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519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张东文;孙良;万俊峰

    目的 了解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特点,为控制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手足口病发病和人口统计数据,对阜阳市2009~2013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3年阜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重症病例519例,重症占总病例构成比为0.54%;4~7月发现重症病例较多,不同年龄重症病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2岁组儿童重症病例构成高;以散居儿童为主;不同年度重症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39.558,P<0.01),并呈上升趋势(x趋势2=17.823,P<0.01);不同地区重症构成差异有统计学(x2=138.272,P<0.01).结论 阜阳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龄差异,仍需要有针对性的落实防控措施.

  • 宿松县2008~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刘生元;郭银华;廖晓华

    目的 了解宿松县2008~ 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宿松县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宿松县2008 ~ 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累计报告94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2.02/10万,发病呈上升趋势(x2趋势=256.35,P<0.01).发病以散发为主,同时发生聚集性疫情10起.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4~7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5~19岁年龄组.结论 宿松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上升趋势,暴发疫情时有发生,应针对高危人群、重点地区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工作.

  • 枞阳县2005~2011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陶爽飞;刘伯林

    目的 了解枞阳县艾滋病流行特征,感染途径,探讨高危人群分布情况,为制定HIV/ AIDS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枞阳县2005~ 2011年本地报告和外地报告的HIV/AIDS病例,分析感染和发现途径,样本检测两次筛查阳性者,经实验室检测进行确证.结果 枞阳县艾滋病感染和发病呈上升趋势,2005~2011年累计报告发现HIV/AIDS 50例,以青壮年为主,20~49岁占86.00%;以农民及民工为主,占76.0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90.00%;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84.00%,男男同性传播占14.00%;本地户籍病例占90.00%;术前检测和其他就诊者检测占48.00%.结论 枞阳县HIV/AIDS总体感染发病呈上升趋势,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外出劳务农民是主要影响人群.

  • 合肥市2008~2011年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仰凤桃;王波;陆群

    目的 分析合肥市2008-2011年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与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1年合肥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表等资料,使用Excel软件和SPSS 13.0进行数据录入统计学分析.结果 合肥市2008~2011年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149例,恶性疟101例,死亡2例.男147例,女2例,民工、工人和农民占89.3%,发病数居前三位的分别为肥东县(占52.3%)、肥西县(占15.4%)和瑶海区(占12.8%).148例病例来自非洲国家,1例来自柬埔寨.输入来源地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安哥拉73例(49.0%),赤道几内亚26例(17.4%),尼日利亚22例(14.7%),其他如喀麦隆、科特迪瓦、加纳等国家也有少数病例.结论 合肥市境外输入性疟疾尤其是恶性疟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必须加强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的管理,特别是来自非洲高疟疾流行区人群的监测和病例管理.

  • 淮北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董建元;张思华

    目的 对2009~2011年安徽省淮北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手足口病防控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淮北市2009 ~ 2011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9 ~ 2011年,淮北市手足口病发病率较为平稳,年平均发病率143.63/10万;呈现个别地区高发表现;季节性高发明显,4~6月出现高峰;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96.98%(8427/8689),其中1岁组多,占总病例数的52.60% (4570/8689),而且重症病例出现比例高.所有重症病例均发生在5~7月份.结论 淮北市手足口病流行存在季节性高发,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 芜湖市2005~2011年婴儿麻疹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汪思银;於秀年;钱帮群;陶颖;王毅

    目的 通过对芜湖市2005~2011年婴儿麻疹流行特征分析,了解芜湖市婴儿麻疹流行变化规律,探讨婴儿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方法 对芜湖市2005 ~ 2011年206例婴儿麻疹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婴儿麻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5~ 2011年芜湖市婴儿麻疹年均发病率为147.1/10万,处于全人群麻疹发病第一位.市区婴儿麻疹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以5~8月龄为主,发病高峰为3~5月份.87.86%的婴儿麻疹病例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在有麻疹疫苗免疫病例中,52.00%的病例在麻疹疫苗接种后2W内发病,32.00%的病例在麻疹疫苗接种后4W以上发病.孕妇麻疹IgG抗体阳性率46.58%,有71.43%8月龄以上婴儿麻疹病例未及时接种或未接种麻疹疫苗,婴儿麻疹疫苗初免后平均麻疹IgG抗体阴性率为3.57%,麻疹流行强度、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成人麻疹病例对婴儿麻疹病发病无明显影响.结论 婴儿是麻疹高发人群,需进一步加强婴儿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

