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

    作者:张朝霞;赵建琴

    由于手术室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手术室护士每天都要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处理各种标本,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使手术室护士经常处于被患者的体液、血液感染,被锐器刺伤,被化学消毒剂、有害气体危害等危险因素之中.在工作中若不注意个人的防护,容易造成职业危害.因此,加强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自身防护的研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抗生素管理及手卫生对新生儿血液细菌感染的影响

    作者:赵利军

    目的 对新生儿血液细菌感染进行抗生素以及手卫生的规范管理,并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接诊的血液细菌感染的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此期间对医院病房进行抗生素以及手卫生的整治管理,分别观察整治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情况,新生儿的抗生素使用强度,并比较治疗前后新生儿血液CRP及PCT值进行检测与对比.结果 整治前抗生素的使用强度(11.8±2.1)明显高于整治后的(7.9±1.0),且碳青霉烯类使用强度(0.9±0.2)也显著高于整治后的(0.7±0.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605,5.657,P<0.05);整治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度在医师、护士以及接触患儿前三个方面均显著高于整治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541,10.313,4.943,P<0.05);本研究中,新生儿整治前其CRP及PCT检测值显著高于整治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144,21.168,P<0.05).结论 对新生儿病房采取抗生素管理以及手卫生规范措施后可有效降低抗生素的使用强度,降低其血液CRP及PCT检测值,从而有效降低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质量,减少医患纠纷.

  • 新生儿血液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监测

    作者:王靖;马青;朱丽莎;艾彪;石巧红

    目的 研究新生儿血液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通过对某医院住院新生儿血标本培养和药敏试验,研究该医院住院新生儿血液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状况.结果 从1240份新生儿血液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02株,检出率8.23%.检出革兰阳性菌83株,占81.37%,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其余为革兰阴性菌,占18.63%,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血液标本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高度敏感,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红霉素、苯唑西林等普遍耐药.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敏感性较低.结论 新生儿血液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仅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

  • 建立有效感染控制项目所需考虑因素

    作者:刘秀明;范筱萌

    医院感染控制有效性研究(Study on the Efficacy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SENIC)发现医院感染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血液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s)、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s)及呼吸机相关感染(Ventilaor-Associated Infections).

  • 被终结的“羊胎素神话”

    作者:新华

    今年3月末,瑞士联邦卫生部和药物监管局发布联合公报说,瑞士医院及私人诊所长期推出的活细胞疗法(羊胎素)受到中国、俄罗斯和中东旅客青睐,但此类疗法使用的产品未经许可并构成严重的健康风险.瑞士医药监管机构强调,截至目前从未批准任何使用活细胞疗法的产品许可或其他相关许可,相反这些监管部门警告:“活细胞疗法的有效性未经科学证实,健康风险却早已显现,这一疗法可能导致过敏、注射处脓肿、血液感染甚至是动物病原体传染.”

  • 血液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gyrA基因突变与耐药性关系研究

    作者:梁军;陶琳;康向伟

    目的 探讨血液感染患者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gyrA基因突变情况与其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血液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分离血液感染患者组织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并进行药敏试验,对其gyrA基因进行扩增及测序;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突变位点及与其耐药性间的关系.结果 血液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诺氟沙星、司帕沙星及恩诺沙星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MIC50小为28 μg/ml,MIC90小为112 μg/ml,其耐药率小为42.0%.PCR法扩增金黄色葡萄球菌的gyrA基因,大小为565 bp;基因测序显示gyrA基因的73位、82位由天冬氨酸(GAC)突变为甘氨酸(GGC),81位由丝氨酸(TCA)突变为甘氨酸(TTC),84位由丝氨酸(TCA)突变为丙氨酸(GCA)或亮氨酸(TTA),88位由谷氨酸(GAA)突变为赖氨酸(AAA),106位由甘氨酸(GGA)突变为天冬氨酸(GAA),112位由丝氨酸(TCA)突变为精氨酸(TCG),这些氨基酸突变情况与其耐药性关系密切.结论 血液感染患者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gyrA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其编码的氨基酸发生变化,进而导致菌株产生耐药性,可为血液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

