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猛性龋咬合重建的修复模式探讨
目的 探讨放射性猛性龋咬合重建的修复模式,为要求尽快恢复咀嚼功能进行咬合重建的鼻咽癌患者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14例鼻咽癌放疗术后的猛性龋损致咀嚼功能丧失的患者.在同一位患者口内用三种修复方式分三个阶段依次进行:修复1,修复2,修复3.每组修复模式均试戴2个月适应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咀嚼效能,同时采用满意度问卷调查获取患者的主观评价.结果 经过修复后患者咀嚼满意度显著提高,修复前满意度为21.43%,修复1和修复2的满意度均为85.71%,修复3的满意度为92.86%,修复前后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三种修复模式均可作为终末修复,都能恢复比较好的咀嚼功能,让患者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选择修复方案、有计划地分期治疗,尽快恢复咬合功能.
-
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的咬合重建修复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及探索合并重度磨耗的牙列缺损患者行咬合重建修复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本科室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接收的合并重度磨耗的40例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观察,以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后3月、半年及一年时的优良率分别为87.50%、90.0%、92.50%;2组治疗后的吸光度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更高,其中又以固定组的上升值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的美观性、固定效果、咀嚼功能、舒适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更高(P<0.05).结论 合并重度磨耗的牙列缺损患者行咬合重建修复疗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咀嚼效率与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k
-
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的咬合重建修复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牙列缺损有重度牙齿磨耗伴发的患者开展咬合重建修复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牙列缺损有重度牙齿磨耗伴发的患者共60例,均为我院口腔科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先行修复前准备,后对暂时修复体制作,在分别应用固定修复或活动修复的方式完成永久修复体的修复.结果 平均进行18个月随访,治疗效果优38例,占63.3%;良20例,占33.3%;无效2例,占3.3%,优良率为96.7%.相比较固定修复和活动修复前,修复后吸光度值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牙列缺损有重度牙齿磨耗伴发的患者,行咬合重建修复,可促患者正常咀嚼功能大程度恢复,使美观度得以理想改善.
-
咬合重建修复对不同类型的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咀嚼运动模式的作用效果
目的 分析和研究进行咬合的重建修复对不同的类型的磨损程度患者的咀嚼运动模式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取了我院口腔科2012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67例发生牙齿重度磨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了研究1组(后牙完全支持组,33例)和研究2组(后牙不完全支持组,34例),另外选取了32例牙齿功能正常的人作为正常组,对咀嚼功能组成部分的表面肌电图进行测量,再对咀嚼周期和咀嚼运动以及间歇期的比值与肌电积分值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进行过渡修复和永久修复后,研究1组与研究2组活动期和间歇期的比值比修复前明显下降(P<0.05),但肌电积分值与修复前比较变化不显著(P>0.05).研究1组患者在修复后的活动期与间歇期的比值与肌电积分与过度修复时比较,没有明显变化(P>0.05);研究2组在修复后的活动期间和间歇期间的比值和过渡时期比较下降明显,肌电积分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 进行咬合重建修复能改善不同类型牙齿重度磨损患者的咀嚼运动循环模式,提高咀嚼效率.
-
牙列重度磨耗患者行固定义齿咬合重建修复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牙列重度磨耗患者行固定义齿咬合重建修复的可行性.方法:择取本院收治的90例牙列重度磨耗患者,择取时间是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分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占)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观察组予以固定义齿咬合重建修复.比较咀嚼效率、主观感觉.结果:于对照组的咀嚼效率比较,观察组较高;于对照组主观感觉比较,观察组较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牙列重度磨耗患者行固定义齿咬合重建修复,牙齿的咀嚼功能明显提升,可行性较高,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