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军队省级医疗救援队的建设与研究

    作者:郑晓东;毛志勇;张名扬;陈宏光;王军

    军队省级医疗救援队的建立可使军队卫勤力量得到合理高效的使用.我院将模块化理论科学地应用于救援队的建设中,并建立应急值班和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任务分工,做好与地方政府、上级军队以及友邻部队的协同,依托基地医院和任务区以满足自身保障,同时加强救援队技术训练,注重思想和心理教育,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卫勤保障能力.

  • 机动卫勤分队灾害救援药材模块化建设的必要性

    作者:黄敬群;顾建儒;杨娟

    新时期,随着我军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机动卫勤分队的任务在不断拓宽,它不仅要承担应急作战部队的卫勤保障任务,而且还要担负应付各种突发事件以及维和等的卫勤保障任务.药材装备保障工作是实现勤务功能和医学技术措施的基础,是完成卫勤保障任务的保证[1].由于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储备品种多为战救药材和战时常备药材,品种固定,数量有限,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储备的数量与品种往往不能适应实际的需求.

  • 《"三防"医学救援仿真训练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作者:郭才华;胡平;崔淑华;孙梦奇;娄虹;鹿岩

    <"三防"医学救援仿真训练系统>的研发,能够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表现形式,对"三防"医学救援中整个过程进行仿真教学、仿真训练,使"三防"医学救援方案流程更加具体、科学.该"系统"具有用户界面友好,交互操作能力强的特点,同时该"系统"留有扩展"接口",可以任意挂接其他多媒体程序,方便系统功能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 地震救援中批量伤员快速分类后送方法

    作者:王强;祝丽华

    针对近年来我国时常发生的地震灾害,结合地震中伤员的特点,探讨救援中批量伤员快速分类后送的组织实施方法 ,为提高此类伤员的综合救治水平提供参考.

  • 军队卫生国家级医疗救援队战斗力生成模式探讨

    作者:程晓斌;黄坚;张连阳;姚元章

    结合所在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奉命组建国家级医疗救援队(以下简称救援队)的实践,笔者阐述了救援队的建设目标和基本特点,重点探讨了救援队战斗力生成的主要做法:①理顺流程凸显整体性;②设计模块确保灵活性;③实战训练提高精确性;④科技转化夯实优质性;⑤信息管理实现高效性.同时提出了亟待完善的有关救援队配套机制等问题.

  • 灾害医学救援中的传染病监控

    作者:高东旗

    笔者根据文献报道结合参加传染病疫情处置的实践,总结执行灾害医学救援中传染病监控工作的要点.提出在灾害医学救援中,应充分利用已建立的传染病监控系统,迅速将可能发生的传染病控制在萌芽状态,提高医疗应急救援和防疫的保障水平.

  • 地震灾害对应急救援军队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调查研究

    作者:谢明;王贵林;董惠娟;汤宁;王惜诵

    目的 探讨地震灾害对应急救援军队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解放军255医院参加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应急救援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心理健康水平,用应对方式量表测评应对行为类型,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应急救援军队医护人员SCL-90各因子中躯体化、焦虑评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强迫、敌对、偏执、抑郁和精神病性评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躲避、幻想、合理化和自责;SCL-90各因子与解决问题方式呈显著负相关,除躯体化、恐怖外,SCL-90各因子与求助呈显著负相关,与幻想、自责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 应急救援医护人员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采取成熟的应对方式可有效缓解压力,维护心理健康.

  • 奥运安保"三防"医学救援训练的组织实施

    作者:崔玉海

    2008年4月,我院奉命抽组"三防"医学救援队,配属其他单位部分专家,担负北京奥运会天津赛区"三防"医学救援任务.经过周密组织、扎实训练、严格管理,圆满完成了备勤任务.现将本次任务的组织实施报告如下.

