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髓动员刺激后自体骨髓源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初步临床研究

    作者:谷涌泉;张建;齐立行;郭连瑞;张淑文;苏立;李建新;徐娟;俞恒锡;李学锋;崔世军;罗涛;吴英锋;齐一侠;汪忠镐

    目的 观察骨髓动员刺激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初步疗效. 方法 2005年5月~2005年12月收治下肢缺血35例43侧患肢,男23例,女12例.年龄34~90岁,平均71.3岁.病因:糖尿病下肢缺血30例38侧患肢,单纯动脉硬化闭塞症2例2侧患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例3侧患肢.其中间歇性跛行期5例5侧患肢;静息痛期15例19侧患肢;组织缺损期15例19侧患肢,其中组织溃疡期9例12侧患肢;组织坏疽期6例7侧患肢.在抽取骨髓前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骨髓2~3 d,每天300 μg;抽取骨髓血130~200 ml,经分离纯化后再行移植.采用下肢肌肉局部注射13例19侧患肢,下肢动脉腔内注射16例16侧患肢,下肢肌肉局部注射与动脉腔内同时注射6例8侧患肢进行移植. 结果 术后2个月肢体疼痛改善率为94.7%,冷感改善率为97.1%,肢体麻木改善率为93.3%.5例5侧患肢间歇性跛行距离均有不同程度增加.44.2%患者的踝肱比值(ankle/brachial index ABI)有不同程度增加.39侧患肢行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TcPO2)测定,92.3%有不同程度增高.患肢溃疡:在9例11侧患肢中,愈合1侧,明显缩小或缩小3侧,无变化7侧,其中3侧患肢被截肢.术后行血管造影评估25例34侧患肢,91.2%患肢的侧支循环有不同程度增加.并发症:骨髓动员刺激出现发热和轻微乏力各1例,均自行缓解;单个核细胞移植后1周出现轻度心肌梗死1例,药物治疗1周后恢复出院,1个月后因患肢疼痛加重行膝下截肢.32例40侧患肢获随访3~12个月,症状消失13侧,明显改善15侧,改善8侧,复发2侧,无效2侧.客观评价标准与术前比较ABI增加25侧; TcPO2测定增加36侧;21侧患肢的血管造影显示90.5%患肢有新生侧支形成;10侧患肢足部溃疡7侧愈合,3侧明显缩小;3侧患肢截除坏疽足趾者于术后2~3个月愈合出院. 结论 经骨髓动员刺激后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下肢缺血,具有抽取骨髓血少、细胞量多、近期效果好且安全性高的优点,是除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外的又一种治疗下肢缺血的新方法.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随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