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淮河入江水道上段血吸虫病潜在传播风险研究

    作者:孙道宽;李倩;王全锋;张翠萍;李书梅;陈德珍

    目的 了解淮河入江水道上段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和传播风险. 方法 采取查阅文献、现场勘察法了解淮河入江水道上段布局、水位变化、行洪情况.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法对淮河入江水道上段内的5个固定点和5个可疑环境点开展钉螺监测;在金湖站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开展钉螺扩散监测.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对淮河入江水道上段内的渔船民和集散地人员进行血吸虫病监测,阳性者采用Kato-Katz法(1粪3检)进行血吸虫病原学检查.采用问卷法对受检人员开展人口学特征和相关因素调查. 结果 淮河入江水道上段年均行洪4.84次93.62 d,具有“冬陆夏水”的特征.2012-2014年共调查有螺面积1 256.68 ha(1 ha =10 000m2),查螺12 7035框,工日1 528个,打捞漂浮物1 470 kg,投放稻草帘320块,调查119条船,结果均未发现钉螺.血清学检测1 809人,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ipstick dye immunoassay,DDIA)检测阳性23人,阳性率为1.27%.其中,检测渔船民1 509人,阳性率为1.26%;检测施工、种植、养殖等人员300人,阳性率为1.33%,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05).男性阳性率1.38%,女性阳性率1.08%,两者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x2=0.28,P>0.05).阳性者主要集中在20~60年龄组,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0,P>0.05).粪检21例,未发现血吸虫病患者.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DDI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5,P>0.05).1 623人有疫区工作史,占调查人数的67.61%;21人有既往病史,占调查人数的1.16%;血防知识知晓率为61.63%,渔船民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其他人群(x2=16.13,P<0.01). 结论 淮河入江水道上段(新三河)存在血吸虫病传播因素,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需建立长期的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体系,开展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的监测.

  • 淮河入江水道上段血吸虫病监测预警方案研究

    作者:孙道宽;李倩;王全锋

    目的 了解淮河入江水道上段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制定监测预警方案.方法 2014-2016年的每年4月份对淮河入江水道上段内的滩地、河道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法开展钉螺调查;每年6-9月份在金湖站、洪泽站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开展钉螺扩散监测;对过往船只进行钉螺吸附调查.每年对淮河入江水道上段内的渔船民、施工、种植、养殖等人员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进行血吸虫病监测,阳性者采用Kato-katz法(1粪3检)进行病原学检查.开展经济结构调查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2014-2016年共调查面积1 327.90 hm2,未发现钉螺;累计打捞漂浮1 586 kg,投放稻草帘400块,调查船只129条,共检获海蛳等螺类17 585只,均未发现钉螺.累计DDIA查病2441人次,阳性43人,阳性率1.76%.渔船民血检阳性率高于其他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检33人,未发现血吸虫病人.淮河入江水道上段资源丰富,分布有油田、可种植的滩地、养殖的水面,畜牧业、航运业、旅游业发展良好.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年平均气温14.9℃,年平均降水量1 023.2 mm,年平均日照时数2 072.5 h.属季节性行洪道,具有“冬陆夏水”的特征.结论 淮河入江水道上段有潜在的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应做好与血吸虫病疫区相邻的重点环境钉螺监测和南水北调金湖站、洪泽站钉螺扩散监测,加强对渔船民等流动人口的病情监测,做好生态、自然环境的调查研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