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

    作者:周福根;龙文香;陈建辉

    目的 评价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对38例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采用气管插管给予固尔苏后,采取NCPAP,并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及胸片.初调NCPAP参数为:Fi02∶0.21-0.50,PEEP∶4-8cmH2O.观察记录上NCPAP后72h情况,如果出现PCO2>70cmH2O、FiO2>0.6、PEEP>8cmH2O,或者出现严重的呼吸暂停,改用气管插管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结果 38例患儿,其中2例转为SIMV,其余36例全部于72h内撤离NCPAP.结论 固尔苏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有效改善其肺功能.

  • 鼻塞式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护理

    作者:胡彩霞

    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指呼吸机通过鼻塞向气道输送恒定的正压气流,使整个呼吸周期中气道内存在正压的机械通气技术[1].它主要用于自主呼吸较好,有换气功能障碍,一般吸氧不能改善者,该方法可避免气管插管,减少并发症,并且广泛应用于临床.2003年7月~2005年7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采用治疗频发呼吸暂停的早产儿3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持续正压通气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康复进程的影响

    作者:王志红

    目的 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患儿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兰考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8例HMD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NCPAP治疗,给予观察组PS联合NCPA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2/FiO2)、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和康复进程.结果 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观察组PaO2/FiO2、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压力持续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联合NCPAP治疗HMD,可改善患儿血气指标,缩短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加快康复进程.

  • 间歇减压法预防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致早产儿鼻损伤效果观察

    作者:黄师菊;秦秀群;李伟珍;梁雪冰

    目的 探讨采用间歇减压法预防鼻塞式持续吸氧致早产儿鼻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鼻塞持续正压吸氧,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每2小时松解鼻塞5~10 min,减压前调高氧浓度10%~20%,减压期间密切观察,如SpO2低于0.90,立即停止减压.比较两组患儿鼻损伤情况及血氧饱和度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指标无差异(P>0.05),但对照组鼻部潮红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 间歇减压法可以有效预防鼻塞式持续吸氧致早产儿鼻损伤.

  • 护理干预在 CPAP 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陈晓音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在 CPAP 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呼吸窘迫综合征6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这64例患儿均予以简易鼻塞式 CPAP 治疗,治疗过程中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儿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 SpO2和 FiO2的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治疗后,2组患儿全部治愈。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 SpO2平均值为(95.21±5.2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 FiO2的平均值为(34.12±5.2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8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简易鼻塞式 CPAP 治疗方法对呼吸困难的患儿治疗疗效显著,配合系统的护理方案可以使该治疗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 探讨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对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

    作者:万江;程黎;刘贺临;刘义红;舒琼璋

    目的 探讨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对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2年11月到2015年10月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孝感医院接受治疗的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82例,按照试验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2例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1例.两组患儿在采用吸痰、平喘、抗生素等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面罩供氧方式,试验组采用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供氧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血气分析指标: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转变情况、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①试验组患儿的心率恢复正常时间、发绀消失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②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2.68%,n=41)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5.61%,n=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8,P<0.05);③两组患儿在治疗前30 min血气分析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对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显著,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作者:王奇伟;陈金华;廖志隆

    目的 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NICU)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给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变化、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PCO2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pH值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与对照组的67.65%比较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上机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合并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较常规机械通气而言,可显著提高疗效,缩短上机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观察

    作者:王子谦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HMD)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NHM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PS联合NCPAP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NCPAP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情况、呼吸机参数进行监测,并观察和比较在治疗期间发生肺炎的情况、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治愈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患儿的PaO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进行NCPAP治疗时的氧浓度分数(FiO2)、呼气末正压(PEEP)初设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各时点观察组的FiO2和PEE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发生肺炎的比例分别为30.0%和74.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2.0%和5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S联合NCPAP治疗NHMD可显著且较快地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有利于患儿早日撤离呼吸机,并可减少治疗期间肺炎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和氧疗时间、提高治愈率,而且不会使治疗费用显著增加。

  • 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Ⅰ型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体会

    作者:杨继英;孙执耀

    新生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目前仍然是新生儿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29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