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金铁锁不同居群药材质量评价研究
目的:对珍稀濒危植物金铁锁不同野生居群药材样品进行质量评价,为其人工引种、良种选育及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对16份不同居群的金铁锁药材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不同居群药材样品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有显著的差别。其中,象山居群药材的水分和总灰分含量低,浸出物含量高;六德居群药材的总灰分含量高,浸出物含量低;顺州居群药材的水分含量高。结论:不同野生居群药材质量有差别,发现稀缺药用植物金铁锁优势居群为其人工培植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基于TRAP分子标记的铁皮石斛野生居群的分析与鉴别
本文根据铁皮石斛多糖合成途径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EPC)、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UGP)和生物碱合成过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构建目标区域扩增多态性(TRAP)分子标记,对铁皮石斛野生居群及其杂交后代进行分子鉴别.结果表明,在54对TRAP引物中,筛选出的7对引物可将铁皮石斛野生居群鉴别开.同时,在杂交后代中均能检测到父母本特征条带和新产生条带,能够有效地将亲本及其杂交后代鉴别开来.聚类分析表明,当以云南广南铁皮石斛为亲本时,正反杂交后代均先与其聚为一支,再与另一亲本聚为一支,体现了子代与云南广南铁皮石斛的亲缘关系较近.采用TRAP分子标记对铁皮石斛野生居群及其杂交后代进行分子鉴别,有利于选择优质居群进行人工培育,实现了杂交后代的早期鉴别,提高种质质量的控制,为改善铁皮石斛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
中麻黄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目的 研究不同野生居群中麻黄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对13个野生居群的中麻黄样本进行ISSR-PCR扩增,利用POP-GENE 32软件分析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Ⅰ)等遗传信息参数,应用NTSYS软件构建其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图.结果 12条引物共扩增出17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71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97.67%,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Ⅰ)为0.346 1,居群间的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为0.218 2,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23 0,基因流(Nm)为1.047 9,13个野生居群明显分为2类.结论 野生中麻黄在物种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居群内.中麻黄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且野生中麻黄居群间亲缘关系远近与地理距离远近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成正相关.
关键词: 中麻黄 野生居群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扩增 遗传多样性 -
椭圆叶花锚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研究不同野生居群藏药“蒂达”主要基原植物椭圆叶花锚的遗传多样性.对17个野生居群的椭圆叶花锚及其近缘种样本进行ISSR-PCR扩增,用POPGENE 1.32软件分析并计算Nei's遗传距离,用NTSYS软件分析遗传距离及相似系数,UPGMA方法聚类,构建亲缘关系系统图.从3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1个用于多态性分析,11条引物共检测到97个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100%.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0.299 4~0.991 2.聚类结果显示,来源于同一地区不同居群的椭圆叶花锚亲缘关系较近,并与其近缘种具有显著差异.本实验从分子水平为椭圆叶花锚及其近缘种药用植物的鉴定和开发提供了遗传基础.
-
不同居群野生半夏的生长节律及产量和质量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居群野生半夏的生长节律,比较其不同居群产量和品质的差异,为川半夏的引种和良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将来源于四川主产区和部分省外的野生半夏种质共12份,引种于四川雅安,在生育期内详细考察各居群出苗、开花抽薹、珠芽产生情况;收获后考察各自的增殖率和增重率,并测定其主要化学成分.结果:不同居群半夏的生长节律基本表现一致;增殖率、增重率和可溶蛋白含量差异较大;生物碱和β-谷甾醇含量差异不大.采自四川渠县的S07-28居群产量和品质较优,值得进一步研究.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川半夏的引种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