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痉挛性脑性瘫痪外科治疗的理论与术式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脑发育过程中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综合征,大脑皮质运动区和锥体束病损则呈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即痉挛型脑瘫.脑性瘫痪又称Little病,在临床上可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强直型、震颤型、肌张力低下型、无法分类型、混合型等类型,其中痉挛型占60%左右,混和型中大部分为痉挛合并手足徐动型.这两型患者约占全部脑瘫病例的2/3左右,外科手术主要针对这两种类型的患者[1].
-
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瘫6例的护理
目的 浅谈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瘫患儿的护理体会.方法 以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采用腰椎穿刺术鞘内注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6例脑瘫患儿为对象探讨临床护理体会.结果 采用正确的给药方法加之正确的护理有效的促进了患者的智力、肢体协调能力的恢复.结论 做好心理护理及术中、术后护理,可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脑性瘫痪/外科学 间质干细胞移植/护理 人类 -
综合康复干预对痉挛性脑性瘫痪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患儿功能恢复的价值
目的:观察脑性瘫痪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术后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并与未进行康复的患儿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3-10/2005-10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60例,均进行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术后根据监护人意愿分为两组(n=30):①对照组不进行康复训练.②康复组执行预先拟定的综合康复治疗,采用Bobath技术,以一对一方式,进行康复训练,每天一两次,20~30min/次;同时进行体针和头针治疗,隔日针1次,30 d为1个疗程,间隔半个月,再进行第2个疗程.术后1年进行肌力、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及病理反射的测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应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满分100分,<60分为不能自理)进行评定.结果:6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改良的Barthel指数:康复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8.50±0.97,70.70±0.56,t=12.07,P<0.01).②肌力:评定了5块肌肉,康复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③肌张力:康复组降低比较明显,基本上降至正常,除髋内收肌外,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④关节活动度:康复组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3个角度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1).⑤病理反射:除跟腱反射外,其他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术后患儿在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中受益,是患儿术后进一步改善功能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脑性瘫痪/外科学 脊神经根切断术/康复 功能恢复 肌张力 日常生活活动 -
痉挛性脑性瘫痪外科治疗的理论与应用
目的:总结近10年来临床报道疗效较为肯定的痉挛型脑性瘫痪相关外科治疗方法的现状、进展与发展方向.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NCBI Entrez PubMed,OVID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EBSCO数据库1978-01/2005-04相关痉挛性脑性瘫痪外科治疗的文章,检索词为"spasticity,cerebral palsy,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ie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计算机检索CNKI 1994-01/2004-04相关痉挛性脑瘫外科治疗的文章,检索词为"痉挛性脑瘫,手术".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有关痉挛性脑瘫手术治疗的历史、原理、应用解剖及基础研究、方法、预后及发展趋势等.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研究、综述、非手术治疗方面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83篇相关文献,后2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23篇文献中16篇涉及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术式的发展、改良、预后,其中又包括4篇关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术中肌电图监测的应用;7篇涉及痉挛性脑瘫外科治疗新方法、新术式.资料综合:痉挛型脑瘫的手术治疗主要有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非切断性机械灭活及矫形手术等,但越来越多的临床报道证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是一种解除痉挛改善功能的有效且较成熟的方法,明显优于其他疗法.术中电生理监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判断标准仍存在广泛争议.结论:痉挛性脑瘫的外科治疗近10年来虽在手术方法多样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单一手术有时未必达到满意的解痉效果,除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以外的各类神经手术均因缺乏足够的长期的疗效评估而难以得到广泛的认同.发展一种更安全、微创、有效、持久及普遍适用的标准的治疗方法及术中肌电监测的应用,甚至脑内原发病灶的治疗,是目前痉挛性脑瘫外科治疗研究发展的根本方向所在.
