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利用锥体细胞失功能大鼠和先天性静止性夜盲大鼠对视锥与视杆通路振荡电位的分离研究

    作者:杨少伟;安晶;夏峰;张磊;张迁;陶冶;李振峰;张作明

    背景 振荡电位(OPs)是评估视网膜缺血缺氧性疾病视网膜功能变化的重要工具,利用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动物模型对视锥、视杆通路起源的OPs特点进行研究非常重要. 目的 在两种自发性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模型大鼠中分离视锥、视杆通路,对比分析视杆、视锥通路起源的OPs波的特点. 方法 采用雄性SD大鼠、锥体细胞失功能(RCD)大鼠、先天性静止性夜盲(CSNB)大鼠各6只,以RETI-scan视觉生理记录系统分别在暗适应(12h)和明适应(10 min)条件下,用不同强度的刺激光(-35、-25、-15、-5、0、5 db)进行刺激,记录各组大鼠的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通过Matlab 7.0的Butterworth滤波提取OPs,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对所得OPs进行频谱分析.结果 暗适应条件下SD大鼠和RCD大鼠的ERG均可见a波和b波,但CSNB大鼠b波阙如;明适应条件下,SD大鼠和CSNB大鼠可见b波,但RCD大鼠各波阙如.暗适应较高刺激光强度下,SD大鼠和RCD大鼠均有低频(主频)和高频(次频)两个明显的频峰,分别为75 ~ 110 Hz、90~120 Hz和90~ 120 Hz、110 ~ 135 Hz;不同刺激光强度下,CSNB大鼠只有一个频峰,为70~100 Hz.而明适应不同刺激光强度下,SD大鼠和CSNB大鼠均只有一个频峰,分别为75~95 Hz和70~85 Hz.明适应条件下与SD大鼠比较,CSNB大鼠b波隐含时延长,b波振幅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暗适应条件下,RCD大鼠b波隐含时和振幅与SD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D大鼠比较,RCD和CSNB大鼠OPs波振幅下降,隐含时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适应条件下不同刺激光强度下CSNB大鼠OPs波的隐含时明显长于SD大鼠,振幅明显低于SD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视锥、视杆通路起源的OPs有不同特性,自发性视网膜退行性改变大鼠的视杆OPs有两个频峰,正常情况下,视杆通路对OPs的贡献比视锥通路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