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海马横切术对颞叶内侧型癫(痫)海马(痫)样放电的抑制作用

    作者:吴朝晖;赵全军;张剑宁;罗惠民;赵虎林;王福莉

    目的:评估海马横切术治疗颞叶内侧型癫(痫)时,术中海马(痫)样放电的抑制作用及其对患者智力、记忆力的影响.方法:对5例经深部电极埋藏EEG监测确定为双侧颞叶起源灶者实施了海马横切术,其中左侧2例,右侧2例,分期双侧手术1例.术中5 mm间隔深部电极去除针芯后放置于海马部位,相同麻醉条件下,海马横切术前、术后分别测量EEG 5 min,对比每分钟(痫)样放电频率和波幅;手术前后进行神经心理学检查,评价手术对智商及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6次进行手术的海马部位术中EEG,在海马横切术前(痫)样放电出现率为(16.2±3.6)次/min,波幅(478.9±59.4)μV,术后可识别(痫)样放电出现率(4.5±2.1)次/min,波幅(103.8±29.6)μV,术前术后配对(痫)样放电率和波幅的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手术前后神经心理学检查提示手术对智商及记忆功能无影响(P>0.05).结论:海马横切术可以保留海马的记忆功能,同时又能达到抑制海马部位(痫)样放电的目的,尤其是双颞叶癫(痫),当对侧仍为起源灶时还可进行二期手术.

  • 深部脑电图在七氟醚麻醉条件下的(痫)样放电波幅变异

    作者:吴朝晖;赵全军;田增民;张剑宁;马丽;刘永勤

    目的:比较七氟醚在不同麻醉深度下对颞叶癫(痫)手术术中深部电极描记的EEG的影响.方法:颞叶癫(痫)行射频热凝毁损手术患者68例,在七氟醚吸入麻醉,小肺泡浓度(MAC) =0.6时监测额叶皮质EEG和颞叶深部EEG,再加深麻醉至MAC=1.2时再监测.EEG数据应用快速傅里叶处理(FFT),计算额叶背景平均波幅,测量10个颞叶内侧棘波的波幅,取平均值后确定为该患者的棘波波幅,对MAC=0.6和MAC=1.2两组进行统计.结果:MAC=0.6时颞叶内侧棘波放电波幅平均为(426.2±63.1)μV,额叶10~12 Hz(80.3±16.4)μV背景波幅显著;MAC=1.2时颞叶内侧棘波放电波幅平均为(171.2±32.6)μV,额叶10~12 Hz(550.3±126.8)μV背景波幅显著,两组间的(痫)样放电波幅和额叶背景波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1.2时,七氟醚吸入麻醉影响背景节律和(痫)样放电的波幅,对频率和波形无明显影响.结论:七氟醚麻醉对深部电极EEG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麻醉过深则可能导致(痫)样放电鉴别困难.

  • 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对致(痫)区定位的诊断意义

    作者:王芳;刘兴洲;潘思培;韩一仙;王梦阳;经贺

    目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来评估发作间期(痢)样放电在清醒睡眠周期的各期中定位作用的差异,以为癫(痫)的临床定位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三博脑科医院的癫(痫)患者34例,并分为颞叶癫(痫)组和对照组.按入选标准选择的24h脑电图分为清醒、NREM Ⅰ-Ⅱ期、NREMⅢ-Ⅳ、REM四种时段.使用ROC曲线定量地评价各个时段发作间期(癞)样放电对致(痢)灶的定位价值,并用ROC曲线求各个时段的佳诊断界值点.结果:去除各个时段中无发作间期(痼)样放电的病例之后,以上四个时段,ROC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用ROC曲线完成了佳诊断点的估计.结论:依据清醒期的(痢)样放电定位诊断准确性较高,依据REM期的(痫)样放电定位诊断准确性达到理想,NREMⅠ-Ⅱ期和NREMⅢ-Ⅳ期的(痢)样放电具有比较好的诊断意义.可以用ROC曲线来估计佳诊断点.

  • 动态脑电图监测对癫(痫)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陈秀英;张爱萍

    目的:研究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对癫(痫)尤其是夜间发作次数多于白天者的临床诊值.方法:对136例癫(痫)患者(第一组)及92例夜间发作次数多于白天的癫(痫)患者(第二组)的常规图(REEG)与A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第一组患者中REEG检出的(痫)样放电率为24例(17.6%),AEEG为79例(58.1%),第二组分别为18例(19.6%)和65例(70.7%),两组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总异常率第一组REEG为33.1%,AEEG为71.3%,第二组分别为41.3%和85.9%,两组两种方法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5).第一组有42例(30.8%)监测到临床发作,第二组有57例(62.0%)监测到临床发作.结论:AEEG监测对癫(痫)尤其是夜间发作次数多于白天者的诊断,以及鉴别非(痫)性发作性疾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颅内脑电图mu节律的特点

    作者:石岩芳;周文静;刘晓燕;孙朝晖;王东明;左焕琮

    目的:总结颅内脑电图(EEG)mu节律(μ节律)的特点,以避免将生理性脑电节律与节律性(痫)样电活动混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以前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进行颅内电极植入并手术的难治性癫(痫)7例患者,总结致(痫)灶在中央区和非中央区的两组患者的mu节律的特点.结果:7例致病灶在非中央区患者mu节律以短串形式出现,每串中脑波波幅有渐增渐减的良好调幅.FFT显示频率在9~11.5 Hz,波幅200 μV以上.3例致(痫)灶在中央区的患者mu节律频率在8~9 Hz,脑波波幅没有渐增渐减的良好调幅,夹杂较多20 Hz左右的快波活动.结论:颅内EEG mu节律符合头皮EEG的特点,频率、串长均与其相同,波幅是头皮的3~10倍,在对侧肢体活动时受到抑制.致(痫)灶位于中央区的患者mu节律的频率偏低,波形节律性差,可能与(痫)样电活动导致中央区功能异常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