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精神科医生了解程度的中英对比

    作者:廉串德;郑日昌

    目的:考察人们对精神科医生的了解程度,比较中国、英国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方法:采用Williams(2001)的问卷进行调查,中国被试97名,英国被试165名.结果:在训练时间方面,正确选择的比率是,中国被试心理专业学生25%、非心理专业学生22%,英国被试普通民众5%、心理专业学生31%;在入院途径方面,英国心理专业学生选择"自己"的比例(55%)显著高于中国被试(34%)(x2=4.17,P<0.05),而中国选择"亲属"的比例(83%)显著高于英国(45%)(x2=15.26,P<0.001);在治疗方面,中英被试都高比率地选择了精神科医院(中国92%的心理专业学生和46%的非心理专业学生;英国95%的心理专业学生和68%的普通民众),中国学生选择"药片"(93%)和"注射"(70%)的比率显著高于英国学生(分别74%,18%,x2=5.98,P<0.05;x2=28.28,P<0.001),英国对"咨询"的选择(94%)显著高于中国(34%)(x2=42.67,P<0.001).结论:中英被试对精神科医生的了解程度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它同时进一步支持了民众对精神疾病,特别是精神科医生了解程度有限的观点.

  • 田湾核电站周围居民核电站认知调查

    作者:李小娟;侯长松;王春燕;余宁乐;李宁宁;周日辉;庄家毅;刘英;孙全富

    目的 调查核电站周围公众对核电站的认知和态度,了解影响公众对核电站认知和 态度的因素.方法 按照居住地距连港市田湾核电站的距离,将调查对象分为4层:0 km~,4 km~,8 km~和30 km~50 km.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田湾核电站周围50 km内的常住居民共计1408人.凋杏问卷共37个问题,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对辐射相关知识的了解、对常见工业设施和核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对核电站的认知和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等信息.用ordinal 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中91.18%的人听说过核电站,35.36%的人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有所了解,71.05%的人认为核电站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37.03%的人认为核电站是安全的,74.27%的人认为我国有必要发展核电站,63.29%的人支持当地发展核电站.回归分析表明:受教育程度高、男性、认为当地政府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强、家庭年收入高、认为本地区建核电站对自己有经济好处是影响调查对象对核电站认知和态度的正向因素,而认为核电站对环境有影响和担心核电站对健康有影响是负向因素.调查对象对核电站的负向态度(否定或不支持)与距离核电站的距离的关系曲线呈右侧拖尾倒置"u"型.结论 受教育程度、性别、家庭年收入和预期经济回报等是影响公众对核电站认知和态度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公众对核电的接受性,需要针对重点人群和主要影响因素做更多工作.

  • 日本福岛核事故中食品安全问题的回顾与思考

    作者:刘长安;周舜元;李小娟;陈尔东

    2011年3月11日日本特大震灾和海啸导致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4台沸水堆机组冷却系统相继出现问题,其中3台机组反应堆堆芯熔化,发生氢气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环境中;根据厂外影响程度,此次事件被定为7级(特大事故)[1-2].福岛核事故是核电历史上首次置于“电视直播”之下的核灾难.事件过程扑朔迷离、瞬息万变、险象环生,应对的复杂性、长期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和不确定性超乎预料,无不牵动世人的神经,对核电发展前景及其公众认知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 上海市公众药品不良反应认知调查与分析

    作者:张力;燕安

    目的 调查研究上海市公众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选取350人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对回收的320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知道ADR确切含义的占31.9%;认为仅西药会产生ADR的占39.4%;年龄越大者对ADR的知晓度越低;学历越高者对ADR的知晓度越高;认为应该由医院、药厂和药店对ADR承担责任的比例分别为71.9%、51.3%和15.9%;确定自己用药时曾出现过ADR的占25.9%;表示一旦自己出现ADR会去就诊的占81.9%.结论 专业机构应该采取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众宣传ADR相关知识.

