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宁德市田园鼠肝脏感染寄生虫调查
肝毛细线虫(Capillaria hepatic)和猫泡尾带状绦虫(Hydatigena taeniaeformi s)是人兽共染的寄生虫,家栖鼠类感染很普遍,但对田园野栖鼠类感染情况尚未见报道. 为此,1997年8月至1998年7月,在后山村稻田和农地进行定点常年调查.
-
还原型谷光甘肽和异甘草酸镁治疗病毒性肝炎分析
目的 为进一步对做好还原型谷光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应用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观察还原型谷光甘肽(GSH)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12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还原型谷光甘肽(GSH)和异甘草酸镁治疗.结果 本次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均达到90%,两组病毒性肝炎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和用异甘草酸镁治疗前后肝功能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 还原型谷光甘肽(GSH)是治疗病毒性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病毒性肝炎患者还应防治继发性感染 精心护理,诊疗操作尽可能做到无菌;在病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腹膜炎、肺炎、尿路感染等征象
-
抑制疟原虫生命周期所有阶段的靶标被发现
为了彻底消除疟疾,有必要对处在疟原虫生命周期所有阶段的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包括有症状的血液感染阶段和在此之前的肝脏感染阶段(以防止复发),同时还要阻断向蚊子的传播。Elizabeth Winzeler及同事发现“phosphatidylinositol-4-OH kinase [PI(4)K]”是一个潜在的药物靶标,它是镰刀形疟原虫所有阶段的脂肪酸代谢所必需的。他们发现,一组具有“imidazopyrazine”核心的化合物(与已知的抗疟疾药物不同)抑制PI(4)K,也抑制多种镰刀形疟原虫在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发育。这些分析显示,“imidazopyrazine”与PI(4)K的ATP-结合穴相互作用,改变“磷脂酰肌醇-4-磷酸盐”的细胞分布,干涉细胞分裂,研究结果为未来开发新型抗疟疾药物提供了思路。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是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1]:全球估计约有20亿人已感染乙肝病毒,而3.5亿~4亿人患有慢性(长期)肝脏感染.其中每年大约有600万人死于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从1992年始对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人群减少了约1/3,目前仍然大约有9 300万慢性HBV感染者.HBV感染是一个主要的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一直是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拉米夫定(LMD)是早批准用于CHB抗病毒治疗的核苷类似物,由于其抑制病毒复制效果显著,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且价格便宜,因而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普遍,是治疗慢性乙肝的首选药物之一.但因耐药变异问题受到一定限制,因此解决其耐药变异问题迫在眉睫.现对拉米夫定导致的YMDD变异研究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