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沉和白细胞在川崎病早期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发热性疾病,可并发严重的冠状动脉损害.早期诊断(<10 d)并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 [1].回顾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KD患儿,发现血沉(ESR)及白细胞(WBC)的动态变化对早期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诊断 血沉 白细胞计数 -
川崎病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1例分析
现将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川崎病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岁.主因发热伴腰、腹部疼痛7 d入院.
关键词: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诊断 呼吸道感染/诊断 误诊 -
小儿川崎病误诊15例分析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小儿发热的血管炎综合征.在我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本病受累部位不同,其起病形式及临床表现不尽一致,在临床中误诊率较高,且由于错过佳治疗时间,常导致预后不良,引起严重并发症[1].我院1999-01~2004-05共收治25例川崎病患者,误诊15例,分析如下.
关键词: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诊断 误诊 -
川崎病误诊32例分析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川崎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科曾被误诊的32例川崎病小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认为川崎病的误诊主要是因为临床医师对川崎病认识不足,诊断思路过于狭窄,不能全面综合进行分析及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不够详细等原因所致.结论:临床医师只要对川崎病加强认识,诊断时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全面综合分析,结合一些传染病预防接种、传染病流行史等因素,可以提高诊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
关键词: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诊断 误诊 -
川崎病误诊16例分析
我院从1996年起收治的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68例,其中早期(10 d内)误诊16例,误诊率23.5%,分析如下.
关键词: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诊断 误诊 -
川崎病误诊4例分析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MCL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其基本的病理改变是全身血管的炎性浸润,主要侵犯大、中血管,由于血管炎累及部位及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加之疾病本身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识珍,我科2007年有4例川崎病患者病初曾误诊为其他疾病,现将误珍原因分析如下.
关键词: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诊断 误诊 -
川畸病早期误诊52例分析
将本院1995~2001年间收治的川畸病早期误诊52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38例,女14例,男女之比为2.7∶1.发病年龄8月龄~11岁,其中<1岁5例,1~3岁20例,3~5岁21例,5岁以上6例.全部均于病程1 d出现发热,热程4~30 d,平均发热9.7 d;皮疹35例(67.3%),均于病程3~5 d内出现,持续2~9 d,平均5.7 d;球结膜充血45例(86.53%),25例5 d内出现,持续时间3~9d,平均5.5 d;口唇潮红、皲裂49例(94.23%),45例病程5 d内出现,持续5~14d,平均12 d;
关键词: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诊断 误诊 -
川崎病误诊50例分析
川崎病病因不明,因易并发冠状动脉病变,近年来受到临床医生的普遍重视.我院1995-01~2006-12收治完整川崎病患儿88例,其中50例患儿首次就诊误诊为其他疾病,误诊率56.8%.现将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关键词: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诊断 误诊 -
小儿川崎病误诊为病毒性脑炎5例分析
我院2003/2006年共收治川崎病患儿30例,其中误诊为病毒性脑炎5例,分析如下.
关键词: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诊断 脑炎 病毒性/诊断 误诊 -
川崎病误诊30例分析
我科1998-08~2004-08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误诊3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市区8例,郊区及农村22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6月龄~12岁,≤4岁20例,>4岁10例.入院前病程短3 d,长26d,平均7.5 d,其中<5 d 19例.入院后9例继续被误诊.
关键词: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诊断 误诊 -
川崎病误诊12例分析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血管炎综合征.1967年由日本医生川崎富作首次报道.该病主要累及婴儿和年幼儿童,由于川崎病的特点即多系统受累和症状体征的多样性,使该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1].本文对我院2008-01/2009-10川崎病误诊12例分析如下.
关键词: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诊断 误诊 -
非典型小儿川崎病早期误诊16例分析
对我院2000~2004年间收治的非典型小儿川崎病早期误诊16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5例,发病年龄3月龄~11岁.其中<1岁7例,2~5岁5例,>5岁4例.均于1 d内出现发热,热程3~5 d,平均发热9.2 d;皮疹4例(25%),均于3~5 d内出现,持续2~7 d,平均5.3 d;球结膜充血6例(37.5%),4例5 d内出现,持续时间3~8 d,平均5.4 d;口唇鲜红、皲裂、干燥7例(43.75%),5例病程5 d内出现,持续5~12 d,平均10 d;本组恢复期有指(趾)端膜状脱皮;颈部淋巴结肿大5例(31.05%),病程5 d内出现4例,持续时间5~10 d,平均6.5 d.
关键词: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诊断 误诊 -
不完全川崎病误诊为颈淋巴结炎1例分析
对不完全川崎病误诊为颈淋巴结炎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5岁6月龄.以颈部肿痛3 d伴发热1 d入院.患儿3 d前无诱因出现右颈部肿痛,吞咽时加重.在当地医院按急性淋巴结炎给予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3 d,症状不见好转,今晨出现发热,体温在39~40℃,无皮疹和关节肿痛,血常规:WBC 22.5×109/L,N 0.81,门诊以急性淋巴结炎、败血症收入院.
关键词: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诊断 淋巴结炎/诊断 误诊 -
川崎病误诊猩红热1例分析
1 病历摘要女,3岁.因发热4 d、出疹3 d以猩红热收住我科.发病以来高体温39℃,伴有轻度咳嗽、咽痛.查体:T 38.5℃,神志清楚,口唇潮红、干裂,咽部充血,草莓舌,扁桃体未见肿大,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全身布满猩红热样皮疹,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部无阳性体征,肝脾肋下未触及.
关键词: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诊断 猩红热/诊断 误诊 -
川崎病误诊20例分析
川崎病也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的全身血管炎.1967年由日本Tomisa ku Kawasaki 首次报道.该病主要累及婴儿和年幼儿童[1].本文对我院2004-01~2007-01川崎病误诊20例分析如下.
关键词: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诊断 误诊 -
不典型川崎病误诊21例分析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KD)的诊断方法,减少误诊率.方法:对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05-01/2008-01收治的21例KD患儿的误诊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不典型KD 21例中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者8例,其中冠脉扩张5例.冠脉管壁回声增强、管腔不规则3例,对合并冠脉损害者随访6个月~1 a,冠脉扩张及冠脉管壁回声增强、管腔不规则均恢复,未发生冠状动脉瘤.结论:不典型KD误诊率高,掌握不典型KD的特殊临床表现,能做到早期诊断,减少误诊率,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诊断 误诊 -
川崎病误诊18例分析
现将我院2002-05/2007-05川崎病误诊1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7例,发病年龄7月龄~10岁,其中<5岁15例.从发热至确诊时间为5~16 d,平均10.5 d.
关键词: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诊断 误诊 -
小儿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误诊13例分析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的血管炎,病因不明,由于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指标,主要靠临床诊断,早期误诊率高.我院儿科2004-05/2008-05共收治小儿不典型川崎病25例,早期误诊13例,分析如下.
关键词: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诊断 误诊 -
川崎病误诊18例分析
我院1998-02~2004-01收治川崎病(KD)58例,误诊18例,误诊率为31.1%.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关键词: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诊断 误诊 -
川崎病临床误诊10例的护理
川崎病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小儿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病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1].其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病变,心肌梗死是主要死因.
关键词: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诊断 误诊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