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板蓝根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急性结膜炎38例
急性结膜炎是一种易暴发流行的眼部传染病,其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0型,为一种微小型核糖核酸病毒[1].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我科于1999年4月至2000年10月采用板蓝根注射
-
板蓝根注射液合聚肌胞治疗带状疱疹26例
笔者1998~2005年应用板蓝根注射液加聚肌胞注射液局部外涂治疗带状疱疹26例,收到良好效果.
-
肌肉注射板蓝根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患儿男,8岁,于2000年4月8日在我院就诊,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于上午9时住院.体格检查:神志清,精神尚好,呼吸规律,全身皮肤粘膜未见皮疹及出血点,双侧腮腺区以耳垂为中心弥漫性肿大伴压痛,颈软,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1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腹软,四肢活动无异常,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量少,自诉有轻微头痛,饮食尚好,大小便正常.遵医嘱输液内加青霉素、病毒唑、维生素C等药物静脉滴注(青霉素皮试阴性),静脉注射20%甘露醇注射液120ml,输液完毕无反应,患儿病情稳定.
-
局部注射治疗轻型萎缩性鼻炎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和板蓝根注射液治疗轻型萎缩性鼻炎的疗效.方法:下鼻甲注射治疗轻型萎缩性鼻炎69例,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观察半年以上,痊愈60例(86%),有效6例(8.6%),无效3例(5.4%).结论:局部注射治疗轻型萎缩性鼻炎,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便、费用低、患者痛苦少等特点.
-
板蓝根注射液联合无环鸟苷眼液点眼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板蓝根注射液联合无环鸟苷眼液点眼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8例采用板蓝根注射液联合无环鸟苷眼液点眼为主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无环鸟苷眼液点眼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92.6%,总有效率95、5%,平均疗程29.5天;对照组治愈率76.6%,总有效率88.3%,平均疗程37.5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 板蓝根注射液联合无环鸟苷眼液点眼对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有较好疗效.
-
板蓝根注射液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目的 研究板蓝根注射液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板蓝根注射液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共同培养后,采用MTY法及形态学方法观察板蓝根注射液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结果 不同浓度的板蓝根注射液对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板蓝根注射液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不但具有抑制作用,且与浓度呈正相关.
-
青霉素G钠与板蓝根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研究青霉素G钠(PGNa)与板蓝根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变化,同时采用HPLC测定配伍后0~6h内青霉素G钠及板蓝根注射液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青霉素G钠与板蓝根配伍前后6h内比较,外观无明显变化.配伍后溶液中青霉素G的含量下降及溶液PH变化都较平行实验中同等含量单品青霉素G钠溶液变化小.结论:两药配伍后板蓝根能抑制青霉素G钠的降解,增加青霉素G钠的稳定性.青霉素G钠对板蓝根注射液的各成分无明显影响.
-
电离子手术治疗机加板蓝根注射液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自1996年10月我科采用GX-Ⅲ型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广西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生产)加板蓝根注射液(每支2ml含提取物相当于药物1 g)治疗尖锐湿疣19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
板蓝根注射液加口服中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炎效果观察
小儿疱疹性咽炎是柯萨奇A 组病毒所致, 好发于夏秋季,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检查时,可见患儿上腭、口腔黏膜、咽后壁、扁桃体等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小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大约在1~2 天内疱疹破溃形成溃疡.症状一般7 日内消失.治疗多以抗病毒为主.
-
板蓝根注射液灭活内毒素活性的实验研究
用家兔法和鲎试剂法对板蓝根注射液(201-2)灭活内毒素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药液与内毒素混合孵育可拮抗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抑制内毒素所致鲎试剂凝胶化,表明其对内毒素有直接的灭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