  • 微创介入方舱内紧急救治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犬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荣晶晶;梁明;霍煜;姚天明;孙景阳;梁延春;宣风琦;孙毅;梁卓;韩雅玲

    目的 以综合手术救治方舱为救治平台,研究在严重自然灾害现场应用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救治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可行性.方法 3只成年健康家犬,常规麻醉后经股静脉穿刺,利用射频消融术对心脏传导通路中的房室结区希氏束进行精确靶向毁损,以构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模型,后经锁骨下静脉将电极送至心室内并安装永久性VVI心脏起搏器.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2周家犬存活情况,并定期监测心脏电生理.结果 经房室结区消融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犬模型造模成功(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只,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只).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术顺利,手术时间(55.7±16.1)min,未发生并发症.术后2周家犬均存活,心脏电生理监测结果显示心律恢复正常.结论 在医疗条件极度匮乏的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紧急救援期以及较长的灾后重建期间,依托综合手术方舱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实施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安全、可行,综合手术方舱的应用将有望改善对灾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救治现状.

  • 北京市朝阳区2008年奥运会期间医疗救援与保障的风险识别与评估

    作者:陈开红;陶丽丽;王芮

    目的 识别和评估北京市朝阳区2008年奥运会期间医疗救援与保障可能存在的风险,为政府管理和决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医疗救援体系的应对能力和存在的风险,采用风险分析矩阵法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奥运期间朝阳区重点防范的突发公共事件有恐怖事件、输入性传染病、特殊人群肇事肇祸及食源性疾病、水源性疾病等公共场所卫生安全事件.救援应对能力存在的主要风险有:综合救援能力不足、救援通讯设施不到位、救援信息渠道不统一以及部分救援道路不畅通.结论 有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奥运会期间医疗救援与保障风险.

  • 地市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高端仿真训练系统设计与构建

    作者:高凌;叶林;李秀敏

    通过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和优化Sim Man 3G高端模拟仿真系统,构建出突发公共事件虚拟救援场景;提高训练救援人员在复杂现场确定救援策略的能力,同时强化其整体救援技能.新的培训模式也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强化培训内容,能显著提高救援人员在应急救助中的技术水平和心理适应.

  • 通过汶川地震看如何提高我国紧急医疗救援能力

    作者:丁文博

    通过研究汶川地震中绵竹市等地应急医疗救援信息与数据,比较救援效果,得到这样的提示:专业化的灾害医疗救援队在灾害医疗救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成立我国地区性的专业化灾害医疗救援队,重视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救援物资的储备是提高我国医疗救援水平和效率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自然灾害 救援作业
  • 灾害救援医务人员一年后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知识重要性的研究

    作者:姜莹莹;李红玉;张涛;张悦

    目的 研究玉树救援医务人员远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灾害相关心理知识培训等因素对救援医务人员心理的影响,为今后更好的维持救援人员近期的乃至远期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及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16名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SCL-90和PCL-C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以1~5 级评分,分数越低表明心理状态越好.结果 调查的玉树救援医务人员与常模比较其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是否接受过灾害相关心理知识培训的两组救援人员SCL-90比较结果显示,敌对因子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因子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均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救援本身对医务人员心理状态的影响有78人(68.42%)认为是积极的,8人(7.02%)认为是消极的,28人(24.56%)认为没有影响.PCL-C的3个症状群中,创伤再体验的平均分高(1.184分),其次是麻木和回避得分(1.154分),第三是警觉性增高得分(1.104分).结论 参与救援的医务人员心理素质较高,灾害相关心理知识的培训教育有助于救援人员尽快恢复和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

  • 杭州市20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分析

    作者:王丽华;俞平;丁小竹;张海燕;陈燕

    目的通过分析杭州市1984~2003年间发生的48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研究其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为探索预防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毒事故的调查资料,对事故发生的时间、行业、毒物类别、事故发生原因及救援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杭州市近10年的中毒事故发生呈上升趋势;中毒事故以化工、轻工、公用事业多发,极度和高毒类化学品引起的事故居首位;救援人员中毒高于现场作业人员中毒;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为缺乏安全教育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结论应加强对硫化氢等高毒类化学品中毒事故控制对策的研究.

