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产褥期妇女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合并隐球菌肺炎1例
新型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可存在于人体体表、口腔和粪便中,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亦可通过皮肤黏膜或肠道侵入人体,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可经血行播散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妊娠期或产褥期妇女患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合并隐球菌肺炎报道较少见,我院2014年7月5日收治产褥期妇女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合并隐球菌肺炎1例.
-
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4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05~2008年收治的14例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CD4均<100/ml,均为艾滋病晚期病人;病例易误诊,误诊率达到57%,其中误诊结核性脑膜炎多.结论: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死率高、预后差,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早发现、及时规范治疗.
-
HIV/AIDS患者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诊疗新进展
随着HAART时代的到来,HIV/AIDS患者中隐球菌病的发病率已经明显下降,但仍然是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尤其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在全球仍有着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本文将就HIV/AIDS患者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32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人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1~2014年收治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2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数据分析应用SPSS 16软件.结果32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29/μL.其临床特点主要为起病慢,体温不是特别高,有头痛、恶心呕吐、神经功能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理征阳性;脑脊液检查压力显著升高,脑脊液总细胞(13.82±17.52)个/μL,蛋白中位数434.52 g/L,糖(2.77±1.09)mmol/L,脑脊液病理细胞学检查阿利新兰染色阳性率90.62%.治疗:三日内将两性霉素B加至治疗量,病死率(9.3%).结论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免疫功能严重缺陷,脑脊液病原学阳性为确诊依据,脑脊液病理学检查阿立新兰染色阳性率高,病情重,预后差,如有症状早入院、早诊断、早治疗、早期将两性霉素B加至治疗量,病死率可下降.
-
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57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地坛医院2009-2013年收治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57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数据分析应用SPSS 13软件.结果 57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CD,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25/μL.其临床特点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神经功能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理征阳性,眼底检查常见视盘水肿;脑脊液检查压力显著升高,总细胞(97.7±5.86)个/μL,白细胞(19.5±4.0)个/μL,蛋白中位数40.3 mg/dL,糖(2.29±0.93)mmol/L;氯化物(117.6±7.7) mmol/L.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死率高达19.3%.结论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免疫功能严重缺陷,脑脊液病原学阳性为确诊依据,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
-
不同脑脊液引流方式对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颅高压预后影响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伴颅内高压的治疗策略,以降低其病死率.方法 对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伴颅高压症状的患者,在抗真菌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反复腰椎穿刺、腰大池置管引流、ommaya囊引流、脑室腹腔分流,根据初始颅内压的水平比较不同脑脊液引流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共计调查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并颅内高压患者34例.颅内压200~249mmH2O的6例患者均痊愈;250~350mmH2O的9例患者中,8例痊愈,1例死亡;>350mmH2O的19例患者中,13例痊愈,6例死亡.单纯采用反复腰椎穿刺的27例患者中,22例痊愈,5例死亡;采用外引流的4例患者中,2例痊愈,2例死亡;采用内引流的3例患者均痊愈.结论 对于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伴颅内高压的患者,可根据初始颅内压水平采用不同的降颅内高压的策略.在充分抗真菌治疗的基础上,对合并恶性颅内高压的患者,建议尽早行腰大池、ommaya囊引流、脑室腹腔分流,以有效控制颅内高压,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例报道
目的 通过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matosus,SLE)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SLE并发C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疗经过,结合相关文献,总结本病的疾病特点.结果 患者女性,33岁,因患有SLE长期接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病程中突发癫痫,脑脊液涂片及培养均发现新型隐球菌而确诊为CM.结论 SLE并发CM是一种罕见疾病,当SLE患者出现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除考虑SLE病情活动外,还应积极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时有效的腰穿检查、脑脊液涂片和培养是确诊该病的重要方法.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实验室诊断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方法 对脑脊液标本进行墨汁染色镜检,查找新型隐球菌.结果 13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标本均镜检到新型隐球菌,而对照组未镜检出一例阳性.结论 因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与结核性脑膜炎很相似,实验室几乎均未将墨汁染色镜检新型隐球菌作为脑脊液的常规检测项目,故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往往不能及时确定而被误诊.对脑脊液标本进行墨汁染色镜检,是诊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应将墨汁染色镜检新型隐球菌作为脑脊液的常规检测项目而日常开展.
