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误用复方苯甲酸酊引发皮肤病加重33例分析

    作者:高曰兰;尚军;张永华

    复方苯甲酸酊是皮肤科的一种自配制剂,处方来源于《中国医院制剂规范》第2版,主要成份是苯甲酸60 g,水杨酸30 g,75%乙醇加至100 ml。具有较强的杀霉菌和角质剥脱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手足癣和头癣。临床上因效果极佳、价廉,深受患者的欢迎。笔者在临床上把这种药一般首选用于治疗手足癣。由于很多患者对皮肤病的分类治疗不清楚,误认为凡能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就能治疗一切皮肤病。现将33例误用苯甲酸酊治疗其他皮肤病而使其加重的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7例,女6例,年龄5~72岁。第1次用苯甲酸酊治愈手足癣者,而后用于治疗其他皮肤病无效而加重的有25例,用别人剩下的药去治疗其他皮肤病而使其加重的有8例。患湿疹误用苯甲酸酊使其加重18例,18例中有急性湿疹13例,亚急性湿疹5例。股癣用苯甲酸酊引发亚急性湿疹样皮炎8例。因擦破表皮外用苯甲酸酊而使伤口加重2例,因局限性感染用苯甲酸酊而使病灶加重2例。患带状疱疹外用苯甲酸酊而延误诊治疗使病情加重3例。2 讨论 苯甲酸酊是一种杀霉菌药物,具有软化和溶解角质的作用,对湿性、起疱、糜烂的急性炎症患者忌用。其药理作用是:苯甲酸和水杨酸能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而发挥抑菌作用。两者均有抗霉菌作用,水杨酸可使表皮细胞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中发生肿胀、软化和剥离成为角层剥离剂。在治疗浅部霉菌病时,被杀死的霉菌即随表皮剥离而脱落,由于浓度过高具有腐蚀作用,故常与苯甲酸配伍使用,而加强杀灭霉菌的作用,对治疗干燥未破裂的表皮角质较厚的手足癣效果好,而用乙醇作溶剂可增加药物的穿透性[1]。 急性或亚急性湿疹的治疗应首选温和无刺激的溶液类湿敷后再搽糊剂或软膏类,而误用角质剥脱性较强的苯甲酸酊只能使病情加重。股癣虽然是感染霉菌引起,但其发病部位皮肤嫩薄,外用角质剥脱剂导致表皮角质层剥脱而引发湿疹样皮炎。表皮外伤与带状疱疹都具有表皮破溃的临床表现,因此用刺激性强,具有剥脱作用的药来治疗显然是适得其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