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儿监护病房环境微生物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

    作者:朱华云

    目的 了解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环境微生物学及消毒灭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每月对新生儿监护病房内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无菌物品及使用中的消毒液等进行监测采样并分析.结果 采样388份,合格380份,合格率97.94%,其中无菌物品和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均为100%,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合格率分别为95.56%、98.33%和94.29%.结论 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是新生儿监护病房环境卫生质量控制的难点,应加以重视.

  • 基于远程探视系统构建NICU连续性探视制度研究

    作者:徐彬;张蕾;朱振华;洪金丽;石玲冰

    目的:了解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家长的探视需求,探讨建立以患儿和家长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服务理念,构建医院NICU连续性探视制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医院NICU家长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院NICU家长探视需求满意度为18.92%,认同封闭式探视仅为2%,每周2次限制式探视为15%,83%的家长希望每天能见到患儿,不在乎时间长短,可以是开放式、半开放式、限制式或虚拟网络视频探视,家长关心患儿安全问题。结论:建立连续性探视制度可以探索一种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护理的优质护理模式,有效利用互联网实行智能管理,做到预见性护理管理,保证护理安全,满足家长需求。

  • 家庭参与型护理模式在NICU早产儿照护中的应用

    作者:李慧珠;任义梅

    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型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利于早产儿康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我院NICU收治的早产儿4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早产儿入科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3例,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组采用家庭参与型护理模式,出院后给予早产儿家长关于早产儿护理知识掌握及实操情况、护理满意度调查及比较两组早产儿出院后1个月内再入院率情况。结果干预组出院时早产儿家长基本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总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满意度调查结果,干预组满意率为98.83%,对照组满意率为93.67%,干预组高于对照组(χ2=6.732,P<0.05);两组早产儿出院后6个月内,对照组有2例接受返院治疗,再入院率为8.7%,干预组无一例再入院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63,P<0.01)。结论家庭参与型护理模式具有高效、易操作、省力和省时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NICU早产儿家长对早产儿照护存在的诸多弊端,对促进早产儿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 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作者:商明霞;雷娜;董建英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监护病房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针对新生儿病房特点,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护士培训,改变排班模式,细化基础护理项目等,比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n=1 578)和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n=1 507)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质量改进及护理缺陷发生情况.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基础护理达标率为96.7%,护理文书书写达标率为98.0%,均高于实施前91.1%,9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827,11.368;P <0.01),其他护理指标达标率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实施后环境设施(4.71 ±0.31)分,人文关怀(4.56 ±0.34)分,均高于实施前评分(3.72±0.69),(3.95±0.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01,41.74;P <0.01),其他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缺陷发生率实施后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7.007,8.993,6.563;P <0.05).结论 新生儿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理缺陷.因此,在新生儿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是可行的.

  • 短信平台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商明霞;董建英;程莉萍;任向芳

    目的:探讨短信平台传达信息在新生儿病房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在新生儿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短信平台与护士沟通。比较实施短信平台沟通前(2012年1-6月)和实施后(2012年7-12月)护理信息传递时间、信息接收率、护士对信息的知晓率、会议参会率、护士满意度,评价实施后的效果。结果短信平台建立后,信息传达时间(0.04±0.15)min/条,信息接收率(99.00±1.23)%,知晓率(98.00±1.23)%,参会率(98.34±1.23)%,均优于实施前的(3.12±1.20) min/条,(87.00±2.34)%,(88.00±2.23)%,(88.12±2.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3.95,-24.86,-21.74,-29.18;P<0.01)。实施短信平台后,护士对医院管理方式、领导与下属关系的满意度分别为(2.79±0.99),(4.50±0.64)分,分别高于实施前的(2.03±0.74),(4.12±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4.7629,3.4612;P<0.01)。结论短信平台缩短了信息传达时间,提高了信息接收率、知晓率、参会率及护士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且短信方便、快捷、准确,适合护理管理的广泛应用。

