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声像图特征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关系的研究

    作者:陈敏;李俊来;宋丹绯;张艳;李亚卓;唐杰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声像图特征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对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DC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毛刺征、肿瘤周边高回声晕、肿瘤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L/T(纵横比)及腋窝肿大淋巴结等.根据免疫组化ER检测结果将73例IDC分为ER阳性组与ER阴性组,分析比较两组IDC声像图特征与病理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73例IDC术前超声检出肿瘤伴毛刺征及钙化42例(57.5%);周边高回声晕43例(58.9%);肿瘤后方回声衰减26例(35.6%);L/T≥1 30例(41.1%),伴腋下肿大淋巴结37例(50.7%).免疫组化ER阳性表达40例(54.8%),余33例(45.2%)为阴性表达.ER阳性组毛刺(蟹足)征、肿瘤周边高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的检出率均高于ER阴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ER阳性组微钙化、肿瘤L/T≥1及腋下肿大淋巴结的检出率与ER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超声检出37例腋下淋巴结转移,漏诊1例(1/38)腋下淋巴结转移,为ER阳性病例.结论 IDC声像图特征与ER表达存在相关性.超声声像图特征与免疫组化ER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临床治疗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雌激素受体基因与女性骨密度的关系

    作者:张清学;杨冬梓;邝健全;王文军;王良岸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基因型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测量78例绝经后妇女、23例围绝经期妇女和52例25~35岁妇女的骨密度,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s)方法分析雌激素受体基因型。结果在78例绝经后妇女中,各种基因型的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52例年轻妇女中,仅在Ward三角,pp型的骨密度(0.823±0.095) g/cm2,较PP型的(0.665±0.071) g/cm2高(P=0.037),其他部位各基因型间的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分析PvuⅡ和XbaⅠ位点,xxpp型的全身、腰椎、大转子、髋部和Ward三角的骨密度比其他几种组合基因型的骨密度高(P均<0.05);在绝经后妇女中,各种组合基因型的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基因型xxpp型可能提示腰椎、大转子、髋部和Ward三角的峰值骨密度较高,但雌激素受体基因型与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无相关性。

  • 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中ER、PR分布情况研究

    作者:李晶华;王晓光;张华;孙海梅;高娩丽;刘小春;冯力民

    目的 观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子宫腔内各部位内膜组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ron receptor,PR)表达有无差异,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切除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门诊宫腔镜下观察异常子宫出血须行诊刮及部分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宫腔内不同部位的子宫内膜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ER、PR含量,采用LeicaQ500IW图像分析仪进行测定,应用光密度值进行比较.结果 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子宫腔内各部位内膜增生情况不同;ER、PR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宫底>子宫体部>子宫角部>宫颈峡部;ER、PR在子宫腔内各部位分布情况的不同具有相关性.结论 对于宫底部高ER、PR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endometrium,TCRE)或子宫内膜热球剥脱术(uterine balloon thermablate,UBT).术中谨慎并彻底地处理宫底与双侧宫角部的子宫内膜组织,破坏其内膜的结构,避免复发和恶变.

  • 甘肃地区人群雌激素受体α-29位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转归的关系

    作者:周宁;李象霖;张月萍;张月荣;魏世芳;吴丽阳

    目的 了解甘肃地区人群雌激素受体ERα-29位多态性与HBV感染后果的关系,从基因水平上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102例CHB患者、106例HBV感染自愈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其雌激素受体ERα-29位多态性.用基因计数法计算检验人群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检验.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将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采用行×列的x2检验.结果 CHB患者雌激素受体基因ERα-29位多态性的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62.7%、82.4%)明显高于HBV感染恢复期患者(48.1%、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2,P<0.05;x2 =4.478,P<0.05);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12.8%、17.6%)明显低于后者(19.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219,P<0.05;x2=4.478,P<0.05);T等位基因HBV感染慢性化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2.018倍(OR =2.018,95% CI:1.047~3.891).结论 雌激素受体ERα-29位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可能是HBV感染慢性化的遗传易感基因.

  • 出生早期接触辛基酚对大鼠乳腺癌发病及BRCA1表达的影响

    作者:彭俊华;颜兴耘;张峰;张华欣;赵勇

    目的:探讨出生早期接触辛基酚(octylphenols,OP)对大鼠乳腺癌发病及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 1)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Con组)、模型组(Mod组)、OP 20组、OP 40组和OP 80组.皮下注射OP 7 d后,二甲苯蒽(7,12-dimethylbenz[a]anthracene,DMBA)灌胃致癌为d 1,在d 180时处死大鼠,观察肿瘤发生情况、血雌二醇、孕酮的变化、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BRCA1 mRNA及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Con组未发生肿瘤,Mod组、OP 20、OP 40和OP 80组的乳腺癌发生率分别为14/20、12/20、5/20和10/20;BRCA1表达的荧光量分别为31.54±6.15、36.27±7.57、61.69±9.96和47.38±10.45;BRCA1 mRNA表达量对数值分别为3.46±0.52、4.12±0.86、5.53±0.75和4.35±0.58,经OP处理后大鼠乳腺癌中ER表达降低.结论:OP可降低DMBA诱发乳腺癌的发生,这与上调乳腺癌中BRCA1表达、下调ER表达有关.

  • 雌激素受体α与β的比较

    作者:李宏;张文昌

    雌激素通过核受体调节女性生殖系统功能,这种核受体是通过配体结合激活的一类受体超家族,此外类固醇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前列腺素和维生素D等结合的受体也属于这一类.Jesen等在1962年发现了介导雌激素作用的雌激素受体(ER).1980年代起分子生物学飞速发展,人们已克隆和测序ER的cDNA.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