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弱视儿童患者的轮廓察觉阈值研究△

    作者:赵武校;刘伟民;甘露;罗武强;李志超

    目的 探讨屈光不正和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轮廓察觉特点.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10月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60例(120眼)患者,分为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屈光不正性弱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40眼).其中屈光参差性弱视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7.3±2.2)岁;屈光不正性弱视组男15例,女5例,年龄(6.7±1.6)岁;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7.0±1.5)岁.检测3组受试者的轮廓察觉阈值.使用SPSS13.0软件对3组受试者的年龄、佳矫正视力、轮廓察觉阈值、平均双眼轮廓察觉阈值差异以及轮廓察觉缺陷率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年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组受试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80,P=0.621).佳矫正视力:屈光参差性弱视组为(0.275±0.237)LogMAR,屈光不正性弱视组为(0.323±0.148)LogMAR,对照组为(0.003±0.042)LogMAR,方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0.465,P=0.000);工LSD法显示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和屈光不正性弱视组之间的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此2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轮廓察觉阈值:屈光参差性弱视组为0.9±0.2,屈光不正性弱视组为1.1±0.1,对照组为0.7±0.1,方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81.344,P=0.000),3组间两两比较显示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平均双眼轮廓察觉阈值差异:屈光参差性弱视组为0.10±0.10,屈光不正性弱视组为0.04±0.08,对照组为0.04±0.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07,P=0.022);LSD法两两比较显示:对照组与屈光不正性弱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分别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轮廓察觉缺陷率:屈光参差性弱视组为50%(10/20)、屈光不正性弱视组为20%(4/20)、对照组为35%(7/20),卡方检验显示:3组间的轮廓察觉缺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956,P=0.138).结论 未经治疗的屈光参差性弱视和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较普遍存在着轮廓察觉功能发育异常和轮廓察觉缺陷.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