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哈佛群体催眠感受性量表A式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度和效度
目的:本文引进了哈佛群体催眠感受性量表A式(Harvard Group Scale of Hypnotic Suscepti-bility,Form A,HGSHS-A),并分析其信度和效度.方法:将HGSHS译成中文,并对其进行符合本±文化的修改.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31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回收有效问卷293份.第一次测试177份有效问卷用来评估HGSHS-A的内部-致性信度,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检测HGSHS-A的因子结构;使用第二次测试所得116份有效问卷,根据12个暗示项目所反应的两个维度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1)量表5个部分之间总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 a系数为0.70;主观印象部分和客观外在反应部分之间的Cronbach a系数为0.82.(2)因素效度分析显示了4个因子,决定总方差的49.60%;验证性因素分析调整后的模型χ2=47.239,RMR=0.014,RMSEA=0.000,GFI=0.938,CH=1.000,NFI=0.645.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哈佛群体催眠感受性量表A式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均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可以用于区分大学生受试的催眠感受性,并适合团体测试.
关键词: 催眠 催眠暗示 哈佛催眠感受性量表A式 催眠感受性 -
医学院大一学生催眠感受性调查结果及分析
目的 通过对某医学院大一学生催眠感受性的测量,找出医学生群体与常模是否吻合,并分析相关因素,更好地为大学生群体进行催眠治疗服务.方法 随机从某医学院大一在校大学生中选取部分被试,以<斯坦福催眠感受性量表A式>为工具,对被试采取集体催眠并指导其完成量表,自行负责现场发放和回收量表,并对所得的数据应用SPSS16.0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1)医学生的催眠感受性水平略高于量表常模的理论平均分(t=3.331),与常模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0.01);(2)女大学生的催眠感受性高于男大学生(F=9.484),且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3<0.05);(3)独生子女大学生大学生催眠感受性均值要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F=4.589),且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34<0.05).结论 大学生的催眠感受性略高于常模,且在性别、学历、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表现出差异,提示人们在进行催眠治疗时根据人群不同区别对待.
-
腹式呼吸及渐进性放松条件下的胃电变化
背景:研究证实胃电图能反映胃电活动及异常的模式,胃电生理参数与消化系统疾病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目的:观察高、低催眠感受者在腹式呼吸、渐进性放松条件下胃电活动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观察,实验于2006-09/12在河北省中医院胃电图室完成.对象:河北师范大学的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及教育学院招募年龄22~29岁的大学生志愿者60人,男18人,女42人.方法:采用美国斯坦福催眠感受性量表(SHSS量表)鉴定被试者催眠感受性的高低,对大学生随机分为3组:腹式呼吸、渐进性放松训练和静卧休息组,每组20人,每组义分为高、低催眠感受各10人.腹式呼吸要求8次/min以下,渐进性放松训练要求机体皮温上升0.5℃.干预前、干预后采用合肥新技术应用研究所研制的EGEG_5D5型胃肠电多功能微机分析诊断仪对受试者描记胃电图.主要观察指标:①3组被试胃电基线测量的比较.②3种干预前后各项胃电生理指标的比较.结果:腹式呼吸干预后胃体正常频率百分比显著增加,胃体振幅、胃窦振幅均显著增加胃体离散度显著减少;渐进性放松后,胃窦正常频率百分比显著增加,胃窦振幅也显著增加,胃体离散度和胃窦离散度均显著减少;对照组被试静卧休息前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2种催眠感受性+3种干预方式的方差分析发现,在胃体正常频率百分比、胃窦正常频率百分比、胃体振幅和胄体离散度干预方式的主效应显著(P<0.05或0.01).在胃窦止常频率百分比、胃窦离散度和胃体主频指标上,催眠感受性和干预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或0.01).结论:腹式呼吸及渐进性放松均可使胃电各生理指标发生改变,腹式呼吸对胃功能的改善要优于渐进性放松:腹式呼吸尤其适合高催眠感受者.
