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

    作者:赵霞

    文章针对消毒供应室工作存在的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身心、法律责任等危险因素,通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严格技术培训和操作,以大限度地保障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 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情况分析与防护对策

    作者:吴列红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它的发生率是评价医疗护理质量及医院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分析口腔科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高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保护,减少职业危害.

  • 新医学模式下血液透析中心的医护安全管理

    作者:赵秀霖

    目的:探讨影响血透室医护人员健康的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方法:通过观察,探寻危害血透室医护人员健康的潜在因素.结果:血透室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可以通过提高医护人员的适应性、自我保护能力、仪器的保养、降低噪音、定期体检等方法来降低.结论:运用系统的观点分析问题,有利于促进血透中心全面医护健康网络的建构.

    关键词: 血透 职业 危害 防护
  • 手术室麻醉医师的职业危害防护

    作者:刘信毅;方军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医师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方法:对浙江省肿瘤医院2013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手术室麻醉医师临床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密切关注麻醉医师职业危害的发生,分析职业危害发生因素,针对危害因素提出必要防护措施,减少麻醉医师职业危害的发生.结果:70例麻醉医师发生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中发现,物理危害因素占44.3%,化学性因素占34.3%,生物危害因素占15.7%,自身因素占5.7%.结论:生物性损害、物理性损害、化学性损害等因素会造成手术室麻醉医师职业危害的发生,临床需重视手术室麻醉医师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积极预防会造成麻醉医师职业危害的因素,提高麻醉医师工作安全性.

  • 助产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范对策

    作者:范如珍

    助产士是在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由于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助产士可能面临包括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理、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职业危害.助产士应增强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改善工作环境,适当调节工作强度,确保身心健康,避免各种职业性损伤.

  • 肿瘤化疗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作者:来伟萍;祝宇平

    目的:分析肿瘤化疗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发生情况,调查其自身职业危害防护情况,并讨论加强防护管理的策略.方法:于2016年1月~2017年5月纳入杭州市肿瘤医院护理人员共11 6名,将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护理人员归为观察组,将未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护理人员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职业危害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职业危害将观察组分为异常亚组和无异常亚组,比较两组职业防护调查表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脱发、皮肤损害、月经不调、消化道症状、神经症状、骨髓抑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中异常亚组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预防调查中意外暴露处理、化疗操作、污染物处理、废弃物处理及总平均分分值均较无异常亚组低(P<0.05).结论:长期接触化疗药物增加护理人员职业危害,且目前肿瘤化疗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护行为不当,应通过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定期体检、改善工作环境、规范化疗操作等方面加强防护工作,为护理人员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 妇产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策略

    作者:万化玉

    目的:对妇产科医护人员临床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总结防护对策,以保证妇产科医护人员安全.方法:结合妇产科医护人员的临床业务工作特点,分析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提出防护方法和措施.结果:妇产科医护人员临床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主要在于缺少防护知识、破损皮肤或非消化道黏膜与产妇或新生儿血液体液接触、机械性损伤,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护对策,降低妇产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结论:加强对妇产科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教育,增强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方法和程序,建立健全职业暴露防护对策和方案,有助于提高妇产科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能力,确保职业安全.

  • 肿瘤化疗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管理

    作者:李娜;黄建娇;王雪双

    探讨肿瘤化疗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将在温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接触肿瘤化疗药物的7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人员是否受到化疗药物的损害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名护理人员均受到化疗药物损害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神经症状、消化道症状及脱发等,对照组40名护理人员无明显异常表现,分别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人员资料进行统计,同时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情况,分析肿瘤化疗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结果:观察组中接触化疗药物的非肿瘤化疗科护理人员占比较大,接触化疗药物的护理人员中主要以大专学历的的护理人员为主;对照组中接触化疗药物的肿瘤化疗科护理人员占比较大,接触化疗药物的护理人员主要以本科及以上学历;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情况明显差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薄弱、防护意识差、操作不规范及肿瘤科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均是导致职业危害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只有针对危害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更好地避免肿瘤化疗护理人员受到伤害.

  • 分娩室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防护

    作者:董小琼;郑晶晶

    目的:探讨分娩室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管理措施.方法: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2名助产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比较分析实施防护措施前后各项危险因素的防护效果.结果:实施防护措施后各项危险因素防护效果明显优于实施防护措施前(P<0.05).结论:对助产士实施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防护措施,能显著降低各项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提升助产士生活和工作质量.

  • 放射科医务人员放射防护意识调查与建议

    作者:汪文斌

    目的:探讨放射科医务人员防护情况,强化放射科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及管理.方法:以60家医疗机构中放射科的放射设备及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用调查问卷形式,调查分析各家医疗机构中放射设备的应用情况及放射科医务人员对防护意识的掌握程度.结果:与县级医院、乡镇医院相比,市级医院放射科机房面积合格率、门窗及墙防护合格率、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检测合格率均明显提高,医务人员对放射科卫生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增高(P<0.05).多数医疗机构放射科医务人员对X射线的防护良好,部分医疗机构放射科医务人员对X射线的防护存在问题,总体来说,高级别医院放射科的卫生防护措施较好,医务人员的放射防护意识较强,而县级医院、乡镇医院需要大力改善放射科不合理情况及医务人员的卫生防护意识.结论:加强放射科医务人员的放射防护意识,加强放射科的防护管理,减少防护所致危害的发生.