  • 肥东县2004~2011年HIV/AIDS报告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宋尔萍;宋尔勇;吴晓晨;管怀斌;宋雪松

    目的 探讨肥东县HIV/AIDS的流行特征和相关因素,为制定艾滋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肥东县2004~2011年报告的HIV/AID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累计报告户籍本地的HIV/AIDS 44例,其中HIV感染者16例,AIDS患者28例,死亡4例.艾滋病疫情分布在15个乡镇,报告病例以20~50岁男性青壮年为主,占93.18%;男性37人,女性7人,男女之比为5.29∶1;职业以农民工为主,占45.45%;传播方式以性传播方式为主,占97.73%.结论 肥东县艾滋病疫情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疫情分布广泛,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应采取以切断性传播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预防控制艾滋病疫情的发展.

  • 泗县2005~2011年疟疾流行特征及消除疟疾措施分析

    作者:朱晨光

    目的 分析泗县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措施,为有效控制疟疾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5 ~ 2011年疟疾监测数据及控制有关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疟疾发病率1.63/万.流行高峰出现在每年的7、8、9月份.2011疟疾发病率下降到0.11/万.结论 泗县疟疾疫情经历了从低发、高发到有效控制3个阶段,控制传染源是消除疟疾有效措施.

  • 巢湖市2004~2011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尤恩情

    目的 分析探讨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以来,巢湖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趋势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巢湖市2004 ~2011年甲、乙、丙类传染病监测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 ~2011年,巢湖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9种71 636例,发病率在143.582/10万~304.596/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207.484/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68.73,P<0.01).甲类1种4例,乙类19种50 672例,丙类9种20 960例;乙丙类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46.765/10万、60.708/10万.结论 巢湖市传染病发病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乙类传染病中肺结核和乙肝发病较多,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丙类传染病中手足口病发病明显上升.应进一步加强多发病和重点疾病防控工作.

  • 阜阳市2009~2011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田亚珍;孙良;万俊峰;朱理业;刘齐泉

    目的 了解2009~2011年阜阳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细菌性痢疾发病数据,对阜阳市2009 ~ 2011年细菌性痢疾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1年阜阳市共报告细菌性痢疾病例7 702例,年均发病率为32.17/10万,其中2011年发病率高,达53.40/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秋季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0~9岁组儿童报告发病比例高,其次为60岁及以上人群;以农民、散居儿童、学生为主.结论 阜阳市2009~2011年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 泗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朱晨光;刘颖

    目的 了解泗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的病例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全县共报告手足口病2370例,年均发病率为64.71/10万,无死亡病例;在2370例病例中,男性1555例,占65.61%;女性815例,占34.39%.5岁以下病例2273例,占95.91%;3岁以下病例1814例,占76.54%;发病高峰在3~6月份.实验室确诊19例,其中EV71阳性16份,占84.21%.结论 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主要由EV71感染引起.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 安徽省2005~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曹明华;刘红

    目的 了解安徽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特征,为制订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11年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安徽省全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 ~2011年全省共网络报告299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发病21291例,死亡120例,病死率5.64‰.传染病类事件177起,食物中毒65起,职业中毒49起,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7年事件报告多,后逐年下降,目前趋于平稳.41.14%事件发生在学校,学校事件以农村中小学多,传染病类事件为主.结论 安徽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当前趋势平稳,农村地区学校传染病、江淮之间和沿淮淮北的食物中毒、江淮之间的职业中毒事件的预防控制是工作重点.

  • 芜湖市2004~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分析

    作者:杨林新;成国明;王斐;方益荣

    目的 了解芜湖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发展趋势,以便及时、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芜湖市2004 ~2011年网络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芜湖市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6起,报告发病数1625例,死亡13例.其中传染病疫情63起,占95.45%,食物中毒7起,占7.1%.发生在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2起,占总起数的82.54%.结论 芜湖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学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人群.

  • 肥西县2006~2010年伤害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吴卫华;郭顺;傅守翠

    目的 了解肥西县伤害发生的特点及流行规律,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肥西县2006~2010年开展伤害监测3家医院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上报伤害34621例;25~44岁者多(35.28%);男性多于女性,男性伤害数是女性1.78倍;伤害发生原因居前三位依次为跌落(31.43%)、机动车车祸(22.56%)、钝器伤(16.03%);伤害发生地点主要在公路街道(34.63%)、家中(30.59%)、工业和建筑场所(10.06%);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驾乘交通工具(23.19%),其次是有偿工作(19.47%)和休闲活动(16.60%);农民与学生是伤害主要受害者;8 -10时(28.24%)和15~ 16时(16.42%)为伤害发生的高峰时段.结论 2006~ 2010年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落、机动车车祸和钝器伤.

