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银灯;赵建农;郭大静;吴伟;敬永勇;倪卫国;沈霞;邝晓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对3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按照心率不同分为Agt(≤65次/min)14例、B组(66-70次/min)12例和C组(71~75次/min)10例3组,前一组采用单扇区重建,后两组采用双扇区重建,重建时相预设为75%R-R间期,扫描完成后分别重建45%、55%、65%和 85%R-R间期图像.重建数据传至AW4.1工作站后处理成像.后处理方法采用大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mjection,MIP)、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等模式,分别获取冠状动脉的各种重组图像并分析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显示率.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A组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包括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和左旋支的显示率均为100%;B组其显示率分别为91.67%、100%、100%和91.67%;C组其显示率分别为80%、100%、90%和7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前降支在75%R-R间期显示佳,左旋支在55%显示佳,右冠状动脉在65%R-R间期显示佳.各重建相位间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无创性的检查手段,16层螺旋CT能充分显示冠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正常解剖以及病变特征.随着CT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增多,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 64排螺旋CT在鉴别胃黏液腺癌和非黏液腺癌中的价值

    作者:伍兵;张文燕;胡建昆;张波;陈心足;黄子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在鉴别胃黏液腺癌和非黏液腺癌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术前在放射科作64排螺旋CT检查,又经住院手术证实的资料齐全的68例胃癌病例,其中黏液腺癌组18例,非黏液腺癌组50例.回顾性分析2组病例在肿瘤原发部位(近侧/远侧胃壁)、胃壁厚度、病灶大小、肿瘤强化方式(分层/不分层)、强化程度(明显/不明显)、浆膜侵犯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94%的胃黏液腺癌病例胃壁明显增厚,主要表现为胃壁中层低密度,而非黏液腺癌胃壁增厚者占72%,主要为较高密度的内层或全胃壁; 胃黏液腺癌组中,83%的病例显示分层强化,11%的病例强化明显,而非黏液腺癌组有76%的病例表现单层强化,60%的病例强化明显; 胃黏液腺癌比胃非黏液腺癌更容易出现对浆膜的侵犯(89% vs 64%); 以上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的原发部位或病灶大小方面,胃黏液腺癌与胃非黏液腺癌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 结论 64排螺旋CT能够较为准确地观察肿瘤胃壁的增厚、强化分层和瘤体内的黏液低密度区,有利于鉴别胃黏液腺癌和非黏液腺癌.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