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囊膜染色技术联合囊袋减张法在膨胀性白色白内障的应用

    作者:李兴育;王从毅;喻磊;马波

    目的:总结在膨胀性白色白内障患者中应用囊膜染色技术联合囊袋减张法的临床经验,为眼科医师解决膨胀性白色白内障患者连续环形撕囊中的手术难点提供解决方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白内障组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膨胀性白色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成2组。撕囊过程中分别采取常规连续环形撕囊或囊膜染色技术联合囊袋减张方法处理后进行连续环形撕囊。比较两种方法的撕囊成功率、完成时间以及术前术后角膜内皮计数的差别。结果常规连续环形撕囊患者组30例(30只眼),囊膜染色联合囊袋减张组30例(30只眼)。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及性别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常规连续环形撕囊组5例未能完成撕囊,应用囊膜剪剪除残余部分囊膜,继续完成剩余部分超乳手术操作,其中2例患者出现因前囊膜撕囊不连续导致的后囊膜破裂;囊膜染色联合囊袋减张组1例出现无法完成连续环形撕囊,未出现因前囊膜撕囊不连续导致的后囊膜破裂,但比较两组撕囊连续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常规连续环形撕囊组完成撕囊时间为(36.6±11.2) s,囊膜染色联合囊袋减张组完成整个操作的时间达(140.5±16.3)s,两组操作完成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囊膜染色联合囊袋减张法是解决膨胀性白色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难题的一种安全的临床方法。

  • 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吲哚青绿前囊膜染色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蓓莉

    目的探讨吲哚青绿对晶状体前囊染色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白色白内障50例(50只眼)随机分成二组,各25只眼.其中染色组采用吲哚青绿辅助撕囊技术,观察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染色组25只眼全部成功,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对照组25只眼有7只眼撕囊没有成功,改为开罐式截囊,其中2只眼在以后的操作中出现后囊破裂.结论吲哚青绿辅助撕囊技术,对于没有眼底红光反射的白内障降低了撕囊难度,提高了连续环行撕囊的成功率,减少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这类患者的超声乳化手术更加安全.

  • 前葡萄膜炎并发白色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

    作者:石路漫;雷方;陈彬川;帖红艳;徐一帆

    目的 探讨前葡萄膜炎并发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确诊为并发性白色白内障患者15例24眼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虹膜后粘连范围广泛采用23G玻切环切虹膜缘瞳孔再造,每例均行前囊膜染色.术后观察视力、眼压、瞳孔对光反应、前房炎症反应、并发症及葡萄膜炎复发情况.结果 24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1w后脱残率87.5%,6m脱残率92.7%.瞳孔恢复灵敏对光反应8眼,对光反应迟钝10眼,并发症包括后发性白内障1眼(0.04%),轻微虹膜后粘连眼3眼(12.5%),一过性高眼压眼3眼(12.5%),术后未见葡萄膜炎复发.结论 前葡萄膜炎并发白色白内障常常伴随虹膜粘连,晶体全白膨胀,手术复杂,但选好手术时机熟练掌握手术方法,超声乳化吸除术安全可靠,视力恢复好.

  • 透明质酸酶及亚甲蓝在白内障防盲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对比

    作者:吴晓强

    目的 探讨白内障防盲手术中透明质酸酶和亚甲蓝染色对麻醉效果和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100例(100眼)白色白内障随机分为2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球周麻醉中加入透明质酸酶及改良亚甲蓝前囊膜染色组53例,对照组(球周麻醉中不加入透明质酸酶和前囊不染色47例.球周麻醉后,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晶状体植入术.比较环形撕囊成功率、术中并发症、术后反应情况、视力、眼压.结果 2组术中撕囊成功率及人工晶状体体囊袋内植入率均有差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反应情况、视力、眼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球周麻醉中加入透明质酸酶及改良亚甲监染色明显提高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降低白内障手术并发症,无明显副作用,且廉价易得,适合在防盲白内障手术中推广.

  • 扭动超声乳化加囊膜染色在成熟期白内障摘除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宏健;吴善君;周开晶;姚红艳

    目的 观察扭动超声乳化加囊膜染色在成熟期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80例(128眼)成熟期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0例(66眼)行扭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B组40例(62眼)行传统超声乳化自内障摘除术,术中采用吲哚青绿行前囊染色后撕囊,术中观察前房稳定性,能量释放及时间,术后第1、3、7天观察角膜水肿、前房反应和视力情况.跟踪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结果 术中连续环形撕囊(CCC)成功率为96.8%,A组前房稳定性优于B组(P<0.05);术中能量使用及超声时间明显少于B组,术后第1、3、7天时A组角膜水肿情况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第1、3天A组视力恢复明显好于B组(p<0.05).结论 扭动超声乳化加囊膜染色在成熟期白内障摘除术应用是安全且高效、疗效好的手术方式,尤其对于成熟期中硬核白内障的处理,优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