  • 公众对心肺复苏认知和培训模式倾向的研究探讨

    作者:邓见欢;欧阳意霞;彭丽贞

    目的 探讨公众对心肺复苏的认知水平和培训模式的倾向.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参与心肺复苏认知水平和培训模式倾向调查的公众12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心肺复苏认知水平调查表对公众进行评估,包括:心肺复苏知晓度、获取途径、现场急救处理、是否接受心肺复苏培训、是否愿意对他人施救、是否愿意学习心肺复苏操作,统计公众对心肺复苏培训模式的培训倾向.结果 公众心肺复苏认知水平调查结果显示,70.83%公众知道心肺复苏,16.67%公众听说过,12.50%公众不知道;公众获取心肺复苏知识主要途径为电视(37.50%)与网络(35.83%);在现场应急处理中,65.00%公众选择打急救电话,仅8.33%公众能独立进行现场救治;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的公众仅有11.67%;67.50%公众不愿意对其他人进行急救;72.50%公众愿意学习心肺复苏操作;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倾向调查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模拟急救场景模式(57.50%)和视频指导自学模式(25.00%).结论 公众对心肺复苏认知度不高,对培训模式倾向于模拟急救场景培训,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公众心肺复苏认知度及急救技能.

  • 北京和黑龙江居民风险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于益;郝艳华;宁宁;曹若湘;许伟岚;陈志强;胡曼;郑彬;房鑫

    目的 了解北京市和黑龙江省公众风险认知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8-11月,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988人)和黑龙江省(971人)城市和农村居民进行风险认知现状问卷调查,采用SPSS 18.0软件对风险认知的可能性与严重性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不同特征居民风险认知比较,北京市居民整体水平高于黑龙江省居民,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事故灾难:北京市居民(3.09±1.03)分,黑龙江省居民(2.93±1.16)分,城市居民(3.09±0.03)分,农村居民(2.92±0.04)分;公共卫生事件:北京市居民(2.90±1.00)分,黑龙江省居民(2.69±1.12)分,城市居民(2.85±0.03)分,农村居民(2.73±0.04)分;暴力恐怖事件:北京市居民(2.63±0.97)分,黑龙江居民(2.46±1.09)分,城市居民(2.68±0.03)分,农村居民(2.39±0.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是否残疾在风险认知可能性与严重性单因素分析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显示,是否残疾、是否购买保险、居住的房屋类型是北京市和黑龙江省居民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P<0.05);身体残疾的居民风险发生严重性的认知程度高于健康人群(OR=1.727,95% CI=1.024~2.911);楼房居民对风险认知的严重性程度高于平房居民(OR =1.373,95% CI=1.063~1.773);北京居民的公众风险认知度高于黑龙江居民(OR=1.290,95% CI=1.052 ~1.582).结论 区域间公众风险认知水平存在差异;了解公众风险认知水平有助于提高公众应急能力水平.

  • 对医院引入企业形象战略(CIS)的探讨

    作者:颜晓敏;简丽

    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企业形象战略,是指企业通过自觉的形象策划活动,使社会公众认知、认同企业的经营理念及经营行为的系统策略.企业形象战略已成为树立个性化的企业形象与维护良好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课题.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中,医院能否引入企业形象战略,塑造良好积极的医院形象,提高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达到增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的,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医院引入企业形象战略就是将医院的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和人类情感融为一体,具体来讲就是"以病人为中心,全程优质服务"、"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人道主义".

  • 核电厂周围人群核电认知研究

    作者:余宁乐;李宁宁;杨广泽

    目的 了解核电站周围公众对核电站的认知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田湾核电站周围30公里内的居民共计12645人,调查内容包括核电的能源特点、核电站的安全性及核电事故的可能后果等.数据录入的软件环境为Epidata.运用SPSSl7.0,对数据进行T检验、非参数检验以及相关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的平均分为16.46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居住距离以及居住年限是影响公众对核电认知的主要因素.居民对核电的关注度曲线与其距核电站的距离呈正置的"U"型关系.结论 核电的公众认知度较低.公众对核电的正确认知不足,存在夸大核电危害和无视核电可能危险的两种倾向.普及核电相关知识对提高核电的公众接受性至关重要.

    关键词: 核电 安全 公众认知
  • 当心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作者:李毓敏

    日前,有研究机构发起了针对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公众认知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编撰发布了全国首部基于网络调研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白皮书》.

  • 个体化医学中的伦理问题

    作者:Ruth Chadwick;王臻;杨同卫

    对于个体化医学的研究已经不是一个新现象了,但前期仅仅建立在遗传学知识尤其是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之上,而“个体化工程”代表了一种提升健康水平的宽广视角下的现实选择.尽管已经取得进展,但是大肆宣传的风险依然存在,这一点可以从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基因检测中涉及的许诺和主张看出.个体化医学的发展可能会改变医疗卫生系统资源的分配,从而对某些社会背景下的患者带来不利影响.伴随个体化医学的日益积累的健康数据也存在风险:一项研究已经能够从储存的基因数据中识别出参与实验的个体.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