    关键词: 放射科 防护 调查 建议
  • 用于预防和治疗骨丢失的机械振动装置

    作者:丁冲;杨鹏飞;商澎

    为了预防和治疗废用性骨丢失,研制一种用于人体加载的电磁驱动型机械振动装置.该装置载荷范围为0~100kg、可产生频率为1~100Hz、加速度为0~5g的正弦波振动,用于人体及实验动物的振动加载实验.在设计上,利用上位机为操作控制平台,采用电磁驱动型振动台,引入加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采集振动信号并反馈电磁驱动振动台的运行情况,实现对振动加速度和振动频率的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经实验验证,该装置适用于中、长期空间飞行中航天员骨骼系统的健康维护,以及地面各种废退性骨质疏松人群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 失重 骨丢失 振动 防护
  • 激光在医学上的应用与防护

    作者:刘秀珍

    1激光的特性(1)方向性好发散角(angle of divergence)是衡量光束方向性好坏的标志,方向性表明光能量在空间分布上的集中性.激光束的发散角一般在10-2~10-4 rad,与普通光束比相差10~104.倍.这一特性被用作精密长度测量.

    关键词: 激光 特性 应用 防护
  •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职业伤害和自我防护与其焦虑、抑郁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马小琴;徐鋆娴

    目的:探讨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职业伤害和自我防护及焦虑、抑郁状况,并分析它们间的相关性,为其职业自我防护和心理健康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自制职业伤害及自我防护问卷、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237名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职业伤害和自我防护现状与焦虑、抑郁水平进行调查。结果: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焦虑、抑郁均高于常模水平,且抑郁和焦虑状态并存的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占24.9%。他们职业伤害的主要来源为物理性(接触粉尘及大小鼠的抓咬伤)、化学性(直接接触化学消毒剂或化学试剂)、生物性(接触未知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动物及实验动物过敏)。“监测血清抗体水平,必要时预防接种”这一防护措施是他们容易忽视的。他们的焦虑、抑郁与职业伤害程度呈正相关,与自我防护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实验动物行业管理层应重视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心理状况的评估,对出现焦虑、抑郁等人员应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减轻其焦虑或抑郁的程度甚至让之消失,从而进一步提高其自我防护水平,以减少职业伤害的威胁。

  • 心理训练对战斗机飞行员军事应激损伤防护效果

    作者:胡乃鉴;田建全;王洪芳

    目的:探讨军事应激条件下战斗机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训练对战斗机飞行员军事应激损伤防护的效果,为临床心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参加重大演习任务的69名战斗机飞行员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飞行员心理训练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参演战斗机飞行员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t=3.753,2.219,3.141,2.032,2.060,2.772;P<0.05),心理训练后训练组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656,-2.247,-2.244,-2.106,-3.181;P<0.05)。结论:心理训练能够调节战斗机飞行员军事应激反应,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 血液透析病人内瘘阻塞原因及预防护理

    作者:罗超群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阻塞的综合因素和防护措施.方法预防瘘管过早使用及穿刺三种方法:①绳梯式穿刺;②区域穿刺;③钮扣眼穿刺或窦道穿刺法.结果 74例患者中发生阻塞16例,由7种原因引起阻塞,主要以低血压、穿刺不当为多见.结论血管是患者的生命延线.综合防护、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穿刺方法正确是预防内瘘的并发症尤为重要.

  • 综合医院对SARS病人急救转运管理与防护

    作者:刘佩璇;梁子敬;吴少巧;廖燕芳;殷定贤

    面对突如其来迅速传播和输入性的大量SARS病人,医院院前急救如何有效应对,既做到积极救治及时转运又做到管理有序,防止传染病在转运过程中的传播,是急诊护理管理者遇到的新问题.制定医务人员的指引,从应急处理程序和方法入手及提高院前急救转运的质量和病人、医务人员的安全.

  • 氟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浸泡蚊帐防制蚊媒效果观察

    作者:郭星安;张木生;钟健明;李行渠;张国辉;黄辉辉;黄旭杰

    深圳地区自80年代起应用溴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杀虫剂处理蚊帐,证实具有防护、毒杀、驱避三重作用,且持效,操作简便,对多种卫生害虫均有效.但某种杀虫剂连续使用多年,其敏感性会逐年下降.

  • 避蚊胺对蜱驱避效果的试验观察

    作者:李凡;陈敏明;章进宝;石健峰;孙俊

    为探讨避蚊胺对蜱的驱避效果,1999年4~7月在江苏省句容、金坛丘陵山区进行了蜱的驱避试验及人工防护试验研究.

  • 对保洁人员掌握医院感染知识程度及个人防护现状的调查

    作者:许敬锦

    目的 了解保洁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个人防护现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56名保洁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所有保洁人员均未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缺乏对规章制度的理解;医院感染知识欠缺;不重视防护用具的使用,不及时洗手,不知道科学的洗手方法.结论 应加强对保洁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关注其个人防护,控制医院感染.

  • 实习护生全面性防护意识与针刺伤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窦娜;熊莉华;孙婷婷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全面性防护的认知程度及护理行为中的针刺伤情况.方法对在解放军总医院实习的150名护生采取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93.8%的实习护生注射了乙型肝炎疫苗;与2000年调查结果相比,对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回答正确率明显提高;在实习1年中,实习护生针刺伤害率达83.6%;对全面性防护知识的4个问题回答正确率均低于20%.结论实习护生对乙型肝炎相关知识了解较以前增加,但全面性防护意识淡漠,受针刺伤害率较高,临床教员应加强全面性防护方面的带教,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针刺伤害率.

    关键词: 护士 防护 意识 针刺伤
3169 条记录 13/159 页 « 12...10111213141516...15815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