  • 新生儿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春红

    目的:探讨新生儿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护理方法及筛查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出生的20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监护病房出生的200例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结果。结果:2组新生儿在出生42天及3个月后进行听力筛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单耳、双耳未通过率及总未通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3个月后与出生42天听力筛查结果比较有较大差异,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新生儿比较监护病房新生儿发生听力损伤或听力障碍的几率较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是减少新生儿听力损伤或听力障碍发生的有效措施,应推广应用。

  • 新生儿监护病房感染控制流程的建立与循证医学应用研究

    作者:吴修荣;赵正楼;周传銮

    目的 探讨循证医学应用于新生儿监护病房感染控制流程的建立.方法 引入循证医学和流程管理理论,通过对有关医院感染相关资料的调查采集、医学文献检索数据库(MEDLINE)、中文医学文献数据库等相关的循证医学网站检索相关文献,综合评价与具体情况结合,建立新生儿监护病房感染控制流程,经临床应用.结果 与采用循证方法流程管理前相比医院新生儿感染率减少2.07%;保温箱、呼吸机管道、雾化管道、手、空气、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以上各项卫生学监测指标均P<0.01;无菌物品管理P<0.05.结论 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建立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感染控制流程,使新生儿感染控制工作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 舒适护理模式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昌爱慧

    目的 探究舒适护理模式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早产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早产儿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4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早产儿进行护理治疗;研究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早产儿进行护理治疗.对两组新生儿在住院期间产生的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并发喂养不耐受2例,继发感染0例,呼吸暂停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新生儿并发喂养不耐受9例,继发感染3例,呼吸暂停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新生儿监护病房的早产儿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早产儿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家庭负担,增加安全感和舒适感,提高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新生儿监护病房中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护理效果

    目的:探究和分析新生儿监护病房中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接收的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患儿50例为主要对象。所有患儿均实施临床护理。观察患儿的干预效果。结果50例患儿经护理干预,有42例经护理自主恢复呼吸,恢复率为84%(42/50),其中胎龄在28周以下且体重在1500 g 以下的患儿,其恢复率比其余胎龄以及体重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新生儿监护病房中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患儿需要尽早进行护理,尤其是胎龄以及体重较低的患儿,需要加强监护,尽早进行处理。

  • 新生儿监护病房室内环境卫生和物体表面消毒控制的难点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新生儿监护病房室内环境卫生和物体表面消毒控制的难点分析及对策。方法以感染控制抽查及科室自查的方式对三门峡市中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室内环境卫生及物体表面的细菌状况进行监测。结果本次监测共采样370份,合格317份,合格率为85.68%。消毒物品、空气、手、物体表面的合格率分别为100%、80.00%、90.00%、84.62%。结论新生儿监护病房室内环境卫生及物体表面消毒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基础和难点,必须加强对清洁消毒工作的重视,为新生儿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病房环境。

  • 持续质量改进在NICU多重耐药菌患儿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玲;王俊;王勤

    目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CQI)的方法提高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MDRO)感染患儿感染管理中的执行力。方法以感染监测数据为基础,以科室小组为主导进行3个月的CQI管理。结果实施CQI后,在MDRO患儿感染管理中的手卫生依从性、单间隔离执行率、医疗废物处理正确率、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集束干预策略执行率、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合格率较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实施CQI,能提高NICU MDRO感染患儿隔离措施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执行率,减少了MDRO定值,降低医院感染的传播。

  • NICU噪音的分析调查及控制管理

    作者:王晓杰;温秀兰;谢婉花

    目的 寻找有效控制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噪音的方法,以控制NICU噪音至适当范围.方法2013年10月前NICU未实施噪音控制项目,2013年10月~2014年1月开展NICU噪音控制项目.比较实施前后整体环境噪音强度(日间、夜间)、暖箱内噪音强度(日间、夜间)、开放式床边噪音强度(日间、夜间).结果实施后整体环境噪音强度(日间、夜间)、暖箱内噪音强度(日间、夜间)、开放式床边噪音(日间、夜间)指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人员、仪器、电话、铃声等方面的控制,可以将NICU的噪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 新生儿监护病房早产儿护理中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探讨

