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流动儿童认同整合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认同整合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其认同整合水平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方便取样抽取北京、济南、威海3市1307名流动儿童,采用认同整合量表(BIIS-流动儿童版)、当前经济压力量表(CESS)和基本信息表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流动儿童认同整合及其子维度均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认同距离子维度略高于认同和谐子维度;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比打工学校的流动儿童拥有更高水平的认同整合(t=8.21,P<0.01);短期流动儿童的认同整合水平显著低于中期和长期的流动儿童(F=4.57,P<0.05),而中期和长期的流动儿童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学校流动性高的流动儿童认同整合水平低于学校流动性低的流动儿童(t=-4.95,P<0.01);一线城市的流动儿童其认同整合水平及其子维度显著低于二线和三线城市的流动儿童(F=34.13,P<0.01).结论:流动儿童的认同整合水平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应当通过一定策略提升其整合水平.
-
社会支持和回忆性质对流动儿童认同整合的影响
目的:探究社会支持和回忆性质对流动儿童认同整合的影响.方法:从北京、威海两地抽取95名流动儿童,采用2(回忆性质:积极回忆和消极回忆)×2(社会支持:高和低)的被试间随机化实验设计,进行认同整合量表实验前后的测量,考察社会支持和回忆性质对认同整合的影响效果.结果:积极回忆促进了流动儿童认同整合水平的提升,消极回忆降低了流动儿童认同整合水平;高社会支持与低社会支持相比较,明显地促进了认同整合的提升;社会支持与回忆之间交互作用显著,高社会支持、积极回忆组的认同整合提升水平高.结论:积极回忆能促进流动儿童认同整合水平的提升,社会支持对认同整合的提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
认同整合——自我和谐之路
认同整合(Identity integration)是认同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思路。认同整合是一个特质性的概念,用于测量同时具有两(多)重不同身份认同者如何看待他们的两(多)重身份之间的关系的个体差异。个体可能认为他们所拥有的两(多)重身份是和谐统一的,也可能认为这两(多)种身份之间是相互对立,相互分离,或者彼此冲突的。认同整合的概念已经被用于文化、种族和性别等领域的研究,并被证明对文化适应、心理健康和创造性等有积极作用。但作为新概念,需要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对其他相关领域的贡献,尤其是探讨如何在中国背景下应用该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