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切应力对内皮祖细胞t-PA基因表达和小径人工血管移植通畅率的影响

    作者:杨震;陶军;王洁梅;涂昌;潘仕荣;唐安丽;董吁刚;马虹

    [目的]研究切应力对内皮祖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基因表达和种植内皮祖细胞小径聚氨酯人工血管移植通畅率的影响.[方法]诱导健康成人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种植内皮祖细胞到小径人工血管表面后,分为静态组、低切应力组(5 dyn/cm2)、中切应力组(15 dyn/cm2)和高切应力组(25 dyn/cm2)4种不同处理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培养液中t-PA的水平,并用荧光定量RT-PCR分析内皮祖细胞t-PA的基因表达.19只家犬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0只用中切应力处理后内皮祖细胞种植的小径聚氨酯人工血管移植犬颈总动脉,对照组9只用未经切应力处理内皮祖细胞种植的人工血管移植.移植术后2个月,比较2组小径人工血管的移植通畅率.[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呈典形的"纺锤样"梭形细胞,ac-LDL吞噬及lectin抗体荧光标记双阳性,FLK-1和VWF免疫荧光抗体染色均为阳性.流体切应力增加内皮祖细胞t-PA的产生,并上调内皮祖细胞t-PA的基因表达.行移植术后2个月,实验组10只人工血管均获通畅,对照组通畅率为55.6%.[结论]切应力处理可上调内皮祖细胞t-PA的基因表达,并改善内皮祖细胞种植后小径人工血管的移植通畅率,这为解决临床小径人工血管通畅率低提供了新的策略.

  • 小径微孔聚氨酯人工血管的顺应性

    作者:潘仕荣;陶军;郑欢玲;易武

    由激光测微器、压力传感器、A/D卡、微电脑和循环回路等组成的装置测定了小径人工血管的径向顺应性,由微注射器、压力传感器等组成的装置测定了体积顺应性,轴向顺应性由体积顺应性和径向顺应性计算出.体积顺应性,径向顺应性和轴向顺应性都随血管材料弹性的增大、盐/胶比的增加(孔隙率)和浸渍层数(血管壁厚度)的减小而增大.PU血管的外周模量与径向模量分别由径向顺应性,轴向顺应性计算,外周模量与径向模量之比值接近1,即两模量大小与变形方向无关.外周模量与径向模量随血管材料弹性和盐/胶比增加而变小,但管壁厚度对其的影响不大.通过合理选择更具弹性的PU材料 (Chro佳,PCU1 500次之),佳盐/胶比例(6:1)以及控制浸渍层数(4~6层),可以制备出顺应性接近天然血管的小径人工血管.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