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修改建议
《中医基础理论》病理部分第五章修改为防病,第八章修改为治疗.与第六第七两章合在一起,按照防病、病因、病机、治疗的逻辑顺序一脉相承.第五章防病部分设三节:未病养生、欲病先防、已病防变.未病养生部分在原来只倾向于养形的养生内容基础上增加养神的内容:与天地相合,做有高尚道德的人.欲病先防部分阐述针对性的疾病预防,包含3个部分:安全事故的预防、时疫预防及亚健康体质有针对性的预防.
-
逆针灸与治未病略论
"治未病"是<内经>预防为主的学术观点之一.<内经>中"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治其未传、瘥后防复"的理论一直指导着中医的疾病预防.逆针灸一词首见明代高武的<针灸聚英>:"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是指在机体无病或疾病发生之前,预先应用针灸方法,激发经络之气,增强机体的抗病与应变能力,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减轻随后疾病的损害或保健延年的传统方法.[1]应用"逆针灸"的手段 "治未病"是针灸学中的重要内容.适时适宜的应用"逆针灸"方法可使机体本身的抗病与调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可大限度地激发机体内在的调衡阴阳的潜力.[2]
-
梅毒中西医结合若干问题的探讨
早期梅毒中医药治疗应重视透邪解毒,防止内陷导致日后严重病变."菌、毒、炎并治"对吉海氏反应的防治具有针对性.晚期梅毒"治疗矛盾",应重视中医药恢复组织损伤及功能障碍的作用,将驱梅与保护患者并重作为中西医结合的科学治疗理念.由胡传揆教授发出邀请,以秦伯未为首的多名一流中医专家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协作,用地黄饮子治疗,解决了脊髓痨患者闪电痛、共济失调的痛苦,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谱写了梅毒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一页华章.中医防梅毒内陷,属于"治未病"的"已病防变"范畴,提出可以目前受到关注的发生血清固定和发展为神经梅毒及其他严重病变作为防范的重点目标.神经梅毒的防范主张借鉴地黄饮子治疗脊髓痨的经验.既往用土茯苓等方剂治疗中可看出一些改善血清反应和血清固定的蛛丝马迹,可作为研究参考线索.
-
浅谈已病防变思想对无症状疾病的中医治疗
已病防变,即是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之一.笔者运用此种理论及治疗经验,对现代医学中一些无症状疾病认识和治疗,具体借鉴已有的成熟经验.从发病学治疗;从病因学治疗;从病机学治疗;从体质学治疗;从现代病理学治疗;从中药的药理学治疗等.
-
中医眼科之"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在现存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被提出,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述其源流,蓝毓营[1]认为中医治未病说奠基于战国时期<内经>、<难经>, 发展于东汉<伤寒杂病论>,成熟于清代<温热论>.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难经·七十七难>谓:"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土不受邪,即勿补之".<温热论>曰:"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可见"治未病"在历史上各时期的典籍中都有体现,且不断发展与完善.
-
“治未病”理论探析
“治未病”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其理论核心即“预防”.这一理论经后世医家的发展在临床实践中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部分.“治未病”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对临床疾病的治疗、预防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仲景已病防变思想在临床中的运用举隅
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介绍将仲景已病防变思想运用于中医内科临床决策,提高临床疗效的几个具体病例.
-
治未病与肿瘤防治
“治未病”是古代医家对疾病预防的总结和升华,“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所谓也”,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在当今肿瘤难以完全治愈的情况下,将中医治未病思想和现代肿瘤学的三级预防有机结合,指导肿瘤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防止肿瘤进一步发展,是“既病防变”的重要体现.把中医见微知著的宏观诊断精华与现代理化科技的微观诊断手段有机结合,就可通过现代科技的智能处理,监测和反映肿瘤形成及发生发展状态.中医药与手术、放疗、化疗等结合,综合防治,优势互补,既看到肿瘤潜在的“邪”,又注意脏腑气血阴阳“正”的重要性.“治未病”不仅突出“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整体观念,更具个性化、差异化的辨辩证优势,特别是防止癌症复发转移,通过扶正祛邪具有更好的效果.
-
林兰教授应用"已病防变"治疗消渴病经验
林兰教授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应用"已病防变"的治疗理念,对于已病状态的不同阶段采取其灵活治法.在病之初,病之中,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证与微症相结合,辨证用药与微症用药相结合,标本缓急与活血化瘀的恰当运用,防止已病状态传化变生,防止合邪增病,从而对提高其疗效有重要意义.
