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PLC-PAD法测定盐酸大观霉素含量及有关物质

    作者:王琰;姚尚辰;王明娟;邹文博;薛晶;李进;张力;刘春亮;胡昌勤

    目的 建立了一种新的HPLC-PAD法测定盐酸大观霉素含量及其有关物质的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Apollo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100mmol/L三氟乙酸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柱后衍生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21g/L,流速为0.5mL/min.脉冲安培检测器,工作电极为金电极(3mm),四电位工作模式.结果 盐酸大观霉素在0.15~150μg/mL(r=0.9999)内线性关系良好,杂质A在0.05~50μg/mL(r=0.9999)内线性关系良好,杂质B在0.5~50μg/mL(r=1.0000)内线性关系良好,杂质C在0.5~50μg/mL(r=l.0000)内线性关系良好.大观霉素、杂质A、杂质B和杂质C的检测限分别为1.5、1.0、2.0和3.0ng.大观霉素、杂质A、杂质B和杂质C的精密度分别为1.5%、1.1%、1.6%和1.8%.大观霉素的回收率为96.7% ~102.5%.结论 该方法准确、灵敏,重复性和耐用性好,可用于盐酸大观霉素及其有关物质的实验室日常测定.

  • HPLC-PAD法测定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中有关物质

    作者:朱晓玥;吴宇宁;赵卫;袁耀佐;张玫;潘广文;高向东;王国华

    目的:建立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有关物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脉冲安培电化学(HPLC-PAD)检测方法.方法:采用Welch Ultimate LP-C18(4.6 mm ×300 mm,5μm)色谱柱,柱温30℃,以0.2 mol·L-1三氟乙酸(用50%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2.0)-乙腈(92∶8)为流动相,流速1.0 mL· min-1,柱后碱溶液为0.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流速0.5 mL·min-1,检测器为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器,工作电极为金电极(3 mm直径).结果:依替米星在0.3~30 μg·mL-1(r=0.9985)内线性关系良好;单个大杂质的重复性试验的RSD(n=6)为0.8%,总杂质的重复性试验的RSD(n =6)为1.3%;方法的检测限(S/N=3)为2.5 ng,定量限(S/N=10)为7.5 ng;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稳定性良好.结论:该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以用于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有关物质的测定.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