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淤胆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治疗68例
目的:探讨非淤胆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8-01/2010-07本院儿科住院的68例非淤胆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均予复方甘草酸苷2 mL/(kg·次),1次/d共3 wk.治疗组加用更昔洛韦5 mg/(kg·次),2次/d,2 wk;1次/d,1wk.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和91.1%,治疗3 wk复查肝功能指标结果提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氨酰转肽酶(gamma 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指标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前或治疗后2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随访1年,失访5人,余患儿肝功能均正常;尿CMV-DNA,治疗组18人-(54.5%)阳性,对照组15人(50.0%)阳性,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非淤胆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不建议常规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
-
关键词:
-
非淤胆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治疗40例分析
目的:探讨非淤胆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40例非淤胆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20例患者予以复方甘草酸苷和更昔洛韦的联合治疗,作为观察组;20例患者单独予以复方甘草酸苷的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儿的肝功能指标、治疗效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2组患儿治疗后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与对照组的9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0,P>0.05);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5.0%,远高于对照组的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P<0.05)。结论对于非淤胆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不推荐更昔洛韦的治疗方案,且此种治疗方案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明。
-
异甘草酸镁对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析异甘草酸镁对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0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2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使用更昔洛韦治疗,实验组使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肝功能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及TBIL(总胆红素)等肝功能生化指标水平分别为(46.07±4.42)U/L、(51.08±7.28)U/L、(49.26±8.81)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81.05±6.73)U/L、(88.34±3.92)U/L、(117.61±11.85)μmol/L(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59.02%,实验组为86.89%,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2%(3/61),对照组为8.19%(5/61),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对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影响较好,能显著改善患儿肝功能生化指标,提高其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使用与推广.
-
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阐明空腹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酶法分析技术对80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和20例健康婴儿进行空腹血清胆汁酸测定,同时对患儿进行其他肝功能相关项目的测定,数据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血清TBA浓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巨细胞病毒性肝炎轻、中、重、特重,TBA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TBA是反映肝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3)TBA是反映疗效的敏感指标(P<0.01).结论 TBA对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病情的判断及疗效评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更昔洛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近4年治疗的巨细胞病毒性肝炎43例分为两组,治疗组患儿采用更昔洛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予以更昔洛韦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78.5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培菲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口服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中的效果.方法 90例CMV性肝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对症支持治疗及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培菲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清CMV-IgM、尿CMV-DNA阴转率、TBIL、ALT降至正常所用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CMV-IgM、CMV-DNA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TBIL、ALT降至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培菲康配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CMV性肝炎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应用.
-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8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对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通过检测CMV-IgG、IgM、血CMV-DNA及肝功能检测而确定82例婴儿CMV肝炎,随机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保肝治疗、退黄、补充维生素处理,更昔洛韦治疗组加用更昔洛韦.结果 更昔洛韦治疗可使血CMV-DNA转阴约60%,在降低转氨酶,肝脏回缩,黄痘消退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更昔洛韦治疗组中出现白细胞下降及血小板降低的比例分别为20%,18%.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好,但要注意该药对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
-
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胆汁淤积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婴儿胆汁淤积型巨细胞病毒性(CMV)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DCA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两组病例均予抗病毒、保肝及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UD,观察临床表现及肝生化指标,判断药物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患儿氨酸AL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KP、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用UDCA治疗组TBA、TBIL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婴儿胆汁淤积型CMV肝炎,辅助应用UDCA,促进胆汁酸排泄、加速黄疸消退,改善肝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更昔洛韦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胆汁淤积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胆汁淤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诊断为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胆汁淤积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更昔洛韦抗病毒,同时予保肝,补充脂溶性维生素等综合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UDCA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GP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GT,总胆酸TBA)和巨细胞病毒IgM(CMV-IgM)转阴率,判断药物疗效。同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和肝功能(TBIL,DBIL,GPT,γ-GGT,TBA)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CMV-IgM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更昔洛韦联合UDCA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胆汁淤积的临床疗效好,可减轻胆汁淤积,阻止病情进展为肝硬化。
-
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76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8例。所有患儿均给予综合治疗,并静脉滴注更昔洛韦;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持续6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转阴情况、肝胆脾 B 超检查结果变化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儿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及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且观察组患儿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儿 CMV DNA 定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且观察组患儿 CMV DNA 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CMV 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儿肝肋下长度和脾肋下长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观察组患儿肝肋下长度和脾肋下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3.18%(82/88)]显著高于对照组[72.73%(64/88)](P <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488,P >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能够有效促进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CMV 的清除,对改善患儿肝功能及临床体征均具有积极意义,且安全性值得肯定。
-
更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更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2010年住院的60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对照组单用更昔洛韦,两组其他辅助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ALT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疗效显著.
