征中的应用

    作者:孙鹏涛;黄伯湘;陈其城;杨乐平;沈嫱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犬不同顿抑状态心肌与正常心肌的力学参数差异及动态变化过程。方法制作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后再灌注犬心肌顿抑模型,分为短顿抑组(阻断15 min)、长顿抑组(阻断45 min)和假手术组(不阻断)。分别于阻断前、再灌注即刻、再灌注10、30、60、90、120 min对心肌的径向应变、环向应变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再灌注即刻,长顿抑组缺血心肌的径向应变、环向应变(绝对值)低于结扎前及假手术组(P<0.01),且低于短顿抑组缺血心肌(P<0.05),短顿抑组缺血心肌的径向应变低于结扎前及假手术组(P<0.01),短顿抑组缺血心肌的环向应变(绝对值)低于结扎前及假手术组(P<0.05);至再灌注30 min,上述指标进一步降低。再灌注60、90、120 min时,长顿抑组和短顿抑组缺血心肌径向应变及环向应变(绝对值)有所恢复,但仍低于基础状态和假手术组(P<0.05,P<0.01)。再灌注120 min时长顿抑组缺血心肌径向应变低于短顿抑组(P<0.05)。结论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定量评估不同顿抑状态的心肌力学差异及其动态变化,能为临床治疗和疗效评价提供有力证据。

  •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正常成人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效果

    作者:王金花;刘雪玲;伍业冬;李群;连溯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定量评价健康成年人左心室纵向、环向、径向及面积应变特征,探讨3D-STI 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30例,采集心尖四腔切面的4D 全容积图像并储存,随后进行在线分析,计算左心室节段性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S)、左心室节段性收缩期峰值环向应变(CS)、左心室节段性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RS)、左心室节段性收缩期峰值面积应变(AS),并分析左心室室壁不同水平节段的收缩期三维应变的变化情况。结果健康男性组与女性组间的常规超声心动图测得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收缩率(FS)、二尖瓣舒张早期大峰值流速 E 峰/舒张末期大峰值流速(E /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健康成年人左心室室壁三水平节段的 LS、CS 及 AS 比较,在心尖水平高,其次为乳头肌水平,二尖瓣水平低(P <0.05),而RS 则为在二尖瓣水平处高,其次为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低(P <0.05)。结论3D-STI 是一种新的心脏功能成像方法,可全面、立体、客观地评价正常人左心室节段性的 LS、CS、RS 以及 AS,为临床定量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提新思路。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正常成人颈动脉环向应变

    作者:邓尧;谢明星;吕清;万琳媛;方凌云;项飞翔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正常成人颈动脉环向应变,并探讨影响颈动脉环向应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129例健康正常成人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0例)、中年组(54例)及老年组(35例).应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定量分析(QIMT)技术和动脉僵硬度定量分析(QAS)技术分别测量左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僵硬度参数(β),应用二维应变软件分析左侧颈动脉环向应变峰值(GPCS),比较各颈动脉参数的差异,并分析GPCS的影响因素.结果 ①三组间IMT、β及GP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IMT和β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GPCS低于青年组和中年组;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舒张压与GPCS呈负相关(r=-0.682、-0.210,P<0.05),脉压差与GPCS呈正相关(r=0.164,P< 0.05).结论 正常成人颈动脉IMT、β及GPCS随年龄增加而变化;年龄、舒张压及脉压差是GPCS的影响因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