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种手术入路在巨大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中的效果比较

    作者:黄卓珊;张大明;陈伟良;黄志权;范松

    目的:比较内镜辅助下2种手术入路在巨大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3例行巨大咽旁间隙肿瘤内镜辅助下切除术患者(男15例,女8例),11例经口入路(endoscopy-assisted transoral,ETO),12例经颈小切口联合下颌支垂直骨离断术(endoscopy-assisted transcervical minimal incision plus osteotomy of the vertical ramus outside the mandibular foramen,ETC+MO),比较2种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结果:ETO组患者均为良性肿瘤,ETC+MO组有2例腺样囊性癌和l例复发性多形性腺瘤.所有肿瘤均完整切除、无破裂.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ETC+MO组有1例出现暂时性面神经轻瘫,术后8周自发性缓解.ETO组所有患者和ETC+MO组10例患者均获得理想的面部美学保存效果.经7 ~2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ETO和ETC+MO入路均为安全可靠的切除咽旁间隙巨大肿瘤的手术方法,且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功能和美观效果.2组比较,ETO组住院时间较短,可避免下颌神经损伤危险,ETC+MO组则更适用于晚期、复发性咽旁间隙肿瘤.

  • 耳后发际入路内镜辅助第二鳃裂囊肿切除术与传统术式的对照研究

    作者:陈良嗣;黄晓明;罗小宁;张思毅;宋新汉;卢仲明;许咪咪

    目的:与传统经颈入路比较,评价耳后发际入路内镜辅助第二鳃裂囊肿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利弊.方法:前瞻临床对照研究,25例第二鳃裂囊肿,13例接受耳后发际入路内镜辅助手术;12例接受传统经颈入路手术.术前,影像学(B超、CT或MRI)评估囊肿大小、位置、毗邻,并行细针穿刺组织学活检明确病理.两组比较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切口美容效果等.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整切除.内镜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显著大于传统组(P<0.05);术后3个月,内镜组切口美容效果显著高于传统组(P<0.01).术后内镜组出现1例(7.7%)暂时性耳垂麻木,1例(7.7%)耳后发际皮瓣游离缘皮肤淤紫,均在术后1个月缓解.所有病例随访18~36个月(中位随访2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耳后发际入路内镜辅助第二鳃裂囊肿切除术安全、可行.与传统经颈入路比较,优点为切口隐蔽、美容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 经颈入路切除咽旁侧颅底肿瘤

    作者:张秋航;刘剑锋;杨大章;喻妮

    目的 探讨经颈入路切除咽旁侧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咽旁侧颅底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显微镜辅助下经颈入路.病理类型恶性迷走神经鞘瘤1例,恶性颈动脉体瘤1例,神经鞘瘤2例,血管瘤1例,多形性腺瘤1例.结果 6例肿瘤均完全切除.2例恶性肿瘤术后放疗.仅1例恶性迷走神经鞘瘤术后并发颈静脉孔综合征,无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18~50个月,无复发.结论 对于部分咽旁侧颅底肿瘤,经颈入路可完整切除肿瘤,该入路简捷、微创、安全、有效.

  • 两种手术入路的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庹红莲;刘昌庭;陈传平

    目的 对比分析经颈入路与内镜辅助下经口入路行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对80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经颈入路组与经口入路组(各40例).前者采用经颈入路手术切除肿瘤,后者采用内镜辅助下经口入路手术切除肿瘤,比较两组肿瘤完整切除率、术后置管引流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肿瘤完整切除率、残留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口入路组的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经颈入路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颈入路组(P<0.05).结论 经颈与经口入路两种术式切除咽旁间隙肿瘤效果相当,但内镜辅助下经口入路可缩短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恢复更快.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