-
青藤碱缓释胶囊对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模型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青藤碱缓释胶囊对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雄性Lewis大鼠40只(受体),用HCMV-AD169病毒株尾静脉注射建立大鼠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模型,然后另取40只DA大鼠(供体)肝脏移植于受体,术后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干预组给予青藤碱缓释胶囊混悬液5.0 mg/(kg·d)分2次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灌胃2周.分别在灌胃1周和2周后取静脉血检测CD4+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Th1、Th17 占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并采用ELISA法检测肝脏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2(IL-2 )、IL-17表达量.结果 干预1周后,干预组静脉血中CD4+T及Th1、Th17百分率和肝组织中TGF-β1、TNF-α、IL-2、IL-17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2周后,对照组静脉血中CD4+T及Th1、Th17百分率和肝组织中TGF-β1、TNF-α、IL-2、IL-17含量均明显高于干预1周后(P均<0.05),干预组静脉血中CD4+T及Th1、Th17百分率和肝组织中TGF-β1、TNF-α、IL-2、IL-17含量均明显低于干预1周后及对照组(P均<0.05).结论 青藤碱缓释胶囊可抑制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对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2003年1月至2004年4月重庆医大儿童医院通过检测血抗CMV-IgG、IgM,血CMV-DNA及肝功能检测而确定40例婴儿CMV肝炎,随机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两组,均常规给予保肝治疗,退黄,补充维生素处理,更昔洛韦治疗组加用更昔洛韦.结果更昔洛韦治疗可使血CMV-DNA阴转约50%,在降低转氨酶、肝脏回缩、黄疸消退方面与综合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更昔洛韦治疗组中出现白细胞下降及血小板降低的比例分别为40%、30%.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好,为一较理想药物,但要注意该药对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
-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37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巨细胞病毒性肝炎(CMV肝炎)患儿37例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20例及病毒唑对照组17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血CMVPCR或尿CMV包涵体转阴率分别为92.5%和38.2%,P<0.005,差异有显著性;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29.4%,P<0.005.且治疗组血清胆红素(SB)复常时间及谷丙转氨酶(ALT)复常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治疗过程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出现.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CMV肝炎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
CMV-PP 65抗原联合肝生化指标检测在儿童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CMV-PP65抗原联合肝生化指标检测在儿童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我科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50例确诊为儿童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按照所在病区分为治疗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西药更昔洛韦静脉输注,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热毒宁注射液,共进行5周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肝生化指标水平变化及 CMV-IgG、CMV-DNA与 CMV-PP65的阳性表达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 TBIL、DBIL、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组患儿下降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 CMV-DNA与 CMV-PP65阳性诊断率均显著高于同组CMV-I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 CMV-DNA与 CMV-PP65阳性诊断率(54.7% vs 52.0%)与对照组治疗后(73.3% vs 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毒宁联合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肝功能指标,且CMV-PP65抗原在疾病检测中灵敏度较高、结果精准、可靠性较强,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参考价值。
-
双环醇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双环醇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02 ~2018-02收治的52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按就诊序号进行分组,单号的26例为观察组,双号的26例则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环醇联合更昔洛韦能有效提高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并缩短患儿恢复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式.
-
0~4岁正常小儿尿氨基酸变化规律探讨
目的 探讨0~4岁正常小儿尿氨基酸变化的生理规律.方法 以HP 1050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13例0~4岁健康儿童的20种尿氨基酸值.并检测20例非重症婴儿CMV肝炎患儿的血、尿氨基酸值.结果 0~4岁健康儿童尿氨基酸水平大部分呈现随年龄增加而下降规律,性别差异不明显.CMV婴肝患儿血浆氨基酸水平变化不大,而尿氨基酸呈现非特异性、普遍性增高.结论正常婴幼儿尿氨基酸水平随年龄增加而下降趋势,但性别差异不明显.儿童尿氨基酸谱可为临床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
126例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护理
总结126例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护理体会.认为要重视营养支持,做好皮肤护理,预防感染,及时观察黄疸的消退情况、大小便颜色变化、肝功能动态变化及对药物副作用的监测,做好出院指导,对疾病的康复亟为重要.经治疗、护理,107例肝功能恢复正常;10例肝功能好转;9例肝功能未好转,其中3例肝功能衰竭自动出院.3例胆道完全阻塞转外科手术治疗.
-
更昔洛韦联合茵栀黄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门诊和病房收治的的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给予对照组患儿更昔洛韦静脉滴注,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口服.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IFN-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CMV DNA载量.结果 在治疗2w末,观察组患儿血清ALT、AST、TBIL、TBA水平分别为(24.1±9.1)U/L、(24.6±10.3)U/L、(3.7±1.4)μmol/L、(24.3±8.6)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3±18.6)U/L、(58.3±26.9)U/L、(28.6±13.7)μmol/L、(38.5±15.4)μmol/L(P<0.05);血清TNF-α水平为(30.4±7.1)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3±7.5)pg/ml(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血清IFN-γ水平分别为(40.7±8.3)pg/ml和(39.3±7.9)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CMV DNA转阴率为100.0%,对照组为97.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在保护肝功能、降黄、利胆、病毒转阴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