  • 2012-2014年住院病人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严佳斌;马蔡昀

    目的 调查2012-2014年江苏盛泽医院住院病人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制定预防控制血液感染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美国BD公司BACTEC9050型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对血培养标本进行鉴定,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细菌菌种,K-B琼脂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 共收集临床血培养标本3 360份,血培养阳性416份,其中细菌标本407份,占97.84%;真菌标本9份,占2.16%.血培养阳性标本主要采自10个临床科室,以内科标本数量多(占34.13%).共分离出革兰阳性菌232株(占55.77%),革兰阴性菌175株(占42.07%),真菌9株(占2.16%);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42株(占34.13%),大肠埃希菌70株(占16.83%),肺炎克雷伯菌46株(占11.06%),金黄色葡萄球菌46株(占11.06%),铜绿假单胞菌19株(占4.5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均>90.00%,肠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到了100.00%,链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均>70.00%,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高,达82.86%,未发现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较敏感. 结论 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今后应加强对可引起血液感染的细菌进行耐药监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及时控制血液感染.

  • 不同检测方法在血流感染新型隐球菌大鼠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田鑫;贺湘玲;刘华;邹润英;邹惠;游亚兰;陈可可;朱呈光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血培养、血清荚膜抗原实验检测新型隐球菌血流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应用新型隐球菌FQ-PCR检测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将60只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分为A、B、C和D4组.A组(免疫抑制和感染组):实验D1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实验D4尾静脉注射隐球菌悬液.B组(正常状态下感染组);实验D1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实验D4尾静脉注射隐球菌悬液.C组(免疫抑制和非感染组):实验D1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实验ID4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D组(正常对照组):实验D1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实验D4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在实验D4大鼠感染模型建立成功后,从大鼠眼内侧静脉丛按奇偶编号分别采集0、6、12、24、48、72 h血液标本,提取大鼠血浆,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不同时间段感染的血标本进行检测,并同时进行血培养和荚膜凝集实验,比较3种不同方法检测的结果.结果:FQ-PCR检测体系检测新型隐球菌显示,A组血浆12 h后的阳性率与B、C、D组相比较,明显增高(P<0.05),且对于血液标本来说,FQ-PCR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血培养及血清荚膜抗原法,而且可以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隐球菌FQ-PCR反应体系能检测出感染大鼠血液中的病原菌,其敏感性高于血培养、血清荚膜抗原检测;新型隐球菌FQ-PCR检测方法较血培养及血清荚膜抗原检查能更早检测到感染大鼠血液中的病原菌.

  • 脓毒血症患者白细胞急剧升降一例

    作者:李素珍;张秋芳;梁军兵;李飞;黄海东;张鹿村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G-)菌细胞壁上脂多糖(LPS)和微量蛋白的复合物,正常机体肠腔内含有大量G-菌及内毒素,当血液感染G-菌或内毒素移位时,内毒素激活多种细胞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如发热、WBC增加、血管微循环障碍等.

  • 血培养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作者:段秋林;陈红;陈展宏

    血培养是诊断血液感染的重要实验室手段之一,是血液感染患者病原学诊断的直接依据.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血培养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规范其操作尤为重要.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为了充分发挥血培养对血液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本文按照<临床微生物学血培养操作规范>[1]的要求,回顾性调查分析了我院4年来有关血培养的现状,报道如下.

  • 一例溶组织梭菌血液感染的培养及鉴定分析

    作者:王苏建;史伟峰;王家平;潘坚伟

    患者,男,63岁,经本院检查确诊贲门癌,现有发热,体温39.2℃畏寒,C反应蛋白(CRP)为33 g/L,提示感染存在,做血培养2次,细菌鉴定均阳性,经鉴定为溶组织梭菌,现报告如下.

  • 新生儿感染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基因的研究

    作者:胡红兵;熊宝华;夏维;王军;康世秀

    为了解新生儿败血症中分离的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对消毒剂和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状况,我们收集了40株新生儿血液感染的MRCNS进行了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mecA、红霉素耐药相关基因ermA/B/C、消毒剂耐药相关基因qacA/B等基因检测.