-
催眠对易暗示性青少年注意执行控制功能的影响
目的 验证催眠对高低催眠感受性青少年的注意执行控制功能影响,为催眠技术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高校艺术系2500名一年级学生,按随机数码表抽取12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斯坦福团体催眠感受性量表C式(SGSSC)筛查高低催眠感受性组(高感受性组SGHSS≥7分,低感受性组SGHSS≤4分),每组64人.128名被试按匹配原则分4组(高感受性一催眠;高感受性一对照;低感受性—催眠;低感受性—对照组);采用Stroop色-字干扰测试评估注意执行控制功能;E-prime 1.1版本用于呈现刺激序列;采用台湾廖阅鹏催眠音乐和录制言语听觉诱导催眠;统计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ANOVA)、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 1.催眠前,Stroop色-字干扰测试,一致反应时、不一致反应时、中性反应时和错误数,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3个刺激反应时比较,“不一致反应时”显著长于其他两组(P1-4=0.027,0.015,0.026,0.004).2.催眠后,Stroop色-字干扰测验,不一致反应时[分别为(731.38±102.72) ms,(853.25 ±211.26)ms,(848.81±157.59)ms,(851.69±102.08) ms]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催眠前后比较,A组一致反应时[分别是[(799.50±172.80) ms,(679.25±113.78)ms],不一致反应时[分别是(993.50 ±299.04) ms,(731.38 ± 102.72) ms],中性刺激反应时[分别是(852.56±231.59)ms,(716.56±126.67)ms],错误数[分别是(3.63 ±2.31)ms,(1.06±0.85)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催眠提高了高催眠感受性个体注意执行控制功能,削减了Stoop干扰效应.
-
催眠对高低催眠感受性人群空间认知能力的影响
目的 通过催眠暗示观察高低催眠感受性人群空间认知能力差异,为催眠技术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某艺术学校1200名学生.使用斯坦福催眠感受性量表C式(SGHSS:C)筛出高低催眠感受性组学生(高分组≥7分;低分组≤4分)各64人.匹配分4组,即高感受性催眠组、高感受性对照组、低感受性催眠组、低感受性对照组;空间认知评估采用Benton线段方向判断测试,刺激呈现采用E-prime 1.1程序;催眠采用语言听觉诱导方式;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ANOVA).结果 催眠前空间知觉评估,4组线段方向判断得分分别是(3704.75±208.94)分,(3711.88±265.22)分,(3707.81±369.62)分,(3713.56±285.9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催眠后空间知觉评估,4组线段方向判断反应时得分分别是(3228.25±204.38) ms,(3583.13±241.39)ms,(3617.50±309.03) ms,(3640.13±264.53)ms、错误数分别是(1.75±0.93)个,(4.69±0.79)个,(5.19±1.17)个,(5.44±0.89)个,高感受性催眠组反应时显著短于其他3组,错误数少于其他3组(均P<0.01).结论 催眠增加了高催眠感受个体的空间知觉组织加工能力.
-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催眠感受性的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catechol-O-methytransferase,COMT)Val158Met多态性与催眠感受性有无关联.方法 成都市6所高校120名正常汉族大学生参加了实验.按斯坦福团体催眠感受性量表C式(Stanford Group Hypnotic Susceptibility Scale,Form C,SGHSS:C)进行划分,总分0~5分为低催眠感受性组,6~11分为高催眠感受性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检测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结果 在男性样本中,VaL/Val纯合子可能与催眠高感受性关联(VaL/Val vs.Val/Met:0R=5.33,P=0.034;VaL/Val vs.VaL/Met+/Met/Met:OR=4.86,P=0.031).在总样本及女性组中无关联.3种基因型组别样本的催眠感受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可能与男性催眠高感受性父联.该发现有待于增加样本加以证实.
关键词: 催眠感受性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 基因多态性 -
催眠治疗心理因素致哮喘一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女,25岁,主因“凭空闻语,自语,自笑,间断五年”于2009年6月8日以“精神分裂症”住内蒙古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一机医院)心理科,住院第82天,精神症状消失,于下午3时突发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诊断:哮喘.立刻给以雾化吸入,抗炎作用的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加上解痉药物α受体激动剂,无效.考虑:心理因素致哮喘.决定采用催眠疗法,将病人平放于床,进行催眠治疗,该患者催眠感受性较好,待达到中度催眠时,和病人对话得知:病人一直希望母亲来院看望她并接她出院,又担心遭到母亲和医院的拒绝,因而紧张焦虑,所致哮喘,经过半小时的催眠治疗,哮喘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