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针对皮下肿瘤致痛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对腰段脊髓背角前强啡肽原和前阿黑皮素原mRNA表达的干预

    作者:陈宜恬;杜俊英;梁宜;吴赛飞;张荻;方剑乔

    [目的]观察电针对皮下肿瘤致痛大鼠的镇痛效应及电针对癌痛大鼠腰段脊髓背角阿片肽前体mRNA表达的干预,初步探讨电针抗癌性痛的中枢阿片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电针治疗组和假电针治疗组,后3组以大鼠右侧足跖掌面皮下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悬液100μl(1×107cells/ml)建立大鼠皮下肿瘤癌痛模型,假手术组在同部位注入等量灭菌PBS。造模后1d电针治疗组介入电针治疗,连续治疗7d,而假电针组仅针刺破皮,连接电针仪但不通电。动态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基础)、造模后1d、2d、4d、6d和8d甩尾潜伏期(Tail Flick latency, TFL)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腰段脊髓背角前强啡呔原(prodynorphin, PDYN)和阿黑皮素(pro-opiomelanocortin, POMC)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造模前各组大鼠TFL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后1d手术组、电针治疗组、假电针组大鼠TFL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治疗1、3、5、7次后即刻,电针治疗组大鼠TFL均显著高于手术组和假电针治疗组(P<0.05或P<0.01),且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假电针组大鼠TFL始终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且与手术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3组相比,电针治疗组大鼠患侧腰段脊髓背角PDYN mRNA表达呈上调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POMC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对癌性痛有良好的即时镇痛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患侧脊髓背角PDYN mRNA及POMC mRNA表达量无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