  • 老年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

    作者:郑永咏;王桂英;赵庆玲

    目的 总结24例中心静脉置管老年患者血液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方法 分析本院2012年4月份70岁的上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组与对照组感染率及危险因素的比较.结果 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多次静脉穿刺、低蛋白血症、有多器官功能损害及实施的肠外营养者导管感染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置管时考虑相关的危险因素,视病情需要尽早拔管,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 念珠菌菌血症22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晓峰;刘双;张艳艳;高伟;李京明

    近20年来,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递增.美国感染病学会报道念珠菌血液感染的发病率达7.6%,仅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之后,是第4位常见医院内血液感染致病菌[1].台湾的资料显示,院内真菌的感染率由1981年的0.9‰增加至1993年的6.6‰[2].大陆缺乏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资料,但临床工作者在工作中均有体会,真菌感染的比例不断增加,真菌尤其是念珠菌已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我们回顾性总结我院2001年至2003年的念珠菌血症22例,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病死率及可能影响病死率的危险因素,以期对念珠菌性菌血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及建议.

  • 松鼠葡萄球菌引起败血症1例

    作者:李廷军;董彦金;邱婷婷

    松鼠葡萄球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人类感染比较少见,常致尿路感染,血液感染报道很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松鼠葡萄球菌感染血液案例报告如下。

  • 248株血液标本检出细菌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正花;连海燕;宿丽娟

    目的:了解血液感染常见细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血液感染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临床阳性血培养资料。结果共检出细菌248株,分离率排前3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40.73%)、表皮葡萄球菌(19.76%)和肺炎克雷伯菌(9.2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44.55%和20.69%,产酶菌株耐药性严重,检出亚胺培南耐药和美罗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分别为46.67%和69.39%,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菌株,葡萄球菌耐药率较低的药物还有利奈唑胺和奎奴普丁-达福普丁。结论血液感染细菌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敏感药物为碳青霉烯类。应加强血液感染监测,及时了解其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制定有效的抗菌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 血液感染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同源性分析

    作者:周光;贺晓慧;周琳;郭玲;叶丽艳;赵强;罗燕萍

    目的:通过对引起血液感染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临床分离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分析,探讨各耐药菌株之间的同源性,了解MDRAB的流行和分布特征。方法收集医院2007年4月-2013年6月引起血液感染MDRAB临床分离株95株,采用PFGE技术并结合Bionumerics Applied Maths软件分析各耐药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95株菌株分为A -N共14型克隆株,以克隆C、E、J为主,分别占20.00%、29.47%、20.00%,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病区、重症监护室和急诊病房,从克隆的时间分布显示,大部分克隆存在散在流行。结论2007年4月-2013年6月期间引起血液感染的MDRAB有14型克隆株,其中以克隆C、E、J为主,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病区、重症监护室和急诊病房,应在这些科室展开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和控制。

  • 白血病患者血液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许能锋;李阳;修崇英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血液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医院住院白血病患者发生血液感染者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卡方分析发现住院时间超过30 d、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动静脉插管、贫血、白细胞数<4×109/L、输血等6个因素与白血病患者血液感染有关联;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动静脉插管、输血、白细胞数<4×109/L和住院时间>30 d是引起白血病患者血液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趋势χ2分析发现,白细胞数越低、输血次数越多、输血量越大、住院时间越长,患者发生血液感染的风险就越大. 结论减少侵入性操作、安全输血和积极提高白细胞数对预防和控制白血病患者血液感染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多杀巴斯德菌引起血液感染1例

    作者:刘琴;胡吉庆;徐建梅

    于2008年8月18日从1例败血症伴发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液中,分离出多杀巴斯德菌,报道如下.1 病例患者,男,36岁,因纳差、恶心及尿黄10余天,于2008年8月4日入院.

  • 烧伤患者血液中龟分支杆菌龟亚种的分离鉴定

    作者:郭思建;李艳青

    从烧伤患者血液中分离出1株龟分支杆菌龟亚种.此菌所致血液感染,在国内鲜见,现报道如下.

119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