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功能性上颌窦手术320例术后导管冲洗固定方法的改进

    作者:闵双凤

    随着临床上鼻腔鼻窦微创技术的普遍应用,上颌窦导管冲洗患者日趋增多.但由于在冲洗过程中导管的固定方法至今没有明确说明,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常出现导管脱出等问题[1].本科近年来针对上颌窦导管冲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导管冲洗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自制U型透明敷料固定胸腔插管

    作者:杜小萍;张晓君;孙玉红

    对于自发性气胸,为了有效持续排气,通常需行胸腔插管.插管成功后连接胸腔闭式水封引流装置,用灭菌剪口纱布覆盖导管周围皮肤,再固定导管,导管的固定直接影响引流效果.传统的固定方法是用2条普通的医用胶布分别在导管根部的两侧缠绕1圈后交叉贴于皮肤,距导管根部5 cm处再次缠绕交叉固定.在临床使用中,由于患者汗腺和皮脂腺分泌等原因,易出现皮肤过敏,导管固定不牢、脱落等现象.鉴此,笔者设计了一种U型透明敷料用于固定导管,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股静脉导管固定带的制作

    作者:张艳霞;沈建明;勾荣;毛娅妮;陈波

    股静脉导管脱落是医生、护士、患者及其家属担心的问题.通常情况下行股静脉置管后,常规做法是让患者卧床少活动,以免导管脱出,但易形成静脉血栓.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自制了股静脉导管固定带,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 两种固定方法用于经皮肾穿刺引流管的效果观察

    作者:曾燕;赵静燕;袁晓红;丁绪玲;颜菲

    目的 探讨经皮肾穿刺引流管的佳固定方法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经皮肾穿刺引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法,观察组采用新型固定法.比较两组管道末端折叠率、患者舒适度、患者对管道固定满意度、非计划拔管率.结果 观察组经皮肾穿刺引流管固定期间管道末端无一例折叠,管道末端折叠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带管期间1级舒适度(70.00%)高于对照组(26.67%),2级舒适度(16.67%)低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管道固定满意度(63.33%)高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3.33%)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固定法用于经皮肾穿刺引流管时管道末端不易折叠,患者带管期间舒适度及满意度高,与传统固定方法一样不易导致非计划性拔管.

  • 改良脐静脉导管固定法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姜春梅;黄砚屏;张莹

    目的 探讨改良脐静脉导管固定法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6月在本科出生并实施脐静脉置管的5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置管后导管固定方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0例,前者采用荷包缝合法固定导管,后者为改良固定法,采用脐带结扎包橡胶圈固定脐静脉导管,无需缝合.2组均为胶布搭桥固定,比较2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在位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1例出现脱管,4例出现导管移位;观察组2例出现导管移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5例患儿发生脐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为(9.39±1.52)d,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9.53±1.59)d,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橡胶圈固定脐静脉插管可以避免外科缝合,能够有效减少导管移位、脐出血的发生,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导管固定装置在肾造瘘管固定中的应用

    作者:聂丽娟

    目的 探讨导管固定装置在减少肾造瘘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科2014年1月~2014年6月48例带有肾造瘘管的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7月~2014年12月62例带有肾造瘘管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胶布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导管固定装置,比较2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及舒适情况.结果 对照组肾造瘘管非计划拔管率为12.49%,观察组肾造瘘管率为1.61%,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变换体位时感觉不便、牵拉痛者、担心引流管脱出的患者比例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的导管固定装置可在肾造瘘管固定规范使用,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同时减少患者变换体位时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值得临床推广.

  • 一种PICC导管固定贴膜的研制

    作者:姬伟;陈金凤

    介绍一种PICC导管固定贴膜的制作与使用方法.PICC导管固定贴膜包括交叉辅助贴膜和外源吸附贴膜2部分,总规格为10 cm×12 cm.外源吸附贴膜的中间设置有长方形透明窗,长方形透明窗使PICC导管的穿刺处清晰可见,便于观察,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长方形透明窗的下方设置有从穿刺处固定PICC导管的导管固定圆垫,导管固定圆垫中设置有供PICC导管穿过的芯孔,PICC导管从芯孔内穿过,通过导管固定圆垫固定在穿刺处.交叉辅助贴膜和外源吸附贴膜侧的V字型凹口从尾端交叉加固PICC导管,减少了PICC导管直接接触皮肤,能进一步降低压疮的风险.

