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侧上颌窦底提升种植修复10年后病例回顾
目的 通过对采用单一骨粉行双侧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种植修复10年后进行回顾研究,评估其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大连市口腔医院种植科2007年5月~2008年12月进行的单一骨粉双侧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手术患者6例共21枚种植体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选取种植术后及10年后影像学检查、口内检查及ISQ检查.测量种植体边缘骨水平(CBL)、边缘骨吸收(MBL)、根尖骨高度(ABH)及根尖骨吸收(ABL);改良菌斑指数(mPLI)与改良出血指数(mSBI);计算种植体存留率,统计数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共21枚种植体10年后复查,存留率为100%,总体ISQ值在70~82之间;MBL为(2.76±0.43)mm,ABL为(0.53±0.24)mm.21枚种植体软组织指数mPLI为1.51±0.61,mSBI为1.31±0.74,其中有4枚种植体出现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其余患者口腔卫生较好.结论 双侧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种植修复10年后临床复查,种植体均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10年存留率100%.使用单一骨粉行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术10年远期临床效果较佳,成骨效果满意.
-
根尖肉芽肿组织中PGE2和根尖骨吸收关系的相关分析
前列腺素(PGs)在口腔组织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它的致炎及骨吸收效应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关前列腺素与牙髓、根尖周组织感染的关系,目前国内已有文献报道[1].但根尖肉芽肿组织内的前列腺素E2(PGE2)含量与根尖骨吸收之间的关系未见有详细的报道.本研究旨在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量、比较根尖肉芽肿中PGE2含量,探讨PGE2与根尖骨吸收程度的关系.为研究牙髓、尖周病的发病机理及改进治疗措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粪肠球菌与根尖周炎溶骨相关信号分子研究进展
难治性根尖周炎以骨吸收为主要特征之一.粪肠球菌是治疗后根管再感染的重要致病菌,脂磷壁酸(lipoteichoicacid,LTA)是其主要免疫原.本文对近年国内外粪肠球菌诱导骨破坏信号通路的新进展作出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