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贫困大学新生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作者:谭健烽;吴建玲

    目的 了解高校贫因新生的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采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高校新入学的500名贫困大学生和2412名非贫因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贫困新生在有恒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专业有成就者因素、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上显著高于非贫困新生,兴奋性、敢为性、内向与外向型、心理健康因素因子上显著低于非贫困新生.②贫困新生与非贫困新生心理症状上无显著差异.结论 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正常,应关注贫困新生积极人格特征,加强个性教育,塑造健康人格.

  • 贫困大学新生SCL-90和EPQ评定结果分析

    作者:陶传谱

    目的本研究以SCL-90和EPQ的大样本调查结果,探究我国贫困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并讨论贫困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点.方法对某大学5078名新生进行SCL-90和EPQ的调查,重点考察其中贫困新生的心理状况.结果①大学贫困新生的检出率为10.6%;②贫困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症状上无显著差异,与全国青年常模也没有显著差异,贫困女生比男生略显抑郁;③贫困新生在性格上要比非贫困生内向、掩饰性强;贫困男生的的性格要比女生内向、掩饰性强.结论要对贫困新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其中自我意识的教育是重要的方面.

  • 云南省某高校贫困新生应付方式调查

    作者:查明华

    目的 了解高校贫困新生入学时具有的应付方式特点,以便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问卷测查231名贫困新生的应付方式.结果 被调查对象更多地倾向于使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付方式,退避、幻想应付方式的使用也有一定的频度,合理化和自责的应付方式较少使用.应付方式的类型可概括为4种:混合型、积极型、消极型、一般型,分别占21.6%,35.56%,16.5%,26.4%.不同性别和专业的自责应付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退避应付方式存在明显的性别和专业交互作用.结论 高校贫困新生以积极应付方式和类型为主,消极应付方式的使用较多见于退避和幻想,消极型与混合型应付方式类型的比例合计超过30%.

  • 师范院校贫困新生与非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作者:罗军;廖北文;刘衔华

    目的:比较师范院校贫困新生与非贫困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于2005-10在衡阳师范学院完成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以衡阳师范学院2005级3 089名新生为调查对象,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其进行集体测查.在统一指导语下,学生根据近1周内的自我感觉答题,独立完成,当场收卷.结果数据运用光电阅读机(OMR2000)输入计算机心理测评工具箱标准版V3.0系统进行总分和因子分的统计.量表中没有回答的项日记为"没有",5个以上项目末答者视为问卷无效以及总分低于95分的问卷因缺乏可靠性均不进行分析.所有数据输入电脑后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群体差异比较用t和Z检验.结果:共发放3 089份问卷,收回有效答卷2 994份,有效率为96.92%,其中贫困新生有效答卷510份,占17.03%.问卷结果显示,师范院校贫困新生在人际关系、偏执和精神病性3项因子上的得分分别为1.86±0.54,1.70±0.48和1.58±0.43,明显高于非贫困新生(1.78±0.51,1.65±0.46,1.53±0.39,t=3.34,2.02,2.92,P《0.05).从阳性因子的人数比率来看.师范院校贫困新生在总分阳性的人数比率为0.28,明显低于非贫困新生(0.33,Z=-2.27,P《0.05);而在人际关系、偏执和精神病性3项因子阳性的人数比率分别为0.35,0.30,0.16,明显高于非贫困新生(0.31,0.24,0.13,Z=1.73,2.72,1.71,P《0.05).结论:师范院校贫困新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并不比非贫困新生差,但是在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和精神病性3个问题上明显比非贫困新生要严重.

  • 高校贫困新生现状调查

    作者:张瑜;张福珍

    贫困新生是指进入大学第一学年的贫困生,贫困对新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了解贫困大学新生在学习、人际交往和消费方面的现状.

  • 中医院校贫困新生心理危机的个体原因探析及应对策略

    作者:杨丽

    贫困新生产生的背景比较复杂.从现实情况上看,父母失业下岗、伤残导致丧失劳动能力,或父母亡故、家庭破裂、劳动竞争能力不强导致的家庭收入低下,是贫困新生产生的直接原因.贫困新生心理压力比一般的学生要大[1-4].笔者以我院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重点探讨贫困新生的心理危机及其个体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 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的调查

    作者:李炳南

    目的 了解贫困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某师专185名贫困新生进行了调查,并与1648名非贫困新生进行比较.结果 可能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贫困新生占49.19%,非贫困新生为44.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贫困新生UPI总分及三类诊断、EPQ各因子得分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困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与性格、神经衰弱与强迫症状以及人际交往上;贫困新生在"自己的过去与家庭是不幸的"和"爱操心"的选择率高于非贫困新生(P<0.05或P<0.01),贫困新生中男生在"父母期望过高"的选择率高于女生(P<0.05),而女生在"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的选择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困新生UPI总分与P因子、N因子T分存在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贫困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正常;在对贫困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其家庭因素的影响,同时注重贫困新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意识完善、人际交往训练及人格塑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