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胞嘧啶的153Sm标记及其用于肿瘤体内显像的可行性

    作者:牛静秀;何景华;刘江;常克力;朱殿清;庞雁;李维廉

    目的 探讨利用放射性核素153Sm体外标记胞嘧啶进行肿瘤代谢显像的可行性.方法 胞嘧啶与DTPA的偶联产物C-DTPA,经纯化后体外标记153Sm,并对得到的显像剂C-DTPA-153 Sm的质量规格进行检测:①制剂要求:检菌,热原检测;②毒理学:急性毒理测定;③特殊参数:标记率,体外稳定性;④药动学:家兔血浆药物代谢动力学;⑤药效学:体外细胞显像,荷瘤小鼠显像.结果 体外实验、动物实验显示C-DTPA-153Sm为无菌、无热原、无毒性的安全制剂,并且可以在肿瘤部位浓集.结论 153Sm标记胞嘧啶代谢显像方法对多种肿瘤有诊断价值,可以无创性的体内评价肿瘤的增生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不同肿瘤细胞株对153Sm的敏感性及剂量-效应关系研究

    作者:段小艺;邹保民;陈葳;胡国瑛;李旭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肿瘤细胞株对放射性核素153Sm的药物敏感性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采用MTT法观察放射性同位素153Sm作用于前列腺癌PC-3细胞、乳腺癌ER-75-30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后各细胞株生长受抑制的程度并绘制抑制率曲线.结果 PC-3、ER-75-30、A549细胞加入放射性同位素153Sm72h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表现为细胞形态不规则,贴壁能力下降,透光度降低,还可见部分细胞崩解死亡,且效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更为明显.在同一剂量下抑制率由大到小为PC-3>ER-75-30>A549.三种肿瘤细胞对153Sm的敏感性不同,PC-3敏感,ER-75-30和A549细胞的敏感性相对较差.结论放射性同位素153Sm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不同肿瘤细胞153Sm的敏感性不同,研究剂量-效应关系及药物敏感性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个体化.

  • 153Sm-DTPA-c(CGRRAGGSC)对人MHCC97-H肝癌裸鼠模型的抑瘤作用

    作者:吴清华;何玉洁;顾琛;姜建威

    目的 探讨153 Sm-DTPA-c(CGRRAGGSC)对人MHCC97-H肝癌裸鼠模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间接法合成153 Sm-DTPA-c(CGRRAGGSC)放射性药物.对8种不同细胞系IL-11受体表达,进行Western blot分析,选择肿瘤接种.20只MHCC97-H皮下荷瘤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5只.低、中、高剂量组尾静脉分别注入153 Sm-DTPA-c(CGRRAGGSC),剂量依序为5.5、11.0和22.0 MBq/0.2 ml,对照组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0.2 ml.观察16 d后处死,比较肿瘤的体积,计算抑瘤率;观测标本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5 MBq低剂量组瘤体组织治疗后Ki-67、Bcl-2和IL-11受体表达改变;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剂量组IL-11受体的变化情况.结果 选择IL-11受体表达高的MHCC97-H细胞接种.尾静脉内注射153Sm-DTPA-c(CGRRAGGSC)后,早期瘤体中央可出现坏死、干瘪、结痂,后期又出现坏死周围瘤组织继续增长.低、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22.72±2.76)%、(34.65土2.36)%和(85.13±5.78)%(F=89.32,P <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对照组及低剂量组瘤内IL-11受体阳性率分别为(84.13±5.71)%和(61.57±5.98)%(=13.62,P<0.05),低剂量组瘤细胞排列相对疏松,细胞内染色数量明显减少.低剂量组Ki-67、Bcl-2阳性率均较对照组下降(t=20.91、6.68,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抑瘤作用增加,IL-11受体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153Sm-DTPA-c(CGRRAGGSC)能够有效抑制人MHCC97-H肝癌裸鼠模型移植瘤的生长,促进IL-11受体表达下调及诱导凋亡作用.