    关键词: 伤害 流行特征
  • 蚌埠市2009年麻疹发病升高原因分析

    作者:孙浩

    目的 了解蚌埠市2009年麻疹发病升高的原因,为进一步完善麻疹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加速消除麻疹工作进程.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是蚌埠市继2005年发生麻疹流行以后的第二个高峰年.2009年麻疹发病率21.43/10万,城市发病高于农村、发病以0~8月龄和7~14岁学龄儿童为主和35岁以上成人发病构成增加,4~7月和12月为发病高峰月.2009年麻疹病例免疫史0剂次、1剂次、≥2剂次、不详分别占64.33%、5.65%、2.36%、27.66%;麻疹病例有接触史、周围有麻疹病例史、外出史、不详,分别占33.40%、28.30%、2.65%、35.65%.结论 未免疫、未及时免疫、未全程免疫形成易感人群逐渐积累和增多,是2009年蚌埠市麻疹发病升高的主要原因.加强常规免疫接种,及时控制大年龄人群发病和适时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发病和消除麻疹的关键措施.

  • 界首市2005~2009年结核病流行情况分析

    作者:代朝辉;郭城;闫建国;李晓静;项莉红

    目的 了解界首市结核病流行趋势和规律,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界首市2005~2009年结核病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市2005~2009年结核发病率分别为62.78/10万、53.15/10万、52.03/10万、55.33/10万、58.55/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比女为2.18:1;全年均有病例报告,未见明显发病高峰;年龄集中在15岁以上人群,占病例总数的99.23%;职业以农民为主,占病例总数的69.83%.结论 目前界首市结核病发病率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防治任务仍然繁重.

    关键词: 结核病 流行特征
  • 怀远县1970~2010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陈庆;刘洁

    目的 了解麻疹流行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怀远县1970~2010年麻疹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怀远县麻疹流行呈现3个阶段:自然流行阶段、疫情快速下降阶段和疫情有效控制阶段.麻疹流行周期性仍存在.麻疹流行的人群分布特征有所改变,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的人群所占比例明显增加.结论 麻疹疫苗可以有效控制麻疹疫情,消除麻疹仍需要在有效提高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实施强化免疫.

  • 枞阳县艾滋病流行因素分析

    作者:方寄惠;陶爽飞

    目的 研究枞阳县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其流行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艾滋病疫情网络报告系统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枞阳县自200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至目前已累计报告感染者4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主要为20~40岁的青壮年,农民和民工占30例,性途径传播38例.结论 枞阳县艾滋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HIV感染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需要社会广泛参与并实施综合防治.

  • 濉溪县2004~2009年肺结核流行特征和控制策略探讨

    作者:董飚

    目的 分析安徽省濉溪县2004~2009年肺结核的流行特征,提出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用Excel2003对肺结核病疫情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 濉溪县2004-2009年共报告肺结核589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82.45/10万;2004年发病率低为51.99/10万;2005年发病率高为122.47/10万,随后逐年下降.死亡25例,年均死亡率为0.35/10万.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6月份,占发病总数的43.63%;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濉溪县北部3个乡镇,占发病总数的34.97%;男女发病之比为2.31:1(X<'2>=809.22,P<0.01);发病年龄以55~79岁年龄组较多,占发病总数的43.69%,其次为15~44岁的青壮年;发病职业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7.47%,其次为学生.结论 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农民、男性、老年人、青壮年是肺结核防治工作的重点对象;持续规范实施现代肺结核控制策略,高发现和高治愈病人,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是控制肺结核的关键.

  • 1343例动物咬伤者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贾良庆

    目的 了解被动物咬伤人群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狂犬病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预防注射门诊就诊的所有动物咬伤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09年动物咬伤者分别为386例、435例、522例,逐年增加;7~10月份为多;高发年龄组分别是60岁以上和20岁以下,共占61.28%;以犬致伤多,占70.36%;被咬伤后在24h以内就诊的占73.49%.结论 应加强犬、猫等动物管理、狂犬病知识宣传、对重点人群开展暴露前免疫,以有效预防控制狂犬病.

5224 条记录 251/262 页 « 12...248249250251252253254...26126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