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选取7~15岁的近视患者147例(294眼),其中研究组67例(134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对照组80例(160眼)配戴框架眼镜。观察两组患者戴镜前、戴镜后1年的裸眼视力、等效球镜、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眼轴的变化。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裸眼视力明显提高、等效球镜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眼轴长度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眼轴长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疗效确切,与框架眼镜相比,可明显减少近视增加,有效控制眼轴变长,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发展。
-
主导眼测试其优势对近视发展影响研究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易行且准确率高的测量主导眼的方法;研究屈光矫正时强调主导眼优势对近视加深的影响.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眼科做屈光检查的466例近视患儿用三种不同方法:手指法、卡洞法、Worth四点法分别检查每位患儿的主导眼;筛查出78例双眼等效球镜度为中低度近视且屈光参差<-1.00 D,矫正视力≥1.0,且均为右眼为主导眼的近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双眼矫正视力均达1.0并让主导眼更清晰:另一组只考虑矫正视力达1.0.随访一年后,观察两组病例近视加深情况.结果 三种主导眼检查法,手指法与卡洞法一致性好,符合率高(96.35%);Worth四点法与手指法、卡洞法一致性差,符合率低(58.6%,55.6%).两组近视患儿一年后,主导眼清晰组近视加深较慢,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 =2.348,P <0.01).结论 主导眼测试应采用手指法或卡洞法简便易行且符合率高,Worth四点法作为感觉融像检查法不适合主导眼检查.屈光矫正中主导眼更清晰不仅能改变配镜舒适度,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近视的发展.
-
门诊近视儿童屈光度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儿童近视发展的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及相关知识宣教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6~14岁门诊近视儿童253例,用0.5%托吡卡胺麻痹睫状肌后检影验光,连续4年跟踪观察,分析年龄、家族史和近距离用眼时间对视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近视儿童屈光度随年龄增长而逐年上升,平均半年增长值(-0.55±0.27) D.年龄越小近视度数增加越快,有近视家族史及近距离用眼时间长者近视度数增加快.结论儿童近视发展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遗传和近距离用眼时间.
-
应用梯度性AC/A值评价屈光矫正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AC/A值的测定,从而推测配戴框架眼镜对青少年近视发展的影响,客观地对其评价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33例66眼首诊为近视的青少年者进行研究,年龄在13~16岁,利用综合验光仪对其进行规范的主觉验光,确定终的眼镜处方,屈光不正度(等效球镜)为-1.60±0.60D.利用risely旋转棱镜测定屈光矫正前后的梯度性的AC/A值.3~6mo后复测梯度性AC/A值.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正前AC/A值为(2.26±0.79)△/ D,矫正后为(4.88±1.22)△/D,戴镜3mo后为 (4.09±0.87)△/ D.平时戴镜3mo以上者,AC/A比率趋于正常.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中,正确适当度数的凹透镜除提高视力外,可恢复调节与集合的平衡和正常双眼单视功能,从而缓解近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