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拟温阳活血汤治疗肌痹80例
肌痹,亦称肌肉风湿,也有称为风湿性筋膜炎,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我们根据多年治疗肌痹的临床经验,自拟温阳活血汤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将2007至2010年的病例80例报告如下.
-
“脾主肌肉”的理论探讨及其临床意义
总结脾与肌肉的生理病理关系,并通过对“脾主肌肉”古代及现代研究文献的分析,从“治痿独取阳明”,子宫脱垂、从脾从肉,眼睑属脾、睑废治脾,肥人多痰湿、治宜健脾运湿,肌痹多从脾着手以及少肉病脾之疳证六个方面,探讨“脾主肌肉”理论在临床方面的体现,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
无肌炎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1例
介绍运用验方温经蠲痹汤加减治疗无肌炎皮肤炎合并间质性肺炎1例,认为本方体现益肾蠲痹思路,可用于治疗各种风湿疑难重症.
-
普济消毒饮治疗皮肤病的临床应用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普济消毒饮化裁治疗多形性红斑、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等皮肤病,颇获良效[1].现就门诊所见择其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概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消渴日久不愈,耗气伤阴,阴损及阳,终至气阴两虚,肝肾不足,以致脉络瘀阻,血脉失和,致使肌体无力痿缩.中医药治疗在缓解临床症状并提高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有优势,且毒副作用小,体现了中医特色和优势.各医家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和体会辨证分型,治疗方法有汤剂、制剂、足浴、针灸、中西医结合等,疗效显著,成为本病治疗重要途径.不完善之处:缺少统一辨证分型、治疗方案,缺乏规范科研设计、大样本研究,观察指标不规范,可重复性差.
-
高明利教授辨证治疗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
高明利教授认为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属中医痿、痹证范畴,多为感受外邪,温、热、毒夹杂,导致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受损.分三期论治,初期祛邪为主,湿热蕴结则以清热祛湿、解肌通络,予四妙散、当归拈病汤;毒热炽盛治以清热解毒、凉血通络,予犀角地黄汤加减.中期扶正祛邪并施,以健脾祛湿,化痰通络为法,予香砂六君子汤、茯苓散合控涎散加减.缓解期多虚,注意顾护胃气,不可攻伐太过,治疗以益气养血,透热养阴为法,予补中益气汤、青蒿鳖甲汤和三痹汤加减;肢体偏瘫者予补阳还五汤加减.
-
王颖三寸毫针深刺“曲垣”辨治颈肩综合征
王颖教授认为颈肩综合征系脉络空虚或痹阻,深层肌肉受损,表现多介于颈椎病颈型与神经根型之间,并伴不同程度肩周肌肉张力增高,临床多误诊为肩关节周围炎.使用三寸毫针深刺局部穴位,使针体直达病所,加快得气速度,疏通经络,助气行血.王颖强调显效关键是得气,正乃“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肌痹无论病变部位大小,都需用深刺.特别指出适度深刺,可加速得气,提高针刺治疗效果;须熟知人体解剖结构,方可既提高针刺疗效又保证医疗安全,所谓“深浅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按“以痛为腧”原则,选肩颈部颈夹脊、风池、天柱、肩中俞、肩外俞、曲垣、肩井、秉风、肩胛缝周边阿是穴、胸椎周围阿是穴等;曲垣向内下斜刺,可刺及浅层斜方肌与菱形肌以及深层竖棘肌,提高针刺疗效.应尽量使针尖朝向压痛点或条索处适度深刺;压痛点常随疾病好转而改变,每次针刺前应重新找寻痛点,及时调整针刺部位;须专心体会针下感觉,缓缓刺入;留针禁止变换体位,以免发生气胸,即使患者体态较丰腴,亦不可加大肩部穴位针刺角度.
-
肌酶异常增高皮肌炎治验
近日,我院风湿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成功治疗了1例肌酶异常增高的皮肌炎患者.目前患者已临床治愈.男,16岁,因"面部红斑、全身肌肉无力反复发作7年,加重半月"于2007年2月27日入住我院.患者7年前感冒高热、咽痛后出现双肘、膝关节疼痛,不肿,继之出现颜面发红,双下肢乏力,伴肌肉疼痛、压痛,于某省级医院儿科按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治疗1月后好转.
-
隔姜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42例
目的:观察隔姜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病例均采用隔姜灸治疗,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间隔2 d进行下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42例中,痊愈26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结论:隔姜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疗效显著.
-
母女同患结缔组织病治疗体会
母亲吴某,42岁,因"反复面部双手红斑3 a,加重伴发热、肌痛5 d"于2005年11月17日来我院就诊.3 a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手及面颊部出现红斑,日晒后加重,就诊于四川省某医院,查"ANA(+),RNP/sm(+),抗ds-DNA(+)",诊断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予"阿塞松片,每天6片"、"薄芝片3片,日3次"等治疗,红斑渐消退.
-
肌痹急性期的“热毒”论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其病因未明,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中医将其归为“毒邪”所致.近年来,“毒邪”致病已融入病机体系研究之中,文章主要探讨多发性肌炎(PM)急性期热毒致病的理论.
-
皮肌炎中医治疗经验
皮肌炎为脾气亏虚,正气不足,风寒湿三邪乘虚入侵肌腠而发病.在治疗上,初发病时,临床表现以皮疹、红斑,四肢肌肉疼痛无力为主,当治其标,祛邪为主,重视清热解毒,兼以凉血祛风散瘀.若以全身多处肌肤色素沉着,四肢隐隐作痛,肌肉萎缩为主,此为虚实夹杂,当以标本兼治,多用益气养阴,佐以祛风清热之法.病情缓解,以四肢肌肉无力,萎缩多见.以虚为本,重在健脾培中巩固疗效,扶正气以驱邪通络.
-
肌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
肌痹为五体痹之一,是按五体组织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历史上对于肌痹相关论述有着丰富的文献记载。通过对历代文献有关肌痹的论述进行整理和研究,包括肌痹的病名、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对肌痹的论述及肌痹的治疗等,以便能更清晰地认识肌痹,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
刘爱民教授辨证论治皮肌炎经验
刘爱民教授对皮肌炎的辨证论治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认为皮肌炎总的病因病机是外邪侵袭,正气亏虚,导致以虚证为主、虚实夹杂的证候特点,治疗则要以健脾补虚为主,随症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