  • 皮肤保护膜用于PICC导管固定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吴玉芬;杨梅;徐敏冬

    目的 探讨皮肤保护膜对PICC穿刺皮肤的保护及时导管的固定作用.方法 将192例接受PICC穿刺的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n=96)和对照组(n=96),试验组使用康乐保皮肤保护膜涂抹在穿刺局部周围皮肤上,再贴上3M透明敷料;对照组只使用3M透明敷料固定PICC导管.观察并比较两组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敷贴粘贴的时问.结果 试验组出现2例皮肤不良反应(2.1%),对照组出现18例皮肤不良反应(18.8%),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提前更换敷贴方面,试验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5例 vs 23例,P<0.05).结论 康乐保皮肤保护膜提高了皮肤对敷贴的耐受程度,避免了皮肤损伤,延长了敷贴粘贴时间.

  • 胸腔闭式引流中导管固定方法的探讨

    作者:廖梅兰;李里英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导管的固定方法。方法按常规方法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内,将中心静脉导管的固定方法分为A组(贴膜加缝针固定)、B组(贴膜固定)、C组(贴膜固定不缝针加夜间夹管)、D组(贴膜固定加中心静脉导管远端“S”型贴膜固定加棉绳固定)四种,比较四组方法的固定效果。结果 A组、B组及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D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D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D组固定方法固定效果好,操作简单、经济实用、不影响引流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思乐扣”导管固定装置在腹腔留置管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朱卫芬

    癌性腹水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见于全身各部位恶性肿瘤,常引起患者胸闷、呼吸困难、腹胀难忍、下肢浮肿,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我科2010年1月~2011年6月,对74例晚期恶性肿瘤合并顽固性腹水的患者行腹腔留置深静脉导管引流腹水加腔内灌注化疗药物,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介绍一种"发辫式"深静脉置管导管的固定方法

    作者:李永红;曾俊

    深静脉穿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注重预防导管损伤、感染的同时,导管的有效固定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在深静脉穿刺中采用"发辫式"固定方法,完全避免了导管的脱落、移位,极大地减少了导管感染的几率,现介绍如下.

  • 医用腹膜透析管路护理腰带的改良设计与应用

    作者:马小琴;马芳霞;李霞;韩锦;周琳;芦宁;杨慧

    目的 对传统护理腰带进行改良设计,解决长期腹膜透析患者透析管路的护理问题.方法 本着方便、安全、可靠的原则,对传统的腹膜透析腰带进行改进.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西安某院肾病内科长期行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013年5月-2014年4月接受治疗的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腰带进行护理;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接受治疗的4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改良的腹膜透析护理腰带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腹膜透析期间的透析管出口处感染、导管脱落及隧道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经改良的腹膜透析护理腰带设计合理,能妥善固定腹膜透析管路,安全方便.观察组患者的出口处感染和导管脱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隧道炎发生,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改良的腹膜透析管路护理腰带使长期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更方便、安全、有效,它能减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改良无缝合方式在血液透析临时导管固定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姚春瑛;倪桂珍;曲晓璐;郭智慧;陈蕾;漆映辉;薛萍

    目的 探讨改良无缝合导管固定方式对血液透析临时导管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98例血液透析临时置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思乐扣联合Ⅳ 3000透明敷贴固定血液透析临时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缝合联合Ⅳ 3000透明敷贴方式进行固定,比较两组患者血液透析临时导管脱出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情况、穿刺点渗血情况和患者的舒适度.结果 在血液透析临时导管使用过程中,两组患者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导管脱出、穿刺点渗血及患者的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无缝合导管固定方式,可降低血液透析临时导管脱出率、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固定方式.

  •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三种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作者:吴少珠;於雪英;刘燕飞

    目的 比较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三种固定方法的效果,持续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将2013年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管道采用透明敷料加医用胶带常规固定法的患者,设为对照组;2014年采用透明敷料加导管固定装置(施乐扣)改良固定法一的患者,作为观察1组;2015年用透明敷料加3M-2733胶布高举平台改良固定法二的患者,作为观察2组;比较三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费用成本以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观察1组和观察2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管道固定成本及舒适度比较,观察2组优于观察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经过改良的观察1组和观察2组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非计划拔管发生率降低;观察2组和观察1组的成本相比,前者价格更低;对照组和观察2组与观察1组的舒适性相比,前两种舒适性更高;观察2组从胸腔闭式引流导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成本、舒适性方面考虑,为优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

