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黑河地区鼠蚤调查
世界上有蚤类2 000多种,我国有近500种.为了解黑河地区鼠体寄生蚤情况,开展了本项调查.
-
呼和浩特机场鼠蚤调查报告
为了解掌握呼和浩特机场及周边地区鼠蚤的种类、密度、季节消长等情况,为制定有效防制措施提供依据.内蒙古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呼和浩特机场办事处于2001年4月~2002年9月对呼和浩特机场及周边地区进行了鼠蚤调查,共捕鼠46只,分别为黑线仓鼠、达乌尔黄鼠、五趾跳鼠、小家鼠、长爪沙鼠.年平均密度为3.69%,收集鼠体蚤及洞干蚤44匹,分别为不常纤蚤、二齿新蚤、近代新蚤、弱纤蚤、五侧纤蚤,角尖眼蚤.对捕获鼠及蚤类标本进行鼠疫菌培养和血清学检验,结果为阴性.因此,检验检疫部门应定期开展鼠蚤调查,掌握其变化规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灭鼠工作,防止鼠传染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
南盘江沿岸鼠类及鼠体寄生蚤类调查
目的 掌握我市境内南盘江沿岸鼠形动物及蚤类种群分布情况,为有关决策部门应对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一夜笼密法捕鼠,采集活鼠鼠体蚤后进行鼠类和蚤类鉴定,并采集鼠血清进行F1抗体检测.结果 20个调查点共捕获鼠形动物121只,经鉴定为2目2科3属4种,捕获率为9.20%,其中褐家鼠占83.46%;黄朐鼠占9.92%,其它占6.61%;检获寄生蚤265匹,染蚤率为56.64%,鼠体染蚤指数为2.43.经检测120份鼠血清均为鼠疫F1抗体阴性.结论 我市境内南盘江沿岸缺少足够与鼠疫密切相关的中间宿主,但仍应密切关注这一区域鼠蚤类动物种群变化情况.
-
深圳市鼠类及鼠体寄生蚤类调查
为了解深圳市鼠类种群构成及鼠体寄生蚤类情况,给有关决策部门应对流行性出血热或鼠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日法捕鼠,采集活鼠鼠体蚤后进行鼠类和蚤类鉴定.结果:25个调查点共捕获鼠形动物472只,经鉴定为2目,2科,3属,4种,捕获率为8.25%,雌雄性比为1:0.82;检获寄生蚤565匹,鼠体染蚤率为27.33%,印鼠客蚤指数为1.20.结论:深圳是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的潜在疫区,存在动物鼠疫流行的隐患.
-
肖厝口岸首次鼠蚤类动物本底调查报告
目的 掌握肖厝口岸鼠形动物及蚤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的本底情况,为口岸的传染病监测和卫生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2004年8月~2005年7月分别采用捕鼠夹和捕鼠笼对肖厝口岸的鼠形动物及所携带的蚤类动物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进行了调查.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60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3属5种.年平均鼠密度为1.08%(40/3707),海龙餐馆调查点的鼠密度高,为1.57%(11/702),全年鼠密度的高峰期在6~8月.鼠种构成:黄胸鼠为优势鼠种,占45.00%(27/60);褐家鼠占36.67%(22/60);黄毛鼠占8.33%(5/60);小家鼠占1.67%(1/60);臭鼢鼱占8.33%(5/60).检蚤40匹,均为当地常见的印鼠客蚤.鼠体染蚤指数为2.00,鼠体染蚤率为55.00%,其中褐家鼠染蚤率高,为80.00%.结论 肖厝口岸鼠密度较低,鼠种构成相对简单,但调查所在地域具有传播鼠疫的潜在危险.每年的6~8月是开展灭鼠的好时机,灭鼠重点应放在港区内食堂、三梅码头及海龙餐馆,控制褐家鼠的种群密度和灭蚤是今后防鼠灭鼠工作的重点.
-
斑疹伤寒的诊断和治疗(下)
2地方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nic Typhus)又称鼠型斑疹伤寒(Murine Typhus),是由莫氏立克次体(R,Mooseri)引起,由鼠蚤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发生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与流行性斑疹伤寒基本相同,但病情较轻,病程较短,并发症少及病死率很低.近年来我国仍有本病发生,1982~1984年报道一些地区如西安、河北石家庄及河南洛阳有本病流行.
-
鼠疫
鼠疫(plague)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鼠疫在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病死率极高.
-
鼠疫
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其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是危害人类的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属国际检疫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法定甲类传染病之首.
-
鼠疫耶尔森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鼠疫是全球普遍存在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与(啮齿类)感染动物接触或通过鼠蚤而受到感染.本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历史上曾记载过3次世界范围的灾难性人间鼠疫流行,20世纪50年代初起,本病基本得到控制,但90年代起疫情又呈抬头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鼠疫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
鼠型斑疹伤寒与人口密度相关性分析
鼠型斑疹伤寒(下称鼠斑)是一种借助鼠蚤、螨类在鼠间流行的自然度疫源性传染病,当鼠间流行波及人类时可发生人间鼠斑病例。西北地区历史上为流行性斑疹伤寒疫区,多因群众生活贫困、卫生习惯不良、居住拥挤或战争等因素在冬春季发生流行。1982年以来西安地区出现建国后第三次斑疹伤寒流行,并经MA、CF、WF和病原分离出莫氏立克次氏体而证实为鼠斑流行。在此基础上我们对1982~1998年疫情报告中观察到该病有城区、郊区多发,而农村特别是远郊农村少发现象。为了解此种现象是否有意义,进行此项相关性研究。
-
积极灭鼠防"四病"
鼠疫此病由鼠疫杆菌引起,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也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鼠疫的传染源为啮齿类动物及病人,由鼠蚤传播,其疫源地分布于全世界.此病临床上以淋巴结及血管系统的炎症和组织出血为特征.鼠疫可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等多种类型,病情严重,传染性强,病死率高.
-
合浦县室内鼠蚤动物的种群构成变化
合浦县属南方家鼠鼠疫疫源地,其中鼠蚤动物的种群构成常常因环境因素的作用而消长,以维持种间平衡.本文就我站建站以来至 90年代末的鼠情、媒介监测资料,对合浦县山口、沙田地区的室内鼠蚤动物的种群构成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
警惕地方性斑疹伤寒发作
地方性斑疹伤寒这个病名大家不熟悉,但是临床上经常见到,一般病人高热不退1-2天,全身出现充血性斑疹,经化验,确诊为本病.人对本病普遍易感,夏秋季多发,为了让大家能深入了解地方性斑疹伤寒,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介绍.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播方式:家鼠是本病的传染源,鼠蚤为传播媒介.蚤类中的立克次体通过皮肤搔伤,破损处进入人体而发病.所以凡是有老鼠和跳骚的地方都可能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的可能.有时可能发生小的暴发流行.立克次体大家比较陌生,它是一种微生物,呈短杆状,0.8微米-2微米*0.3微米0.6微米,也可长达4微米.单个存在或呈短链状.地方性斑疹伤寒(也称鼠型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叫做莫氏立克次体,它的自然宿主是家鼠,主要由鼠虱在鼠群中传播,鼠虱离开鼠转而叮吸人,而使人受传染.病人有可能作为传染源并经虱传播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