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新型毒品滥用意向与自我效能、应激感受的关系

    作者:陈家言;余金聪;吴清锋;曹洁频;李炼坤;王云翠;鄢栋;滕世伟;王增珍

    目的:探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新型毒品滥用意向与自我效能及应激感受的关系.方法:在广东省肇庆市选取2692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采用新型毒品滥用意向问卷、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和应激感受量表分别对其新型毒品滥用意向、自我效能和应激感受进行评价,采用通径分析模型对三者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3.6% (295/2165)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有新型毒品滥用意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平均得分为(2.4±0.5)分,应激感受量表平均得分为(18.8±5.0)分.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年龄、性别和居住地后,一般自我效能量表总分对应激感受量表总分存在直接负向预测关系(γy=-0.21,P<0.001);应激感受量表总分对新型毒品滥用意向问卷得分存在直接正向预测关系(γ=0.05,P <0.05);一般自我效能量表总分对新型毒品滥用意向问卷得分的直接预测关系无统计学意义(γ=0.04,P>0.05).结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应激感受水平可正向预测其新型毒品滥用意向;自我效能则可能通过作用于个体应激感受水平而间接预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新型毒品滥用意向.

  • 北京地区三种新型毒品流行滥用特征

    作者:王艳芬;张玉竹;连智;孙桂宽;鲍彦平;刘志民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发生流行性滥用的主要"新型毒品"的滥用现状、滥用特征和对个体身心及社会的危害.方法:自拟调查问卷对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2007年8月-2008年3月收治的主要吸食"冰毒"(MA)、"摇头丸"(MDMA)、氯胺酮(ketamine)的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新型毒品"滥用人员268名,其中滥用毒品种类以MA为主139例(51.9%),以MDMA为主62例(23.1%),以氯胺酮为主67例(25.0%);被调查对象的年龄29.2±s 6.3 a(小年龄19 a,大年龄50 a).滥用者的职业涉及多种行业,以私营/个体劳动者(37.5%)和无业者(32.2%)为主.三种"新型毒品"滥用方式和滥用场所的特征是:"冰毒"滥用场所以家中(59.7%)为主,主要滥用方式为烫吸(98.6%);"摇头丸"滥用场所主要集中在歌舞厅(66.1%),滥用方式以口服为主(96.8%);氯胺酮滥用场所以歌舞厅为主(55.2%),滥用方式以鼻吸为主(91.0%).滥用毒品的种类除以上述三种"新型毒品"为主外,该群体中的部分人还有"麻谷"、可卡因、大麻和海洛因滥用行为/经历.该群体95.5%在停止使用后出现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戒断症状/体征,59.0%出现过主动或强迫性寻找和服用"新型毒品"的行为.268例"新型毒品"滥用者滥用"新型毒品"后均出现了涉及重要生命器官和精神系统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体征,使用"新型毒品"后体重平均减轻12.57 kg±s 9.25 kg,有4.5%的滥用者发生急性中毒.有27.3%发生与使用"新型毒品"有关的冲动行为、易激惹及打架、吵架等行为,63.6%发生过使用"新型毒品"有关的性冲动,4.9%发生性暴力行为.结论:北京地区"新型毒品"滥用及其产生的健康和社会后果严重,滥用后可产生中度至次重度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精神依赖性强度强于躯体依赖性.由于其特殊的药理/毒理学作用,滥用后不仅损害了个体健康,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的隐患.目前北京地区正面临着继海洛因之后多种"新型毒品"流行滥用的威胁.

  • 42例新型毒品滥用者的临床分析及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

    作者:郑涵予;彭祖贵;王朝敏;谢靓;王雪

    目的:本研究采用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及Stroop字色干扰测验来检测新型毒品滥用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特点.方法:对42例新型毒品滥用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与50例健康对照采用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RBANS)和Stroop字色于扰测验进行对照检测.结果:在Stroop字色干扰测验中,除双字项目外,病人组的成绩均比对照组差,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BANS测查中,病人组在延时记忆因子的成绩比对照组差,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毒品滥用者可能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在执行功能和延时记忆方面.

  • 认知行为治疗对新型毒品滥用患者神经精神症状效果评价

    作者:陈燕玲;朱洁英;郝小玉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新型毒品滥用患者神经精神症状效果.方法 抽取2015年5月1日~2016年12月31日100例以我院物质依赖科接受戒毒治疗的新型毒品滥用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与治疗组(n=50),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组予以认知行为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开始及治疗后的第15天、第30天的SCL-90、SRHMS及AIS评分,并进行严格记录.结果 治疗组治疗15d后的SCL-90、SRHMS与AIS评分分别为(265.27±45.69)、(160.52±35.28)与(16.42±5.17)分,治疗30d后分别为(351.64±50.37)、(215.69±42.39)与(23.67±4.91)分,对照组治疗后15d分别为(190.35±36.37)、(113.24±23.41)与(9.37±4.59)分,治疗30d后的评分分别为(262.34±41.28)、(145.32±26.78)与(17.36±5.37)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开始治疗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对新型毒品滥用患者神经精神症状具有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