    作者:王迪

    目的 探讨新生儿监护病房早产儿护理中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出本科室68例新生儿监护病房早产儿,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舒适组各34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舒适组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常规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是41.2%,舒适组是23.5%,舒适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5.3%,舒适组是94.1%,舒适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新生儿监护病房早产儿护理中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满意,可明显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且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

  • 胶带缠绕法安装AEEG在NICU的临床研究

    作者:甘晓玲;赵力立;胡文广;宋葳;刘平;林振秀;吴惧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在NICU病房中的使用方法,改进传统的脑电图安装方法,不断提高新生儿动态脑电图的安全性和监测效果.方法:对42例NICU病房中新生儿采用标准电极定位、胶带缠绕式电极安装、干扰因素管理、填写脑电图事件记录等.结果:通过改进后的方法,成功监测新生儿脑电图,以利脑电图的判读与分析,指导临床.结论:采用胶带缠绕方法安装新生儿AEEG电极,不仅保证脑电图监测质量,而且能避免化学溶剂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

  • 新生儿监护病房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作者:曹亮;夏园;张芳;张会会

    目的:构建新生儿监护病房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为指导新生儿监护病房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要素——环节——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参考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作为工具,通过半定量方式,对新生儿监护病房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初步构建.结果:准则层、解释层的特征根为3.187~9.253,CI为0.031~0.926,一致性检验系数CR为0.047~0.086.准则层权重结果为要素权重0.309,环节权重0.387,结果权重0.304.在解释层,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家长护理满意度、新生儿监护措施落实权重位列前3位,综合权重分别为0.086,0.078,0.075.结论: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新生儿监护病房质量评价体系具有较好一致性,临床运用价值较高.

  • 居家护理对NICU早产儿出院后健康促进的效果研究1)

    作者:张爱霞;刘晓;朱珠;王莉

    [目的]探讨居家护理对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出院后健康促进的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母婴出院后接受常规社区访视及电话随访,干预组母婴在接受以上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自早产儿出院当日至1个月接受居家护理支持,采用早产儿健康问题跟踪表对早产儿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干预组早产儿出院1个月体重增长大于对照组(P=0.000),出院3个月内门诊再就诊率及返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居家综合护理支持可有效提高NICU早产儿出院后健康水平及发育状况。

  • 新生儿监护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

    作者:徐丽;何燕;侯向华;向美芹;汤丽;李玮桐;郭平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护理评价指标体系。[方法]以“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为框架,利用Delphi法对NICU临床护理专家进行两轮的问卷函询,确定N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及权重。[结果]形成了NICU护理质量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25项及相应的细则127项。[结论]专家积极性、权威性高,意见协调程度好,建立的N IC 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现N IC U专科护理质量内涵,为制定专科护理质量评价量表及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提供借鉴依据。

  • 不同感染控制模式在NICU中应用的优劣势分析

    作者:马霞萍

    为加强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对传统指令性护理管理模式与新型制度化管理模式临床应用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提示新型制度化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医院感染控制合格率。

  • 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与控制

    作者:周晓霞;柘隆庆;王代敏;杨选容

    目的:调查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评价N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效果.方法:对入住NICU>48h的患儿开展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同时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预防控制感染,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病例2172例,干预前后感染发病率是10.21%和5.37%(P<0.05);调整日感染率分别是3.98‰和 1.78‰(P< 0.05);体重>2500组别患儿干预前后感染发病率有明显差异;1000 9<体重≤1500 9组别患儿日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发病率分别是12.05‰和0.00‰;未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结论:目标性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N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便于为临床提供有针对性的感染控制措施;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王晓晴

    根据对新生儿监护病房的检测和护理等临床资料,对是否发生医院感染进行了临床分组,观察两组胎儿的年龄,出生体重,胎龄,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肠外营养和机械通气的情况,并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新生儿病房监护中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从而做到及时规避新生儿监护病房高感染因素,降低新生儿感染率,这对预防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4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