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肌位(s)板对颌间关系调整作用的研究

    作者:焦国良;王永海

    目的:研究肌位(s)板对下颌位置的调整作用.方法:对102例颅颌功能紊乱(CMD)患者均戴用肌位(s)板,戴板后1周、2周、1月各复查1次,以后每月复查1次,共戴板3~6月.记录戴板后是否出现咬合不稳,若有咬合印迹变化者则磨去原有咬合印迹重垫,直至不再变化,待症状消失后去除(s)板,轻咬至肌接触位,记录与颌位是否协调.结果:戴板期间66例患者的咬合印迹始终不变,36例患者出现咬合不稳,经重垫后,咬合板的(s)关系稳定不变.待症状消失后去板.102例患者中,12例表现为肌牙位不一致,其中前牙早接触2例,先天性垂直距离不足1例,牙尖交错位(ICP)偏位9例.结论:肌位(s)板对下颌位置的调整作用是调正肌位,在肌位正常情况下,判断肌牙位是否一致,从而检出ICP异常.

  • 正常接触位、下颌后退接触位咬合接触的计算机图像分析

    作者:陈一怀;王惠芸;马轩祥;马辰春;曾晨光

    目的:研究正常肌接触位及下颌后退接触位咬合接触的基本规律。方法:采集35名正常肌接触位及下颌后退接触位的硅橡胶记录,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肌接触位33人前牙无接触,单颌后牙区接触数为16.6±7.2,所有受试者均为双侧接触。肌接触位咬合接触均在牙尖交错位重复出现。接触频率超过50%的部位位于上颌磨牙颊尖和舌尖的远中斜面,下颌磨牙颊尖和舌尖的近中斜面。下颌后退接触位所有受试者均为双侧接触,有接触的牙齿数目单颌单侧2.7士0.8,接触点数目单颌8.0±2.3,前牙无接触,接触数目及比率从第二磨牙到第一前磨牙依次减少。接触频率超过40%以上的斜面上颌为前磨牙舌尖、磨牙远中舌尖及第二磨牙近舌尖的近中颊斜面,下颌为前磨牙及第二磨牙颊尖的远中舌斜面。结论:以硅橡胶为记录材料准确采集到肌接触位及下颌后退接触位记录,经计算机图像分析,得出其咬合接触的基本特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