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合运气学说辨治癃闭证及医案剖析

    作者:薛辉;王庆其

    癃闭一证,内因多责之于湿热蕴积、肺热气壅、脾气不升、肾元亏虚、肝郁气滞、尿路阻塞等.然外界气候异常变化和癃闭的产生亦有一定的关系,如湿淫所胜,风淫所胜,燥淫所胜等.结合<素问>运气七篇大论及古代相关医案,阐释和分析外感因素在癃闭证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癃闭 运气学说 湿
  •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今释

    作者:邱伙新

    提出风寒湿痹是低温应激诱发红细胞刚性增高和血浆粘度升高的人群血液流变性异常介导的一类疾病.

    关键词: 病因 湿
  •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疗效观察

    作者:徐恩佩;汪小敏;邵琪

    我院采用清热、解毒、除湿的方法,用自制中药"清凉糖浆"治疗湿疹31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6例均来自本院门诊的患者.随机分治疗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18~83岁,平均35.7岁,病程1周~5年,平均5.9个月;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21~67岁,平均38.4岁,病程1周~3年,平均5.6个月.

  • 中药湿敷1号治疗汗疱疹疗效观察

    作者:徐舰

    汗疱疹又称汗疱症或出汗不良性湿疹,是一种季节性复发性手足水疱性疾患.该病虽有自限性,但瘙痒、脱屑、易复发,对患者工作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临床治疗方法不多.笔者采用本院协定方中药湿敷1号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汗疱疹 湿敷1号 湿
  • 浅谈小儿湿温的治疗

    作者:毕美芬

    湿温是由湿热病邪引起的外感热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末秋初为多见.1 临床资料根据湿温特点辨证为湿温48例.其中门诊患儿20例,住院患儿28例,男34例,女14例,年龄2~12岁,多在5~8岁之间,所有病例均经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甙类或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治疗,疗程2天~1周,临床体征未减,而转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10例,病毒性脑炎2例,血培养或肥达氏反应确诊伤寒、副伤寒8例,高热惊厥4例,流行性感冒12例,急性胃肠炎、菌痢,菌血症12例.

  • 清上防风汤加减治疗头面部皮肤病

    作者:王文远;朱毓生

    清上防风汤出自<万病回春>,由防风、连翘、桔梗、白芷、黄芩、黄连、山栀、川芎、荆芥、薄荷、枳壳、甘草组成.原方功能主治"清上焦火,治头面部疮疖,生风热毒."笔者用该方加减治疗头面部皮肤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脏腑辨证治疗湿疹265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咏梅;宋瑜;马绍尧

    目的:通过脏腑辨证观察治疗湿疹的疗效.方法:按脏腑辩证,将湿疹265例分5个类型:①心火亢盛证用泻心汤加味;②肝经湿热证用龙胆泻肝汤加减;③脾胃湿热证用泻黄散加减;④风热袭肺证用泻白散加减;⑤肾虚血燥证用金匮腰艾汤加减.结果:①急性湿疹124例,痊愈104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②亚急性湿疹25例,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3例;③慢性湿疹116例,显效80例,有效20例,无效16例.总痊愈率43.02%,总有效率92.83%.结论:用脏腑辨证法治疗湿疹有良好疗效.但临证时不能机械分开,各证相互关联,要注意标本结合,内外结合,注意饮食禁忌,生活起居,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 愈肤灵乳膏治疗湿疹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潘雷英;方毕飞;张继英

    2006年2月~2008年9月我科采用愈肤灵乳膏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和护理湿疹3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肥人多痰湿"探讨

    作者:吴志远

    肥胖自古有之,《灵枢·卫气失常》即把肥胖人分为膏型、脂型、肉型.宋代杨仁斋正式指出"肥人气虚生寒,寒生湿,湿生痰……故肥人多寒湿."元代朱丹溪首次提出"肥白人多痰湿"的观点.清代《石室秘录》"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运行,故痰生之",强调肥胖人痰湿的形成与气虚的关系.清代叶天士指出:"夫肌肤柔白属气虚,外似丰溢,里真大怯,盖阳虚之体,惟多痰多湿……",阐明肥胖人的病理属性是本虚标实,气虚阳虚为本,多痰多湿为标.陈修园说:"大抵素禀之盛,从无所苦,惟是痰湿颇多."《张聿青医案》更是明确指出:"形体丰者多湿多痰".均强调形体肥胖之人,其体质类型多偏于痰湿.

