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突触可塑性的生物物理学基础和体视学测量研究进展
突触可塑性是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神经损伤与修复、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突触可塑性是指突触在形态、界面结构和功能上的可变动性和町修饰性,突触形态的可塑性表现为新突触形成、突触形状以及突触密度的变化;突触界面结构变化包括突触活性区长度、突触后致密物(postsynaptic density,PSD)厚度、突触间隙宽度以及突触界面曲率的变化:突触功能的可塑性体现在突触传递效能的增强和减弱,如成对脉冲易化(或抑制)作用、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XP)[或长时程抑制(LDP)]现象.
-
视皮层LTP维持阶段的突触形态计量学研究
本实验使用18~20 d的幼年大鼠视皮层脑片标本,在LTP出现后3 h取局部微脑片固定进行LTP维持阶段超微结构的研究.分别与孵育相同时间而未予任何刺激的脑片和仅给予测试刺激的脑片作比较.运用图像分析仪分别对三组电镜结果进行以下参数的测量: (1)突触间隙的宽度;(2)突触后致密物(PSD)的厚度;(3)活性区的长度;和(4)突触界面曲率.用双盲法对突触数目进行计量,并用立体计量学方法对各种突触类型进行定量,所得数据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 (1)LTP形成后1.5 h左右,其反应达到峰值,然后维持在高水平一直到3 h仍无下降趋势;(2)突触间隙的宽度较两个对照组明显增宽;(3)PSD的厚度也明显增厚;(4)活性区的面密度及突触界面曲率明显增加;(5)总突触数目和棘突触数目的数密度较空白对照明显增高;(6)穿孔性突触的数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结果提示: 活性区面密度的增加及突触界面曲率的增大可能是LTP维持的形态学基础.穿孔性突触的形成与LTP的维持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