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叶琇锦;林茂芳;孟筱坚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ML)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两种可溶性受体(sTNFR Ⅰ和sTNFRⅡ)水平及其与临床及TNFα水平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32例ML及31名正常人血清中sTNFR Ⅰ、sTNFR Ⅱ及TNFα水平.结果活动期ML患者两种sTNFR Ⅰ和sTNFR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01)及缓解期ML(P值均<0.001);临床有症状ML患者sTNFR Ⅰ和sTNFR Ⅱ水平高于无症状ML患者(P值分别<0.05和<0.01);活动期ML患者的sTNFR Ⅰ和sTNFR Ⅱ水平与肝、脾、淋巴结肿大及脏器浸润程度呈正相关(P值分别<0.05和<0.001),其中sTNFR Ⅱ水平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5);活动期ML血清TNFα水平与sTNFR Ⅱ均呈正相关(P值分别<0.001和<0.01);5例活动期ML治疗达缓解时,血清sTNFR Ⅰ和sTN-FR Ⅱ均显著下降(P值均<0.01).结论ML血清sTNFRs高水平其与疾病状态有关,是预测预后因子之一.

  • 恶性淋巴瘤患者凝血参数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胡国瑜;袁朝晖;邓明扬

    [目的]观察40例恶性淋巴瘤(ML)患者化疗期间凝血参数和血栓调节蛋白的动态变化,以了解ML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为临床上选择预防ML患者血栓形成的合适时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磁珠法原理检测ML患者化疗期间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及ELISA法检测血栓调节蛋白(TM)浓度.[结果]在细胞毒药物应用期间患者血浆中TM浓度进行性增高,PT,APTT,FIB浓度无明显变化,而细胞毒药物结束后TM很快恢复恢复正常水平,而PT,APTT明显缩短,FIB浓度增高,在一周后才恢复正常.[结论]ML患者化疗期间的高凝状态主要发生在细胞毒药物结束后一周以内,这段时间是预防血栓形成的佳时机.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