  • 下肢顽疾从湿论治验案

    作者:甄绍先

    经云:"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为阴邪,粘滞而趋下、且易遏阳气,阳气郁闭则血为之瘀滞,瘀不去则反化为水湿.湿、痰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笔者于临证中,每遇下肢部位缠绵难愈之肿胀、疼痛、麻木、搔痒和溃疡等,首先从湿着眼,兼顾瘀、热、毒、虚,每获佳效.今举数例,以殆同道.

  • 范永升从湿论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作者:孙聪

    范永升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学"痹证""腰痛"范畴,基本病机是肾督亏虚,实邪阻滞,并认为湿邪为诸实邪的关键环节.治疗时以除湿止痛为基础,辨证处以温阳散寒、清解通络诸法.该文介绍范师治湿之时用药特点,并列举医案两则,以飨同道.

  • 谈长夏湿阻与心系疾病发作

    作者:倪飞珍;程志清;刘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饮食文化等等的改变,心系疾病在我国疾病谱中的比例逐渐上升,心系疾病并发症也随之增加,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

  • 从痰湿瘀论治颈肩部痹证

    作者:张淑红;李永志;雷鸿

    颈肩部疼痛,沉重、僵硬、麻木,以及头痛、重、闷和眩晕等症状,俗称"颈痹",对此,笔者多按痹证治疗,法从湿痰瘀论治入手.据〈医宗必读*痹证〉云:"湿气胜者为着痹,肢体重着不移,或为疼痛,或为不仁,湿从土化,痛多发于肌肉,俗名麻木是也".又<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痉项强,皆属于湿",久湿则伤及脾阳,引发内湿,久则酿痰,病甚则为瘀.故笔者根据本病病情及病机变化,将此归结为湿、痰、瘀为患,并从湿、从痰、从瘀论治,获效颇为理想.

    关键词: 颈肩部痹证 湿
  • 代谢综合征病因病机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茂华;池素芳;谢英姿

    代谢综合征定义的提出,与其标准的不断修正,不论是从"病"的诊断或是"综合征"的诊断,所要实现的目标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1],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冠心病与糖尿病是疾病发展中的同源等危症[2],发病率高且致残与致死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共识.

  • 刍议"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作者:张丹丹

    张仲景<金匮要略>指出"脾色必黄,瘀热以行"乃黄疸病的发病机制.黄疸发病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理基础是湿,病位主要在脾及血分,又与肝胆密不可分;祛湿、清热、活血等方法贯穿于黄疸治疗过程始终.

  • 黄利兴辨治湿邪所致咳嗽的经验

    作者:徐松涛;黄利兴

    黄利兴副教授认为,六淫均可致咳嗽,因气候及饮食原因,湿邪为主所致的咳嗽有增多的趋势,临床常见有"外感湿热,内袭于肺证""风挟湿邪外犯,肺之表里同病证""上焦湿热,咽喉不利证"三个证型,治疗总以宣肺化湿止咳为主要治法,以杏仁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上焦宣痹汤等加减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湿 咳嗽 黄利兴
  • 从湿论治小儿咽源性疾病

    作者:李毅芳;王萍

    咽源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疾病,因江西所处地域、气候特点、小儿体质以及饮食习性等原因,湿邪在此类疾病中是重要影响因素.笔者根据自身的临床实践认知,对湿邪在小儿咽源性疾病中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并通过临床典型案例的分析进行了具体探讨.

  • 论黄疸从血分论治

    作者:郭丽屏;陈宝国

    通过对<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篇的学习及前人相关文献的复习,领悟到"湿"为黄疸致病之因,"血分"是黄疸病位之所在,湿瘀血分是黄疸病机之关键,祛湿活血为黄疸病之重要治疗方法.

    关键词: 黄疸 湿 血分 祛湿活血
  •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湿"、"毒"病机探析

    作者:吴国庆;蔡浔远

    慢性肾功能衰竭见于各种慢性肾病后期,中医认为主要是脏腑升降功能失常,清浊不分而逆乱的结果,属中医"虚损"、"溺毒"、"关格"、"癃闭"等范畴.在临床上表现为虚实相兼的证候,在虚的一面,以脾肾阳气虚、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为主要临床表现,现已被普遍重视.在实的方面,易被忽视,在慢性肾衰中医各型中,实邪始终存在,如水湿(热)、瘀血、湿浊(毒)等.目前瘀血病机已探明,肾络瘀血阻滞是慢性肾衰过程中的重要病机特点之一.本文就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湿"、"毒"病机加以探析.

  • 伍炳彩从湿论治肝病验案2则

    作者:魏明全

    吾师伍炳彩教授系国家级名老中医,师承名中医姚荷生先生,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40多年,笔者有幸伺诊于侧,今整理其临床从湿论治肝病验案2则供同道指正.

124 条记录 4/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