  • 153Sm 半乳糖多聚赖氨酸肝细胞靶向全肝照射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艳迪;刘江;刘印忠;常克力;何景华

    目的:探讨利用乳糖化赖氨酸作为肝细胞靶向载体,将放射性核素153Sm特异性地浓集至肝脏,用全肝内照射的方法治疗肝癌的可行性,为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和乳糖(lactose,Lac)经过常规偶联与纯化,合成产物采用环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cetate acid,DTPA)法标记153Sm,得到放射性药物Lac-PLL-DT-PA-153Sm,并进行了家兔血浆药物代谢动力学检测.构建大鼠肝癌模型,并观测Lac-PLL-DTPA-153Sm在体内的分布情况.随后将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尾静脉注入Lac-PLL-DTPA-153Sm 3.64MBq,对照组注入Lac-PLL-DTPA.第14天处死大鼠剥离肿瘤结节,计算肿瘤体积.结果:静脉注射Lac-PLL-DTPA-153Sm很快从血中分布到组织脏器中,其血浆药物浓度半衰期T1/2为10 min.结合内照射辐射计量学确定放射性药物的给药剂量为:1 091 MBq,与对照组比较,Lac-PLL-DTPA-153Sm确实可以引起肿瘤缩小(P<0.01),而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此方法治疗肝癌安全有效,为临床晚期肝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 153Sm标记DTPA-抗CEA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作者:李贵平;朱承谟;冯国伟;江旭峰;陈来;庄道玲

    目的研究153Sm通过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环酐(cDTPAa)为双功能络合剂标记抗CEA单抗的方法.方法确定cDTPAa与抗体偶联的佳条件,并测定偶联物的免疫活性及在体外的稳定性.结果 153Sm标记抗CEA单抗的方法简便、快速,且抗体与cDTPAa偶联后其免疫活性无明显丧失.在抗体浓度为20mg/ml时,佳偶联条件为:抗CEA单抗与cDTPAa的摩尔比为1∶20,偶联反应中pH为7~8.在佳偶联条件下,用高比活度的153Sm(22.2GBq/ml),CEAMcab-DTPA的标记率可达60%.结论通过DTPA环酐法将153Sm标记到单抗上所制备的放射免疫偶联物可作为一种有希望的放射免疫治疗剂.

  • 153Sm-EDTMP治疗鼻咽癌骨转移的临床观察

    作者:肖国有;李党生;劳永聪;梁艺华

    目的:探讨乙二胺四甲撑膦酸(153Sm-EDTMP)对鼻咽癌骨转移的镇痛效果和治疗骨转移灶的价值.方法:207例病人的153Sm-EDTMP治疗按18.5~37 MBq/kg体重静脉注射给药.结果:198例鼻咽癌骨转移伴疼痛的病人在第1次153Sm-EDTMP治疗后,其镇痛疗效分别为Ⅰ级45例占22.7%、Ⅱ级106例占53.5%、Ⅲ级47例占23.7%,总止痛有效率达76.2%.经第2次和第3次或3次以上治疗后,总止痛有效率分别提高到81.8%和85.8%.止痛维持时间为10 d至35个月,平均为2.98个月.158例患者进行了全身核素骨显像检查的随访,骨转移灶的消失、减少、缩小或变淡80例,占50.6%.结论:153Sm-EDTMP对鼻咽癌骨转移疼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同时还可部分消退转移病灶,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血常规的变化.

  • 153Sm标记二膦酸配体及其在羟基磷灰石上的吸附

    作者:王关全;罗顺忠;杨玉青;蒲满飞;魏洪源;蒋树斌

    制备了新的伯胺二膦酸类配体ABDP(4-氨基-1-羟丁基-1,1-二膦酸)和2-AEDP(2-氨基-亚乙基-1,1-二膦酸)的153Sm标记物,研究其标记条件及体外性质.实验表明,使用153Sm标记两个配体,其标记率均可以达到95%以上,增加配体量可以提高标记率和稳定性,通过研究标记物在羟基磷灰石(HA)上的吸附可以看出,153Sm-ABDP在HA上的吸附率较高,提示它可能有较好的骨吸附.

  • 153Sm-葡庚糖酸钠的制备

    作者:蒲满飞;罗顺忠;刘业兵;刘国平;王文进;陈琪萍;刘中林;傅依备

    研究了制备条件对153Sm标记GH的影响及标记物的体外稳定性,建立了有效的153Sm标记葡萄糖酸钠(GH)方法.结果表明:用通氮敞开体系、沸水浴加热的标记方法,反应时间不低于30 min,GH浓度不低于2.4×10-2 mol/L时,可获得标记率大于98%的153Sm-GH;用高比活度153Sm(~4.5 TBq/g(Sm))标记,其比活度可达14 GBq/g(GH).该标记物在室温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放置40 h内,其放化纯度>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