-
有限度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内收肌松解术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
目的:探讨有限度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LSPR)联合内收肌松解术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对30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选择性切断L5、S1脊神经后根,同时行内收肌松解术治疗.结果:术后患者下肢痉挛均完全解除或明显缓解;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步态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方法可有效地解除下肢痉挛畸形,缩小脊柱上的手术范围,减小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联合Bobath法康复训练治疗3~6岁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手术联合Bobath康复法治疗3~6岁脑瘫患儿中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82例3~6岁脑瘫惠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家属意愿等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组给予两组患儿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手术及Bobath康复法治疗,对照组给予Bobath康复法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经颅多普勒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指标,其中使用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对两组患儿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儿的有效率为95.12%(3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90%(18/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86,P=0.026<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中各项评分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中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GMFM评分中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颅多普勒检测显示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大脑中动脉血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大脑中动脉均值流速、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手术联合Bobath法康复训练能有效增加脑瘫患儿脑部血液的供应量,能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的不同麻醉方法比较
小儿脑瘫是一种综合征,部分患儿有大脑发育不全,智力障碍、共济失调等.手术的目的是切断部分脊神经后根,缓解肢体痉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儿的自理能力.本院2000年1月至2003年4月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脑瘫97例,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将有关的麻醉选择分析报道如下.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治疗痉挛型脑瘫51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瘫患儿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dorsal rhizotomy , SPR)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采用SPR术治疗的痉挛型脑瘫痪患儿51例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予以完美的术中配合,加上精心的术后护理,耐心指导,功能训练等。【结果】经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本组51例脑瘫患儿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采用Ashworth肌张力评定标准,临床显效34例,有效16例,无效1例。【结论】精心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有效的康复训练与康复护理有利于SPR手术效果的巩固,是治疗脑瘫的重要环节。
-
脑瘫患儿内侧胭绳肌延长术后步态分析
目的 利用计算机辅助的定量步态分析技术,评价内侧胭绳肌延长术对双侧痉挛性脑瘫步态的影响.方法 将双侧痉挛性脑瘫患儿分为两组,一组为髂腰肌组,采取内侧恫绳肌延长,股直肌远端转位加髂腰肌延长术.另一组为非髂腰肌组,采取内侧胭绳肌延长,股直肌远端转位术.利用计算机辅助的定量步态分析技术,对两组患儿术前和术后运动学、动力学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髂腰肌组术后骨盆前倾角度明显增大,髋关节屈曲度增加,并出现膝反屈倾向.结论 ①髂腰肌组术后出现"腘绳肌功能不全"模型,即骨盆过度前倾、髋关节屈曲度增加和膝反屈倾向.②恫窝角的测量结果 不能作为胴绳肌延长术的唯一指征.③股直肌远端转位术可改善蹲伏步态患儿膝关节在摆动期的增大屈膝角度,使足有较大的自由活动空间.④计算机辅助的定量步态分析可对复杂的病理步态进行全面、客观、动态的描述.
-
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麻醉对脑瘫患者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麻醉恢复期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究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麻醉对脑瘫患者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麻醉恢复期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100例脑瘫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氯胺酮麻醉,研究组50例给予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麻醉.记录两组手术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动脉收缩压(SBP),比较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统计两组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评定术后康复疗效.结果 两组插管后、手术中、拔管后HR、MAP和SBP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研究组数值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恢复期心律失常、血压异常、呼吸抑制、苏醒延迟、体动、躁动不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康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脑瘫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麻醉,明显缩短术后麻醉恢复期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
-
颈总动脉鞘交感神经网剥离术治疗痉挛型脑瘫146例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 简称脑瘫,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运动性残疾,除运动障碍外,脑瘫患者还可并感觉和知觉异常、癫痫、行为及情感异常,并有可能出现智力落后,作为一种运动性伤残,主要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也很影响心理、社会和情绪成熟.约60%~70%的脑瘫患儿为痉挛型脑瘫,自1985年以来,我科开展了颈总动脉外膜剥离手术治疗痉挛型脑瘫,取得了满意效果.本文回顾了2000年10月至2008年10月接受过该手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记录的146例痉挛型脑瘫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