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时间散点图诊断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探讨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AECG)时间散点图,寻找简单、直观、快速诊断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 900例AECG中340例明确诊断为持续性房颤患者,根据诊断结果分为单纯持续性房颤组(A组,n=280)、持续房颤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组(B组,n=20)、持续性房颤+心室起搏组(C组,n=40).结果:①A组时间散点图条带增宽,上缘呈“云雾状”,下缘呈有界限的“带状或波浪状”;②B组时间散点图有明显上界,“界线”位于RR间期1.5~1.8s区间内,下缘呈“点状或云雾状”;③C组时间散点图有明显上界,而“界线”位于RR间期<1.2 s区间内,下缘呈“云雾状”;④三组比较,形态特征:B组时间散点图有明显上界,且“界线”位于RR间期1.5~1.8s区间内;年龄比较:C组平均年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结论:AECG时间散点图有明显上界,且“界线”位于RR间期1.5~1.8 s区间内的特征性改变,可以作为持续房颤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的依据.
-
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78例心房颤动患者,对其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重点分析。结果Ⅱ度传导阻滞患者的R-R间隔时间与Ⅰ度、Ⅲ度患者相比,明显较高(P<0.05),且心室率较低(P<0.05);Ⅱ度传导阻滞患者在散点图方面有明显特征,主要表现为宽条带分布均衡,条带的宽度均一,且上界明显,没有明显下界。结论相比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所反映的信息量更加便捷、细致,临床上进行诊断时,结合动态散点图,可以给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停更加全面的信息。
-
心房纤颤患者应用洋地黄后出现长RR间期复律前后分析
心房纤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以往曾认为体表心电图出现长RR间期大于1.5 s或/和1 s以上相等RR间期,即诊断为房颤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且多见于洋地黄过量,是停用洋地黄的指征.本组观察26例房颤患者在应用洋地黄时出现长RR间期,并转复为窦性心律后的房室传导功能,旨在探讨此种心电图现象的临床意义.
-
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意义探究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66例医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资料,对诊断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进行重点观察,并分析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166例患者中有138例患者的R-R间隔>1.5s,其中有74例患者诊断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94例患者诊断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R-R间隔时间明显高于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P<0.05).166例患者中有34例无特殊干预自行恢复正常心率、112例经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心率、20例经电击治疗后恢复正常心率.通过观察患者的散点图,发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散点图的特征为分布均匀的宽条带,上界清晰但无明显下界,带宽相近;而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散点图宽度较窄且无明显的上界和下界,散点分布密度以及宽度无明显规律和特征.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诊断中具有较为典型的特点,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