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白眉蝮蛇蛇毒精氨酸酯酶致畸实验

    作者:韦传宝;陈菲

    目的: 研究白眉蝮蛇(Agkistrodon halys ussuriensis)蛇毒精氨酸酯酶对大鼠的致畸胎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用大鼠进行致畸胎试验,将动物分成5组: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精氨酸酯酶低剂量组(0.06 U / kg)、中剂量组(0.18 U / kg)、高剂量组(0.36 U / kg)和阳性对照组(Vit AD 滴液10 mg / kg).精氨酸酯酶于受精第6 d连续静脉给药至15 d, 第20 d(分娩前1 d)断头处死动物并剖腹.通过3项指标确定精氨酸酯酶的致畸胎作用:一般综合指标,包括实验期间动物的体重、进食量、精神状态和活动情况;妊娠指标,包括剖腹检查记录的着床总数、死胎数、活胎数、吸收胎仔数、胚胎体重、身长、尾长和性别比;致畸指标,包括对外形、器官和骨骼畸胎率的测定. 结果: 母鼠胚胎毒性症状出现在高剂量组(0.36 U / kg),与对照组相比表现为妊娠期间平均体重增长减慢和胎仔的体重减轻(P<0.05),但外形、内脏和骨骼畸形率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其它药物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别(P>0.05). 结论: 纯精氨酸酯酶0.18 U / kg以下对孕鼠无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高于0.18 U / kg则有一定的胚胎毒性.临床应用的剂量(0.012 U / kg)是安全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