  • 发挥军医大学优势作用,全面提高军队卫勤保障能力

    作者:张雁灵

    汶川地震灾后部队快速的医疗救治行为体现出军队卫勤救援力量的巨大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新形势下军队卫勤保障的不足.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是军队职能的新拓展,对军事卫勤保障提出了新要求.军医大学在军队卫勤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的优势.新形势下,军医大学应结合自身优势,改革人才培养体系,更新培养内容,全面提高军队卫勤保障能力.

  • 汶川地震一个月后救援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常文军;张迁;朱诗应;阮芳铭;曹广文

    目的:了解抗震救灾1个月后部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重要相关事件对部队指战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在应急救援开始后32~42 d对驻映秀镇成都军区某红军师炮兵团、济南军区某师炮兵团和四川武警部队三支主力部队指战员为研究对象,随机整群抽样170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救援部队人员SCL-90因子分值分别与中国正常人常模和中国军人常模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确定差异显著性.结果:78份调查表符合要求纳入分析.救援部队官兵的SCL-90总分为130.25±33.07,阳性项目数为27.59±15.75,各因子分值在1.28~1.64之间;与中国正常人18~29岁常模相比,救援部队官兵躯体化症状因子偏高(P<0.05),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偏低(P<0.01);与中国军人男子组常模比较,救援部队官兵强迫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偏执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均偏低(P<0.05);比较参与和没有参与遇难者遗体挖掘处理的官兵,发现参与组在睡眠和饮食因子有较低的评分(P<0.01),而阳性症状均分有较高的评分(P<0.01).结论:地震救援部队官兵在震后32~42 d的心理卫生状况基本正常,某些阳性症状与遇难者遗体处理等抗震救灾相关事件相关,对官兵抗震救灾事件相关心理问题的定期监测能有效发现和干预可能的心理疾患.

  • 特大地震对部队救援人员心理状况的影响研究

    作者:刘红;许爱萍;孙丽云

    目的 探讨特大地震对部队救援人员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某部医学院专家组自编的灾后救援人员心理状态评估问卷,对特大地震中393名部队一线救援人员进行随机调查,并将数据进行筛查性和频数性统计分析.结果 救援人员调查结果显示:标准差>1的占13.74%,标准差>2的占5.09%,标准差>3的占2.80%.频数性结果显示:部队大部分救援人员心理状态较为正常,但有44.8%的救援人员有比较明显的情绪反应,部分救援人员在情绪、人际交往、情感、注意力等社会功能方面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结论 鉴于部队执行处置特大地震的突发事件中有相当数量救援人员存在功能的影响,我们应该从长期、科学和专业的视角为部队救援人员提供心理卫勤保障服务.

  • 汶川地震救援与突发灾害事件的卫生应急管理

    作者:王声湧

    汶川地震吹起应急救援军号,华夏同心奏响抗震救灾凯歌.汶川灾区的卫生防疫应急救援工作,是中国公共卫生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一次大调动、大演练、大考验.

  • 抗震作业时间地点与救灾人员心理状态的相关性

    作者:张波;宋康兴;杨雪;马强;王勇;王洪飞

    目的 分析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的时间和地点对救灾人员心理的影响,为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地震应急期,在灾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救灾人员进行测试,计算阳性项目数、总均分和各因子分,统计分析时间和地点因素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①按时间分组,10~12 d组SCL-90指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13~15 d和16~18 d两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按救灾地点分组,汶川组总均分、各因子分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川组除强迫、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因子分高于彭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逐步回归分析,救灾地点和救灾时间对总均分的相关系数分别是12.25和-1.16.结论 应急救灾人员的心理状态有明显的时间和地域特征,应根据该特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防护措施.

  • 某大学在校生参与救援培训活动认知情况分析

    作者:王定玺;罗稀;伊敏;李小麟

    精神救援(mental health first aid,MHFA)是指当发生与精神健康相关的突发事件而又无法及时获得专业治疗时,由非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向相关个体提供及时帮助的计划.精神救援项目源自澳洲,由墨尔本大学精神科学系研究中心的资深精神健康研究与教育专家Jorm等于2001年创建.

65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