  • Y型静脉留置针延长管直式固定与U型固定的对比观察

    作者:孙敏;莫小玲;邵萍萍;王燕;白亚娟

    目的 观察Y型静脉留置针在前臂中上段静脉使用时 ,其延长管采用直式固定法与传统 U型固定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采用直式固定法 ,对照组采用 U型固定法 ,对两组患者在导管内回血、堵管、静脉炎、液体渗出、意外拔管的发生率、留置天数以及患者的舒适度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导管内回血、堵管、液体渗出、静脉炎、意外拔管的发生率分别为63 .10% 、3 .60% 、0 .00% 、41 .70% 、0 .00% ,对照组分别为45 .30% 、3 .50% 、1 .20% 、33 .70% 、0 .00% ;其中 ,两组导管内回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的留置时间、舒适度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患者前臂中上段静脉使用Y型留置针治疗时 ,延长管采用直式固定对患者的影响与传统U型固定无差异 ,提示临床上两种固定方法 均可采用 ,且前者操作更为方便.

  • 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镇痛导管“L”型固定

    作者:程勤;刘娟;王莉;周娅颖

    目的:探讨一种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导管固定的新方法,避免术后镇痛泵导管意外脱落。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且术后使用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患者173例,以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101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导管采用改良固定方法,在穿刺点于皮下打隧道,使用较宽和较长的胶布,沿人体生理弯度选择顺应身体的纵轴和横轴固定导管,即沿腹股沟、腹部至胸部呈“L”型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镇痛泵导管固定方法,比较2组镇痛泵导管脱落的情况。结果观察组101例没有发生镇痛泵导管脱落的情况;对照72例发生4例镇痛泵导管脱落,发生率为5.56%。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采用改良方法固定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导管效果较好,能减少镇痛导管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此外,改良固定方法也可推广至其他不规则管道的固定。

  • 改进硬膜外导管固定方法预防意外脱管

    作者:郑红

    目的:探讨硬膜外导管固定新方法在临床疼痛治疗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从2016年3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87人随机分成传统组和实验组,两组分别采用传统的硬膜外导管固定方法及改进后的硬膜外导管固定方法,对比分析两组脱管情况.结果:实验组脱管率为2%,明显小于传统组的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留置镇痛泵脱管率有显著减少,说明改进硬膜外导管的固定方法可以有效预防硬膜外留置镇痛泵的意外脱管,提高镇痛效果,减少并发症,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改良导管固定方法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冯海葵;高晨

    目的:减少导管脱出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我科室在工作中总结分析事件原因,研究对策,改良固定方法,现在大部分病人均使用“导管固定贴”来固定留置导管,而“导管固定贴”的自粘性强,透气性较好,有效减缓牵拉力,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导管脱出,降低了导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2014年3月至10月共有胸腔穿刺患者50例,其中65岁以上患有34例,通过改进固定方法,加强观察护理,均未发生脱管不良事件,使科室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了30%。并且,由于改善了固定方法,患者舒适度提高,满意度也显著提高,在优质护理满意度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通过改良导管固定方法,导管脱出率显著降低。

  • 一种新型导管固定装置在外科引流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陆军燕

    目的:对比研究一种新型导管固定装置方法在外科引流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制作一种新型导管固定装置带针导管固定带.2014年4月—2016年4月外科引流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1组为应用新型导管固定装置62例,另一组为对照组62例,应用常规引流管组,将两组患者引流管脱落、堵塞及更换次数、护理时间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A组患者引流管脱落、堵塞及更换次数、护理时间等指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带针导管固定带应用于外科引流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其能够有效避免或减少导管脱落、堵塞发生,更换次数减少、护理时间缩短,对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均具有重要作用.

  • Covilon液体敷料在婴儿中心静脉导管固定中的应用

    作者:廖福清;易敏;汪娅;邱宏翔;王寒凝;项明

    目的:探讨Covilon液体敷料在婴儿中心静脉导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科行中心静脉置管的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透明敷贴固定,观察组采用Covilon液体敷料加透明敷贴固定.比较两组中心静脉导管敷贴的留置天数、换药次数、发生感染人数、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天数、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局部感染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固定中应用Covilon液体敷料可延长留置天数、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人数、减轻护士工作量、提升家属满意度,效果优于Covilon透明敷贴固定.

42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