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刀神经触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胡向林;张昶;郭文歆;郭小玲;刘乃刚

    目的 观察针刀神经触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神经触激组38例和针刺组39例.针刀神经触激组,采用针刀松解配合神经触激,每周1次,4次一疗程;针刺组,采用针刺腧穴,每周2次,8次一疗程.两组治疗前、后(治疗结束时)用VAS评分和症状体征评分进行评分,予以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均能减轻疼痛、改善症状体征,针刀神经触激组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 针刀神经触激疗效显著.

  • 四维牵引并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临床观察

    作者:冯仁优;崔海波;彭青

    目的:观察计算机控制四维牵引并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计算机控制四维牵引并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牵引并中药熏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计算机控制四维牵引并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

  • 腰背肌锻炼对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刁海静;张建华;郭耀斌

    目的 观察腰背肌锻炼对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推拿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腰背肌锻炼的患者,对照组单纯进行推拿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疼痛指数评分分别为(2.41±0.65)、(2.44±0.76)分,低于治疗前的(8.32±2.33)、(8.21±2.19)分(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分值分别为(20.51±5.56)、(24.55±5.13)分,分别低于治疗前的(40.12±4.13)、(42.23±4.35)分(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量化评分随访比较.结果为两组治疗后在1个月后、2个月后、3个月后和6个月后进行随访发现两组组内症状体征评分分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6个月后效果好,3个月后次之,2个月后再次,1个月后差,两组组内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中1个月后、2个月后、3个月后和半年后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每月随访所得的症状体征评分分值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背肌锻炼能够明显缓解腰腿疼痛,改善局部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治疗,并且腰背肌锻炼方法对于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显著.

  • 后扳拔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作者:陈永犟;张仕年

    目的观察后扳拔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腰突症患者37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试验组运用基础推拿手法加后扳拔伸法,对照组运用基础推拿手法加斜扳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当天、第3d、第10d、第20d后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腰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存在明显优势,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P<0.025)。结论后扳拔伸法治疗腰突症扳动定位好,安全性高,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