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拆除角膜缝线患者的护理
角膜显微手术缝线适时和正确的拆除对确保角膜手术终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我院作为全国角膜病治疗中心之一,年平均有500多例患者行角膜移植术、角膜表层镜术及各种角膜裂伤缝合等手术.术后的拆线工作则是门诊治疗室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现将我们进行角膜缝线拆除的经验和体会介绍如下.
-
角膜穿通伤术后缝线所致眼内炎四例
例1 男 26岁 22d前因左眼角膜穿通伤行角膜伤口缝合,术后早期伤口愈合良好.就诊时主诉左眼视力明显下降.检杏左眼视力眼前手动,中央角膜灰白溃疡,其间角膜缝线明显松动,溃疡表面白色坏死物附着,前房积脓2 mm,虹膜面脓性渗出覆盖,眼底无法窥入.B超提示,玻璃体混浊,角膜刮片发现真菌菌丝.诊断为左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感染性眼内炎.
-
实验性角膜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角膜炎症反应中朗格罕氏细胞(LC)形态的成熟与角膜炎症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建立BALB/C鼠角膜缝线及合并结膜下药物注射的动物模型,观察各组角膜术后1、3、7、14 d临床、病理组织学改变,及不同时相点各组角膜中央LC的数量、形态.结果缝线组和结膜下细菌脂多糖(LPS)注射组角膜炎症细胞浸润,角膜中央LC的数量、树突状突起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合并NF-κB抑制剂四氢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结膜下注射组.结论角膜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程度可能与LC的成熟与否有关,LC形态的成熟可部分被核因子NF-Kb抑制剂PDTC所阻断.
-
角膜缝线与碱烧伤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观察
目的 利用角膜缝线、碱烧伤两种常用方法来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CNV)产生.观察CNV产生早期的过程中.其生长情况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在兔角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新西兰白兔75只随机分为3组,A组-正常对照组5只;B组-角膜缝线组35只;C组-碱烧伤组35只.每日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炎性反应情况与混浊程度,检测第3天、7天、14天角膜新生血管长度和数量并摄影记录;B、C两组分别于实验后第1、2、3、5、7、10、14天观察、取材.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VEGF在兔角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伤后3 d,新生血管开始侵入角膜;7 d,新生血管生长活跃;10d,新生血管达到生长高峰;14 d后B组与C组新生血管均出现回退迹象.角膜缝线组CNV面积明显小于碱烧伤组(P<0.01),10 d后VEGF在碱烧伤组的表达明显高于缝线组(P<0.01).结论 碱烧伤组相对于缝线组可以诱导产生更多的新生血管(CNV面积),且CNV退化的时间晚,这些可能与VEGF的表达有关;但角膜缝线更容易控制CNV产生的范围.
-
干扰素诱导蛋白-10在非特异性角膜炎症反应中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mRNA表达与非特异性角膜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及核因子NF-kB抑制剂对IP-10表达的阻断作用.方法建立BALB/C鼠非特异性角膜炎动物模型,对各组角膜进行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观察,通过RT-PCR对各组角膜不同时相点IP-10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角膜缝线及联合结膜下LPS注射均能够诱导角膜IP-10较高水平的表达;IP-10的表达与角膜炎症细胞浸润的加重程度密切相关;IP-10的表达可被NF-kB抑制剂PDTC部分阻断.结论角膜缝线联合结膜下脂多糖(LPS)注射能够诱导明显的角膜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与IP-10的表达密切相关;NF-kB对IP-10的表达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干扰素诱导蛋白-10 核因子NF-kB 角膜缝线 结膜下注射 -
拆除角膜缝线的新方法
近年来角膜移植及角膜裂伤的缝合几乎都采用10-0尼龙线,术中把线头埋藏于角膜基质层内,术后一段时间,角膜上皮生长并覆盖于缝线表面,待伤口愈合需拆线时,造成一定的困难.
-
拆除角膜缝线患者的护理
角膜显微手术缝线适时和正确的拆除对确保角膜手术终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术后的拆除工作则是门诊治疗室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现将我们进行角膜拆线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