-
治未病与肿瘤防治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黄帝内经》提出防病养生原则,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瘥后防复等.提示注意治病-防病-病变发生,在病变未产生前采取措施,疾病痊愈后防止复发,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
中医药防治乳腺癌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常见病,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我国2000年来城市地区乳腺癌仅次肺癌为妇女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乳腺癌高发病率已成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生死的恶性疾病.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是以西医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为主要治疗手段.中医作为辅助性预防治疗,适用于乳腺癌治疗的各个阶段,对西医治疗乳腺癌是有益的补充,目前研究虽然直接杀灭肿瘤不如西医明显但却可以减毒增效,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尤其对降低乳腺癌的复发转移率有一定辅助预防作用,同时根据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该文主要论述中医药对于乳腺癌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主要从三方面来论述:(1)乳腺癌前病变的中医药预防研究进展,(2)乳腺癌根治术及保乳手术后中医的辅助性预防乳腺癌复发的进展研究,(3)对于乳腺癌常见的复发转移部分,骨转移、肺转移、肝转移等常见部位中医的辅助性预防研究与进展.结论:中医预防乳腺癌有明显作用,可以预防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降低乳腺癌的复发转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延长无疾病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同对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目前中医预防和治疗乳腺癌现状为:主要以中医个体化治疗、辨病辨证治疗为主,以扶正祛邪为治则,缺乏统一标准公认的治疗方案,期待进一步后续研究展开,完善传统中医治疗预防乳腺癌理论及方法,中医药预防治疗乳腺癌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
肾病综合征六经辨证探讨
肾病综合征证候多变,易于复发.西医采用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治疗有较多的毒副作用;中医认为,临床上肾病综合征发病多有外感因素,病程中也有明显由表而里的传变过程,所以六经辨证可以较好的适用于肾病综合征.以六经传变规律为辨证要点治疗肾病综合征,能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对于肾病综合征的辨治疗效显著.
-
中医治未病之养生内涵
以中医治未病之养生内涵,根据四时、阴阳变化揭示中医治未病养生的相关理论及“治未病”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治未病干预防治的着眼点在于“消患于未兆”‘济赢列以获安”.通过养生健体,消除未起之患的使动、促发因素,恢复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身心和谐的健康状态.体证合一,实施早起干预、治疗,防止其向疾病的转换.更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来调养精神情志和生活起居,使体健神旺,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终达到“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养生保健目的.
-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防治郁病中的运用
运用"治未病"思想防治郁病,不仅能防止郁病的发生,并且能提高患者自我预防意识,主动积极配合,从而收到较好疗效.理论探讨,结合临证体会,试从未病先防、欲病先调、已病防变的角度论述其在防治郁病中的临床运用.
-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
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和老龄化进程加快,糖尿病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糖尿病刻不容缓。从中医“治未病”内涵出发,运用中医理论,论述中医在防治糖尿病中的作用: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并发症)。
-
"治未病"思想在肝癌防治中的运用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侵袭性强的恶性肿瘤[1].晚期PHC切除后复发率高,易转移.患者的死亡率高.因此,围绕如何提前预防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阻断癌肿的术后复发转移已是目前研究比较热门的课题,对于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大的价值.
-
岭南无痛蜂疗法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中医“治未病”通过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适应自然变化,注重从整体上把握生命,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岭南无痛蜂疗法是针灸的一种,通过蜂针螯刺穴位,发挥蜂针、穴位、蜂毒的三重功效,以此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内在的防病抗病能力,从而做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无痛蜂疗法可以应用于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以及养生保健.相信随着对岭南中医无痛蜂疗法的深入研究,这一神奇疗法将在“治未病”领域发挥更为宽广,更为重要的作用.
-
中医治未病理论与痔瘘病三级预防
中医“治未病”理论与现代医学的三级预防理论(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不谋而合.针对不同痔瘘疾病高发病人群,采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方法,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与临床价值.重视一、二级预防、把疾病发展控制在社区工作范围、甚至是自我管理,以缓解三甲医院的压力,亦是近年来医疗改革提出的新方向.患者对痔瘘疾病知晓率低且缺少保健意识,社区医生可以通过定期门诊时进行简单有效的健康指导,并利用好电视、网络等媒体.我国医学的发展已从被动治疗提高到主动预防的水平,中医中药在疾病预防、治疗方面仍具有巨大潜力.
-
对无症状疾病的辨证论治浅解
从中医辨治思路定义无症状疾病、对无症状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可发挥中医望、闻、问、切优势,从体质学说、疾病病情发展过程、病因的形成,从微观辨证、参照中药药理理论及时截断逆转、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对无症状疾病的治疗目的.
-
浅析“治未病”理论在原发性肝癌调治中的运用
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本文应用“治未病”理论探讨原发性肝癌的防治方法,通过早期发现,及时诊断、防治,达到未病养生、欲病救萌、已病防变、防微杜渐的目的,从而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防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