-
静脉注射氟康唑对新型隐球菌致脑膜炎的效果
以5×107cfu/ml、0.05ml/鼠新型隐球菌液给小鼠脑室感染(ic)后,分别iv氟康唑(FCZ)10和20mg/(kg·d)或大氟康(DF)20mg/(kg·d).连续7d.ic后连续观察18d后结果:FCZ和DF均能显著延长小鼠平均存活时间和存活百分率.经im氢化可的松2mg(kg·d)×19d造成免疫抑制的兔子,分别ic新型隐球菌液3×108cfu/ml、0.3ml/兔,在ic 4d后开始分别ivFCZ20、40、60mg/(kg·d)或者AMB 1mg/(kg·d);连续7d或14d.结果表明FCZ和AMB均能显著减少兔脑组织中新型隐球菌的log cfu/g脑;且与ic前比较;FCZ使兔子体温和体重基本复原;而AMB却使其体温显著升高.体重显著下降.
-
3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结3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急性期早期加强颅内压的观察和护理,防止颅内压持续增高脑疝形成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密切观察药物的毒副反应并及时处理,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
-
长期应用抗生素致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例报告
新型隐球菌于1894年被发现,并于第二年由外科医师从患者身上分离出,终将此种病菌感染命名为脑球菌病.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从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肺、脑部炎症.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是主要的发病基础[1].
-
饮食干预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能自主进食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按病人意愿进食;观察组进行饮食干预,由营养师根据病人情况进行配餐,在责任护士指导下进食.[结果]1个月后两组病人体重、血清清蛋白及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干预能改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的营养状况.
-
达标理论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饮食干预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达标理论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饮食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能自主进食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按意愿自行进食,观察组由营养师、责任护士、病人、家属共同制定食谱及达标方案.采用自制的营养状况记录表收集相关资料.[结果]两组病人体重、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达标理论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进行饮食干预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
隐脑镇痛汤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3例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或(脑炎).临床以头痛或剧烈头痛、呕吐、颅内高压为特征.笔者以<内经><伤寒杂病论>及各家学说为蓝本,结合临床症状拟定"隐脑镇痛汤",于2008年4月-2008年12月治疗新型隐球菌脑炎3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特点的分析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特点.方法:择取40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合并CM患者和40例HIV阴性的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40例HIV阳性合并CM患者作为病例组,将40例HIV阴性的CM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病例组患者发病至就诊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其精神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CD4细胞计数、CSF细胞数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其CSF蛋白质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其CSF葡萄糖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病例组患者临床疗效为无效的比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阳性合并CM患者的发病方式多为亚急性发病,HIV阴性CM患者的发病方式多为慢性发病;对HIV阳性合并CM患者进行治疗的难度较大;CD4细胞计数检查和CSF常规检查在鉴别诊断HIV阳性合并CM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结核性脑膜炎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鉴别分析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的不同临床特点。方法:对115例结核性脑膜炎和24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入院时平均体温、脑脊液白细胞数量、脑脊液蛋白浓度、脑脊液葡萄糖浓度均明显高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组患者(P<0.05)。结论:除氯化物外,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各项指标均低于结核性脑膜炎。
-
结核性脑膜炎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以下简称隐脑)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与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相混淆.然而,两者的治疗完全不同,且早期治疗疗效明显优于晚期,故临床鉴别诊断非常重要.本研究对隐脑与结脑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CSF)情况进行比较,以期发现两者的鉴别诊断要点.
-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25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提高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对本院2000年8月-2006年2月收治的25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均为艾滋病晚期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11例:CD4<50/mm3 9例,CD4 50~100/mm3 2例;平均26.18/mm3.在确诊时已合并多种机会感染.结论 艾滋病患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情重,预后差,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结果是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依据.
-
儿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2例临床分析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真菌性疾病之一,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它可为原发病,亦可继发于长期广泛应用抗生素、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隐脑早期症状不典型,或其非特异性症状未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故易发生误诊.现将我院确诊的12例儿童隐脑报告如下.
-
早期侧脑室穿刺引流治疗伴有恶性颅高压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目的 观察早期侧脑室穿刺引流治疗伴有恶性颅高压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4例伴有恶性颅高压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例,两组均采用二性霉素-B静脉及鞘内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采用早期侧脑室穿刺引流,长引流3周。以隐球菌镜检计数、墨汁染色阴性时间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是否并发脑积水为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隐球菌镜检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2个月时治疗组墨汁染色隐球菌阴性5例,而对照组仅3例;头痛、视力障碍及意识状态的改善治疗组均较对照组为优。并发脑积水治疗组仅1例,而对照组有3例。结论 早期侧脑室穿刺引流能有效地降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颅内压,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