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刘世祯扶阳思想探讨
刘世桢,字昆湘,湖南浏阳人,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卒于1943年.自幼勤奋好学,禀父志于医,初师事同邑蔺斗杓先生,示以学医必先致力于岐、黄、扁、张四圣之书,从游数载,粗有所得.后读《伤寒》见自序云:"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学医之志愈决.刘氏曾游江西,得张姓老人授予家藏古本《伤寒杂病论》,与好友刘仲迈一起朝读而暮思,欲穷其奥旨,历经十余年著成《伤寒杂病论义疏》,另著《医理探源》一书[1].学者魏雪舫氏指出:"刘氏根据古本理论,倡导‘平脉辨证,见病知源,相体制方,活法一贯’之宗旨.在阐述‘外感明六气杂合之分,内伤有腑脏干移之变’的同时,提出‘病由体变,乃百病之通例’.因人之秉赋不同,病机病变皆南体质所决定,故应‘法因人异,相体定治’.若仅以方药之效验用于临床,既不足以应病之万变,更‘难求体秉之合,其弊则离体求证,得失参半’.说明不论从诊断到治疗都必须辨体.刘氏这种‘相体辨治’的精辟理论,不仅对指导临床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完善中医体质学说亦有一定参考价值[2]."刘氏相体辨治阴证对临床有很大的启发,现探讨如下.
-
刘世桢学术心思想探微
刘世桢,字昆湘,湖南浏阳人,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卒于1943年.自幼禀父志于医,初师事同邑蔺斗杓先生,从游数载,粗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