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循证护理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并发股动脉出血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并发股动脉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分析17例重度股动脉出血病人自身具有的出血危险因素,发生出血的原因、出血时间、出血量、生命体征的变化,和发现出血的方式,提出急需解决的健康问题:(1)出血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2)如何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出血;(3)如何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术前健康教育.结果发现从2002年7月~2003年12月,实施循证护理后,冠状动脉内支架术186例,并发重度股动脉出血5例(占2.69%);与2001年1月~2002年6月开展循证护理前,冠状动脉内支架术164例,并发重度股动脉出血12例(占7.3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3.99,P<0.05.结论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理想的实践活动,能大限度地满足病人及家属的需求,使有限的医疗保健资源发挥大的价值.
-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局部血肿并发假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目前临床一般常规使用乙二胺四乙酸盐(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ate,EDTA)作为血细胞计数的抗凝剂.但在实际应用中,常有EDTA会使部分标本发生血小板的聚集,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即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EDTA-PTCP),现将此病例报道如下.
-
尿湿报警仪在冠心病介入术后出血的预防作用
目的:探讨尿湿报警仪在冠心病介入术后主动发现出血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采用尿湿报警仪经股动脉行介入手术患者出血的原因、出血例数、性别、出血量等相关资料,并以2008 年未采用尿湿报警仪经股动脉行介入手术患者作对照.结果:2009 年经股动脉行介入患者259 例发生出血16 例,平均出血量3~7ml,出血主动发现率16/16(100%);2008 年行股动脉介入286 例发生出血15 例,平均出血量118~156ml,出血主动发现率为5/15(30%).两组出血例数没有显著差异,出血量及出血发现方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尿湿报警仪能及时发现冠心病介入术后的出血,大大地减轻了患者的损伤.
-
多功能自控加压止血绷带对犬股动脉出血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多功能自控加压止血绷带对犬股动脉出血的止血效果,探讨其控制动脉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橡皮带止血带、卡式止血带和多功能自控加压止血绷带(简称止血绷带)3种止血带对18只犬进行股动脉止血.分别在止血后0.5、1、3、6 h检测3组动物的止血带下压力、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观察受累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果:3种止血带止血效果确切,均达到动脉切口无出血.止血绷带组的带下压力小于其他两组(P<0.05).止血后各时间点,止血绷带组犬血清生化指标(CK、K+)和皮温(T)变化小于橡皮管组、卡式止血带组(P<0.05);止血绷带组静脉血气指标PvO2、SvO2高于卡式止血带组、橡皮管组(P<0.05),PvCO2低于卡式止血带、橡皮管组(P<0.05).束扎6 h后病理分析显示,止血绷带组肌肉组织损伤小于其他两组.结论:止血绷带对犬股动脉出血的止血效果与橡皮带及卡式止血带相当,且对组织损伤更小.
-
冠心病介入术后重度股动脉出血21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处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1例重度股动脉出血患者具有的自身出血危险因素、发生出血的原因、出血时间、出血量、生命体征的变化和发现出血的方式及其护理.结果:85.7%患者出血在拔除鞘管后4h内,由患者和医护人员通过检查穿刺口发现出血的各占23.8%和66.7%,出血前后生命体征变化不明显.结论:应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培训,认真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术前教育,密切观察伤口的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减轻患者痛苦.
-
女式接尿器在心内科患者中的应用
在心内科临床护理中发现,女患者由于心功能不全,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或心脏介入术后需卧床12~24h,进行排尿时均需使用便盆.对有心功能不全伴骶尾部皮肤水肿的患者,经常搬动使用便盆,可加重心脏负担并引起皮肤受损,同时加重了陪护的难度.对行心脏介入手术后的患者,经常搬动可引起术侧肢体腹股沟处砂袋压迫移位,及术侧肢体活动不当,导致穿刺侧股动脉出血.尿失禁患者因尿液长期刺激易引起褥疮,而长期留置导尿则易发生泌尿系感染.为此,我们对以上疾病患者应用了女武接尿器,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猪源纤维蛋白贴的黏附性及其对犬肝中叶及大鼠股动脉出血的止血效果
目的 探讨猪源纤维蛋白贴(DBT)的黏附性及对肝脏和股动脉出血创面的止血作用.方法 使用胶带初黏性试验机测试DBT和胶原蛋白的初黏性;选用健康Beagle犬24只,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医用胶原蛋白组和DBT组,建立犬肝脏出血创面模型,DBT组和医用胶原蛋白组分别贴上DBT、医用胶原蛋白,模型对照组直接用已称重的纱布轻放于肝脏切口上,比较三组的出血时间和出血量,此外模型对照组和DBT组动物术前1周、术后2d、3周、13周用负压管从小隐静脉取静脉血2 mL,作凝血功能(PT、APTT、FIB)检测.选用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纱布对照组、医用胶原蛋白组和DBT组,建立大鼠股动脉出血创面模型,DBT组和医用胶原蛋白组分别用DBT、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包住动脉切口,纱布对照组则直接用已称重纱布块止血;假手术组只游离出股动脉,即刻缝合.比较四组的出血时间和出血量,计算止血成功率和再渗血率;同时观察大鼠术后4周的创面恢复情况.结果 DBT的黏附性明显优于胶原蛋白(P <0.01);DBT组较模型对照组、医用胶原蛋白组犬肝脏出血时间及出血量明显减少(P均<0.01),DBT组犬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影响,术后13周能降解吸收完全,不影响创面的恢复.DBT组较纱布对照组、医用胶原蛋白组大鼠出血时间及出血量明显减少(P均<0.01),大鼠的再渗血率降低;DBT组术后4周创面大部分将其降解、吸收.结论 猪源纤维蛋白贴黏附性较好,对犬肝脏和大鼠股动脉出血创面的止血效果较好,可降解吸收,且未对机体凝血功能造成影响.
-
右侧腹股沟慢性溃疡致股动脉破裂出血1例报道
股动脉出血在临床上较常见,几乎都山损伤引起,但山右侧腹股沟慢性溃疡导致股动脉破裂出血较为罕见,我院近期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